资源简介 (共40张PPT)9 论教养利哈乔夫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难点)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重点)作者简介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写作背景利哈乔夫是苏联时期三大持不同政见者之一,其学术生涯跨越苏联建立至解体的完整历史时期。作为文化史领域的权威学者,他在苏联解体后完成本书的核心篇章,2002年中文版由王大伟、杨晖联合翻译出版。书中文章多创作于1990年代社会转型期,旨在通过文化精神谱系梳理,为后苏联时代的国家认同构建提供思想资源。这种创作背景使著作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被俄罗斯政府列为分析文化战略的关键参考文献。文学常识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思路: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标题解读“论教养”中,“论”这个字,确定了文章的议论性质;“教养”是本文的论题,也隐含着文章的论点即“有教养”“真正的教养”等。正音贸然(mào) 疲惫不堪(kān) 大发雷霆(tíng)涵养(hán) 恕我直言(shù) 自吹自擂(léi) 恪守(kè) 允诺(nuò) 自持(chí)汲取(jí) 矫揉造作(jiǎo) 扭捏(niē)箴言(zhēn) 嚼(jué) 絮絮叨叨(xù) 尴尬(gān) 词语释义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论证思路开头先引出“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话题,然后第5-10段从反面论述“无教养”的表现,第11-12段从正面论述“有教养”的表现,第 13-17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第18段总结全文,指出教养的本质就是“尊重”。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特点。整体感知1、什么是教养?你觉得怎样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指一个人文化品德的修养。整体感知2、作者认为,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表现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亲友?作者认为“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对于我们的亲人、朋友,特别是父母更应该善待,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体谅和包容,而不可大声的训斥、指责或无礼的要求,应该懂得回报和感激。3、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 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第5—10段主要从反面论述了一个人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表现得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得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做才算有教养。研读文本,深层探究。1.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2、什么是尊重他人?在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尊重师长、同学?尊重,“应该是一种关照的态度,时时刻刻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在学校,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更是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人,值得尊重。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教育,认真听课,努力完成作业,做个品学兼优,待人有礼的好学生,对自己的同学也是一样,与人亲和,少与摩擦,乐于倾听,团结友爱。3.文中作者由论述“教养”转向论述“风度”,它们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联系本文谈谈怎样才能做一个优雅风度的人?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它不是“矫揉造作”,也不是“附庸风雅”,更不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它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的历史等等。”“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这样,“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4、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5、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紧扣文题,结尾画龙点睛,指出做到优雅风度的具体方法。没有离题。因为“风度”和“教养”是密切相关的一对概念,“风度”更多指的是外在表现,“教养”更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作者在谈完什么是教养后,进一步推出“风度”来深化自己的观点。6、文章题目是《论教养》,文中却用很大篇幅谈论了“优雅风度”,是否离题?谈谈你的理解。赏析语句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3、“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此环节的三个步骤是层层深入的,即由整体到局部认知文本。4、“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自我修养”,即教养或风度,“与其说……莫如说……”选择复句,侧重后一句语意,意思是说,无论是教养还是风度,都不是只注重表面,而是更注重内涵,注重个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注重文化的提升,所以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有风度的人,就更要多学好知识,提升文化品位,修好品德,提升道德品位,这样由内而外,风度和教养就气质天成。5、“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一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去掉。“可能”表推测,体现了作者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去掉后就成了“优雅风度是外在的”,过于武断,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深层探究1.作者认为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你是否赞同?理由是什么?赞同。因为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妻子儿女是弱者无需忌惮,亲人们更能包容其缺点,没有教养的人便会在家里露出可恶的“真容”,所以在家里的表现往往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色或本质。一个在家里没教养,在外面却彬彬有礼的人,可能是一个自私虚伪的人。2.“风度”是文章的转折点,由“教养”转向“风度",请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作者逐层论述,我们知道了,“教养'’和“风度”二者本质是相同的。“教养”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优雅风度”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人时时处处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3.—个讲礼貌的人,是不是就是个“有教养”的人?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而成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一个人表面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但是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好,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4、利哈乔夫认为:“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你能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吗?我认为真正高贵的教养在于敬重社会。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有一期节目令我印象深刻,那是主持人董卿跪地采访百岁国士许渊冲的场景,从中我看到了董卿身上的教养,那是刻入骨子里的敬重,对许渊冲先生的敬重,对其从事的事业的敬重。知识探究1、本文标题“论教养”,是论题还是论点?本文标题是论题,论点是一个完整的表达意义、观点明确清晰的陈述句。2、本文从哪些方面论述这一论题,有哪些观点?试指出来。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教养”这一论题:①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从正反两面举例论证,对比论证;②优雅风度以及具体表现,举例论证。比如:“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主旨探究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指导我们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写作特色一、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写作特色二、方法多样,论证有力。举例论证:本文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对比论证。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前一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写作特色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第5自然段提到一个在家里家外表现不一样的男人,既是举例也是对比,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个男人缺乏教养。道理论证:如第12自然段引用谚语“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课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弘扬 同心圆 浩瀚无垠 持之以恒B.浮噪 自贸区 喜出往外 格物致知C.呼应 辨论赛 一泻千里 顶礼摩拜D. 潺弱 纪录片 深居减出 轻而易举.A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ǐng) 翩然(piān) 草长莺飞 人情世故B.翌日(shù) 出轧(zhá) 怒不可遏 穿流不息C.汩汩(gǔ) 腈纶(qíng) 轻歌慢舞 接踵而至D.瞭望(liáo) 拾级(shè) 不修边副 瞬息万变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B.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C.5月10日,大约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云蒙湖附近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A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B.利欲熏心的商人们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C.作为老师的我,在学习上对你的一切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D.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A布置作业一、默写课后词语。(必做)二、搜索阅读利哈乔夫的文章。(选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