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1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河南等地适用范围:第1单元(建议用时: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C)A.纺纱织布 B.竹子制筒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2.郑州市有许多工厂,下列工厂的工作与化学有关的是(B)A.汽车厂装配汽车B.氢燃料电池厂生产氢气C.铝加工厂将铝块压制成铝箔D.电缆厂梳理电缆3.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燃料创新地使用了零碳甲醇燃料,这在全球是首次。化学科研工作者对甲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A.甲醇元素组成B.甲醇分子结构C.甲醇产地价格D.甲醇性质用途4.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浓硫酸应选用的标志是(A)A B C D5.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D)6.取用试剂进行实验时,正确的做法是(D)A.若取用的试剂在实验后有剩余,应倒回原试剂瓶B.取用无腐蚀性的固体试剂,可用手直接拿取C.倾倒液体试剂时,可以迅速往试管里倒D.取用试剂后应该立即盖好试剂瓶塞,放回原处7.下列仪器中,不能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是(B)A.试管 B.量筒C.烧杯 D.燃烧匙8.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C)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C.用嘴尝其味道D.加热固体观察是否有变化9.从试剂瓶中取用氯化钠固体、硝酸银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D)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10.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D)A.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C.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D.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11.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断,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C)A.不支持燃烧B.密度比空气的大C.容易燃烧D.容易汽化12.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B)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4.3g固体试剂时,在读数为4.3g时,发现指针向右偏,则此时该学生应该(B)A.添加砝码B.添加试剂C.减少试剂D.减少砝码1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D)A.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C.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仪器g的名称叫胶头滴管。(2)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d(填字母)。(3)实验室用来溶解较多固体的是烧杯(填名称)。16.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美同学查阅到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人工降雨等。以上叙述中:①是物理性质;③是化学性质;④是用途。(均填序号)17.实验室现有1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40mL的液体,应该选择50mL的量筒,量液时,若仰视刻度,则量取的液体大于(填“大于”或“小于”)40mL。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1)给试管加热时,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使用下列数据对应的字母填空。A.45°B.90°C.D.E.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D处;试管中的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D;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2)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针对这一做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填字母)。A.平衡气压,方便下次取下灯帽B.减少酒精的挥发,节约酒精C.促进水的挥发,利于下次点燃酒精灯19.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导管末端可能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好,很快会出现的是a(填字母,下同),冷却后会出现的是 b。20.化学学习应按照“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生产、社会”的思路进行。(1)从热水瓶中倒开水时,拿下瓶塞倒(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目的是防止瓶塞被污染,从而污染热水。(2)在家中洗玻璃杯时,当观察到杯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杯已洗净。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2分)给液体加热的操作如图所示。(1)图中有一处操作错误,请纠正:应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2)给固体加热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请说明原因。答: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22.(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步骤正确操作,否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试述下列错误操作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1)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就直接加热:试管炸裂。(2)药匙取用一种固体粉末后未经擦拭又去取用另一种试剂:污染试剂。(3)向容器里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朝外(不朝手心):腐蚀标签。23.(2分)某同学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请分析可能的原因。(任写两条)答:①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进行预热;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未冷却就立即用冷水冲洗。(任选两条,合理即可24.(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回答下列问题。(1)胶头滴管为什么不能平放或倒置?答:胶头滴管中残液倒流,会腐蚀橡胶帽。(2)使用酒精灯时,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怎么办?答:用湿抹布盖灭。(3)把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应怎么操作?答: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进行了如下探究。(1)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水的小(合理即可)(写出一条即可)。(2)蜡烛熄灭时会出现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发现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3)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①补全下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水。该实验与下图所示的实验相比,其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③婷婷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婷婷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结论与反思】Ⅰ.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如蜡烛的燃烧。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Ⅱ.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请以上述蜡烛燃烧的现象举例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九上化学第1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范围:第1单元(建议用时:45分钟 满分:50分)河南等地适用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竹子制筒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C2.郑州市有许多工厂,下列工厂的工作与化学有关的是( )A.汽车厂装配汽车 B.氢燃料电池厂生产氢气C.铝加工厂将铝块压制成铝箔 D.电缆厂梳理电缆3.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燃料创新地使用了零碳甲醇燃料,这在全球是首次。化学科研工作者对甲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甲醇元素组成 B.甲醇分子结构C.甲醇产地价格 D.甲醇性质用途BC4.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浓硫酸应选用的标志是( )A B C DA5.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锌粒 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D6.取用试剂进行实验时,正确的做法是( )A.若取用的试剂在实验后有剩余,应倒回原试剂瓶B.取用无腐蚀性的固体试剂,可用手直接拿取C.倾倒液体试剂时,可以迅速往试管里倒D.取用试剂后应该立即盖好试剂瓶塞,放回原处D7.下列仪器中,不能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C.烧杯 D.燃烧匙B8.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 )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C.用嘴尝其味道D.加热固体观察是否有变化C9.从试剂瓶中取用氯化钠固体、硝酸银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D10.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C.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D.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D11.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断,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 B.密度比空气的大C.容易燃烧 D.容易汽化C12.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B1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4.3 g固体试剂时,在读数为4.3 g时,发现指针向右偏,则此时该学生应该( )A.添加砝码 B.添加试剂C.减少试剂 D.减少砝码B1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C.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仪器g的名称叫____________。(2)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填字母)。(3)实验室用来溶解较多固体的是________(填名称)。胶头滴管d烧杯16.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美同学查阅到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人工降雨等。以上叙述中: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是化学性质;______是用途。(均填序号)①③④17.实验室现有10 mL、50 mL、100 mL的量筒,现要量取40 mL的液体,应该选择______mL的量筒,量液时,若仰视刻度,则量取的液体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0 mL。50大于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1)给试管加热时,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使用下列数据对应的字母填空。A.45° B.90° C. D. E.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______处;试管中的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DD(2)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针对这一做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平衡气压,方便下次取下灯帽B.减少酒精的挥发,节约酒精C.促进水的挥发,利于下次点燃酒精灯B19.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导管末端可能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好,很快会出现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冷却后会出现的是_____。ab20.化学学习应按照“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生产、社会”的思路进行。(1)从热水瓶中倒开水时,拿下瓶塞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家中洗玻璃杯时,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玻璃杯已洗净。倒防止瓶塞被污染,从而污染热水杯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2分)给液体加热的操作如图所示。(1)图中有一处操作错误,请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固体加热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请说明原因。答: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应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22.(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步骤正确操作,否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试述下列错误操作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1)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就直接加热:____________。(2)药匙取用一种固体粉末后未经擦拭又去取用另一种试剂:____________。(3)向容器里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朝外(不朝手心):____________。试管炸裂污染试剂腐蚀标签23.(2分)某同学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请分析可能的原因。(任写两条)答:①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进行预热;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未冷却就立即用冷水冲洗。(任选两条,合理即可24.(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回答下列问题。(1)胶头滴管为什么不能平放或倒置?(2)使用酒精灯时,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怎么办?(3)把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应怎么操作?答:胶头滴管中残液倒流,会腐蚀橡胶帽。答:用湿抹布盖灭。答: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进行了如下探究。(1)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蜡烛熄灭时会出现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发现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________性。密度比水的小(合理即可)可燃(3)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①补全下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硫酸铜粉末变为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蓝色浑浊水和二氧化碳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与下图所示的实验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婷婷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婷婷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生成的水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结论与反思】Ⅰ.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如蜡烛的燃烧。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请以上述蜡烛燃烧的现象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1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河南等地适用范围:第1单元(建议用时: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C)A.纺纱织布 B.竹子制筒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2.郑州市有许多工厂,下列工厂的工作与化学有关的是(B)A.汽车厂装配汽车B.氢燃料电池厂生产氢气C.铝加工厂将铝块压制成铝箔D.电缆厂梳理电缆3.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燃料创新地使用了零碳甲醇燃料,这在全球是首次。化学科研工作者对甲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A.甲醇元素组成B.甲醇分子结构C.甲醇产地价格D.甲醇性质用途4.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浓硫酸应选用的标志是(A)A B C D5.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D)6.取用试剂进行实验时,正确的做法是(D)A.若取用的试剂在实验后有剩余,应倒回原试剂瓶B.取用无腐蚀性的固体试剂,可用手直接拿取C.倾倒液体试剂时,可以迅速往试管里倒D.取用试剂后应该立即盖好试剂瓶塞,放回原处7.下列仪器中,不能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是(B)A.试管 B.量筒C.烧杯 D.燃烧匙8.某同学为了研究化学实验室中某块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实验方案是(C)A.观察固体的颜色和外观B.放入水中试其溶解性C.用嘴尝其味道D.加热固体观察是否有变化9.从试剂瓶中取用氯化钠固体、硝酸银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D)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10.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D)A.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C.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D.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11.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断,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C)A.不支持燃烧B.密度比空气的大C.容易燃烧D.容易汽化12.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B)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4.3g固体试剂时,在读数为4.3g时,发现指针向右偏,则此时该学生应该(B)A.添加砝码B.添加试剂C.减少试剂D.减少砝码1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D)A.实验现象说明石蜡的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气态B.若导管太长,石蜡蒸气易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C.母火焰的外焰部分石蜡燃烧充分,无石蜡蒸气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仪器g的名称叫胶头滴管。(2)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d(填字母)。(3)实验室用来溶解较多固体的是烧杯(填名称)。16.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美同学查阅到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人工降雨等。以上叙述中:①是物理性质;③是化学性质;④是用途。(均填序号)17.实验室现有1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40mL的液体,应该选择50mL的量筒,量液时,若仰视刻度,则量取的液体大于(填“大于”或“小于”)40mL。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1)给试管加热时,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使用下列数据对应的字母填空。A.45°B.90°C.D.E.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D处;试管中的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D;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2)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针对这一做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填字母)。A.平衡气压,方便下次取下灯帽B.减少酒精的挥发,节约酒精C.促进水的挥发,利于下次点燃酒精灯19.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导管末端可能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好,很快会出现的是a(填字母,下同),冷却后会出现的是 b。20.化学学习应按照“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生产、社会”的思路进行。(1)从热水瓶中倒开水时,拿下瓶塞倒(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目的是防止瓶塞被污染,从而污染热水。(2)在家中洗玻璃杯时,当观察到杯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杯已洗净。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2分)给液体加热的操作如图所示。(1)图中有一处操作错误,请纠正:应该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2)给固体加热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请说明原因。答: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22.(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步骤正确操作,否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试述下列错误操作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1)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就直接加热:试管炸裂。(2)药匙取用一种固体粉末后未经擦拭又去取用另一种试剂:污染试剂。(3)向容器里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朝外(不朝手心):腐蚀标签。23.(2分)某同学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请分析可能的原因。(任写两条)答:①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进行预热;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未冷却就立即用冷水冲洗。(任选两条,合理即可24.(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回答下列问题。(1)胶头滴管为什么不能平放或倒置?答:胶头滴管中残液倒流,会腐蚀橡胶帽。(2)使用酒精灯时,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怎么办?答:用湿抹布盖灭。(3)把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应怎么操作?答: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进行了如下探究。(1)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水的小(合理即可)(写出一条即可)。(2)蜡烛熄灭时会出现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发现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3)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①补全下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水。该实验与下图所示的实验相比,其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③婷婷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她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婷婷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结论与反思】Ⅰ.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如蜡烛的燃烧。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Ⅱ.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请以上述蜡烛燃烧的现象举例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原卷版).docx 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解答版).docx 2025秋人教九上化学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3.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