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1 延续文化血脉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目标”中 的“第四学段”的“政治认同”。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延续文化血脉,讲“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中华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感到自豪,坚定文化自信。
课时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文明”与“家园”双主题统领,旨在引导学生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信,从个人情怀走向国家责任。本框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一框,承接“中华文化根”的核心主题。教材先阐述中华文化的形成(由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融合而成),再列举传统文化的具体载体(如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进而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最后落脚到“传承与发展”,强调要在继承中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前承“文化的多样性”,为后续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奠定文化基础,是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理解“精神家园”内涵的关键内容。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历史课、语文课文(如古诗文)及日常文化活动(传统节日、非遗展示等),对中华文化有零散认知,但缺乏对“文化特点”“传承意义”的系统思考,易将“传统文化”等同于“过时文化”。此阶段学生开始形成独立价值观,对“文化自信”“民族身份”有探索欲,但受网络多元文化影响,可能对传统文化存在“距离感”,需要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激发共鸣。理解“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区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封建落后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作用,坚定文化自信的做法 教学难点: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 【健全人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责任意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设计思路 总议题 西夏王陵 赓续文化血脉 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 千年守望品文化之悠远”情境一: 历史悠久的西夏文化任务一: 从历史悠久的西夏文化,探究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任务二: 2.西夏陵中除上述文化元素外,还有哪些中华文化?有何特点? 3.西夏陵为何能成功申遗?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知识一:【中华文化形成、组成、特点及薪火相传的原因】 情境二:中华文化的作用 情境三:研学“文化之旅”——解码古城银川的文化自信样本 任务二: 1.为什么要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分享本地的文化遗产。 2.有些文化遗产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还有必要保护吗? 议学任务:三条路线中你领略到了哪些文化?它们有何精神关系? 知识二: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知识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议题二: 多元统一立文化自信 情境四: 世界申遗数量介绍 任务四: 1.近年来,多项文化遗产频频申遗成功彰显了什么? 2.我们又该如何更好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坚定文化自信有何启示? 知识四:【为什么坚定文化自信】 知识五:【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议题三: 护遗化人扬传统之美德情境五:守陵人与守艺人的执着坚守任务五:1.材料中体现出李范文教授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你还知道哪些非遗传承人?她们身上具备哪些传统美德? 3.分小组推选班级的榜样人物任务并撰写推荐词。 知识五:【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特点、弘扬原因及做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时政资讯: 【视频播放】 2025 年 7 月 11 日,“ 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自此达到 60 项! 认真思考 积极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时政资讯课堂播报,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的同时,增强对新课学习兴趣。
议题一 千年守望品文化之悠远
【议学情境一】 历史悠久的西夏文化 材料展示 【议学任务】1.从历史悠久的西夏文化,探究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2.西夏陵中除上述文化元素外,还有哪些中华文化?有何特点? 3.西夏陵为何能成功申遗?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议学小结】1.中华文化的形成、组成、特点及薪火相传的原因 (1)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组成: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3)特点及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议学情境二】中华文化的作用 材料展示 【议学任务】1.为什么要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分享本地的文化遗产。 2.有些文化遗产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还有必要保护吗? 【议学小结】2.中华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议学情境三】研学“文化之旅”——解码古城银川的文化自信样本 【议学任务】三条路线中你领略到了哪些文化?它们有何精神关系? 【议学小结】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仔细观看材料 认真思考问题 积极讨论问题 做好笔记 仔细观看材料 认真思考问题 积极讨论问题 做好笔记 仔细观看材料 认真思考问题 积极讨论问题 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角度分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议题二 多元统一立文化自信
【议学情境四】世界申遗数量介绍 材料展示 【议学任务】1.近年来,多项文化遗产频频申遗成功彰显了什么? 2.我们又该如何更好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坚定文化自信有何启示? 【议学小结】4.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A.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B.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 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认真思考问题 积极讨论问题 做好笔记 认真思考问题 积极讨论问题 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熟知世界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议题三 护遗化人扬传统之美德
【议学情境五】守陵人与守艺人的执着坚守 【议学任务】:1.材料中体现出李范文教授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你还知道哪些非遗传承人?她们身上具备哪些传统美德? 3.分小组推选班级的榜样人物任务并撰写推荐词。 【议学小结】6.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特点、弘扬原因及做法: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涵: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3)原因: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地位) ②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重要性) ③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重要性) (4)做法: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认真思考问题 积极讨论问题 做好笔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组织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整节课学生参与性强,师生互动良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但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及教学时间的把控。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