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2 凝聚价值追求课程标准 1.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 2.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 3.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4.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第2框,主题关键词为“精神”,是中考重难点(常以材料分析题形式考查)。在前一课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中华民族精神财富,衔接至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贯穿生活工作各场景,无论个人处于成功、失败或彷徨阶段,都能发挥激励作用,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知多停留在“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表层概念,缺乏深度情感共鸣与实践认知。本课知识点需“走心”体会,若仅停留于理论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精神内涵。因此,教学中需通过丰富情境与互动活动,先让教师自身融入情感,再带动学生感受,同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含义和重要作用;为什么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教学难点: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内涵,认同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观念。 道德修养:从模范人物事迹中汲取道德力量,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培养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国家、社会的紧密联系,学会以民族精神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责任意识:明确自身传承民族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能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承担公民责任。设计思路 总议题:精神的力量——从历史到现实的传承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寻根:民族精神从何而来情境一:历史精神博物馆 情境二:“假如没有民族精神”(设置两个假设情境: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有长征精神;②新时代没有脱贫攻坚精神) 任务一:发放“精神梳理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P67-P68内容,完成表格(历史时期、精神名称、精神内涵关键词),并讨论“这些精神有什么共同核心? 任务二:组织学生开展“反向辩论”,思考“这些情境下会产生什么后果?” 知识一:归纳民族精神的内涵 知识二:总结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议题二:铸魂:核心价值观为何重要情境三:“生活中的价值观” 情境四:“价值观的力量” 任务三:提问“视频中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品质?这些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关系?” 任务四:请学生结合教材P70-P72内容,分析案例中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对个人、社会、国家)知识三: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内容 任务四: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议题三:践行:精神力量如何落地情境五:风华正少年视频任务五:视频中的青年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如何传承民族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知识五:根据学生分享,归纳传承民族精神的四个层面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百年精神图谱》。2.提问引导:“视频中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最深刻?这些画面背后共同传递着一种怎样的力量?”3.引出课题:这种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凝聚价值追求”,探寻精神的力量。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冲击力强的视频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共鸣,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精神的多样性与感染力,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探究奠定情感基础。议题一:寻根——民族精神从何而来1.情境创设1:“历史精神博物馆”(PPT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新时代的典型精神案例,如井冈山精神对应“红军井冈山斗争”图片、抗疫精神对应“医护人员防护服签名”图片,并附简短文字背景)。2.任务布置1:发放“精神梳理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P67-P68内容,完成表格(历史时期、精神名称、精神内涵关键词),并讨论“这些精神有什么共同核心?”3.总结点拨1:根据学生分享,归纳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品格(与时俱进),强调爱国主义的本质(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4.情境创设2:“假如没有民族精神”(设置两个假设情境: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有长征精神;②新时代没有脱贫攻坚精神)。5.任务布置2:组织学生开展“反向辩论”,思考“这些情境下会产生什么后果?”,结合教材P67、P69内容,总结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精神支柱、精神纽带、精神动力)。加入名人说精神,增强意义。6.总结升华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贯穿历史发展始终,为民族生存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分析材料,归纳总结设计意图1.通过“历史精神博物馆”情境,将抽象的精神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梳理民族精神的历史脉络,突破“民族精神含义”重点。2.“反向辩论”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从反面印证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归纳“民族精神作用”,避免被动接受理论,提升理解深度。议题二 :铸魂——核心价值观为何重要1.情境创设1:“生活中的价值观”(播放视频)。2.任务布置1:提问“视频中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品质?这些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71内容,分组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内容(国家、社会、公民),并匹配视频中的行为。3.总结点拨2: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内容,强调其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情境创设2:“价值观的力量”(展示两个案例:①某企业坚守“诚信经营”理念,赢得消费者信任,实现长期发展;②某地区以“和谐”为目标,推进社区治理,居民幸福感提升)。5.任务布置2:请学生结合教材P70-P72内容,分析案例中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对个人、社会、国家),总结“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总结升华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凝聚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引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观看视频,小组活动讨论设计意图1.“生活中的价值观”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意识到核心价值观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存在于日常行为中,帮助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降低认知难度。2.企业、社区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分析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主动归纳“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原因”,突破“为什么要构筑核心价值观”重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议题三:践行——精神力量如何落地1.情境创设1:“风华正少年”(视频)。2.任务布置1:提问“他们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如何传承民族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69、P72内容,分组讨论“青少年的具体行动”,并列举“日常小事清单”(如学习、生活、社会参与三个场景)。3.总结点拨3:根据学生分享,归纳传承民族精神的四个层面(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他人遇险时见义勇为、日常工作学习中敬业创优、从小事做起)及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勤于学习、勇于实践)。4.情境创设2:“判断我在行”(设置生活中常见场景)。5.任务布置2:自我思考判断正误。6.总结升华3:传承民族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融入每一件小事、每一次选择中,青少年要做精神力量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角色扮演设计意图1.模范人物情境增强真实性与感染力,让学生有“可学榜样”,结合教材内容归纳行动路径,为突破“如何传承民族精神”难点提供思路。2.角色模拟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实践能力与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小组互动,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优势:通过“议题式+情境式”教学,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情境与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尤其是角色模拟与模范人物视频环节,有效激发了情感共鸣,核心素养目标中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得到较好落实。 不足:部分学生在“反向辩论”环节思路不够开阔,对历史背景的了解不足,影响讨论深度;角色模拟活动时间较紧张,部分小组未能充分展示。 3.改进方向:课前可布置“历史精神小故事”收集任务,补充学生历史知识;优化时间分配,为角色模拟预留更多展示与点评时间;课后可组织“精神践行打卡”活动,延伸课堂效果。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