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滨城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滨城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滨城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北京等级考)下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
B.②处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响
C.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
D.断层在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
2.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
A.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
B.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
C.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
D.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
 (2024·高考全国甲卷)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3~5 题。
3.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  )
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
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
4.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  )
A.冻融造成的变形 B.构造挤压变形
C.流水不均匀沉积 D.风沙差异沉积
5.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  )
A.持续升温 B.持续降温
C.波动升温 D.波动降温
(2025·陕西西安一模)在沼泽、河湖岸边的低湿地段,生物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日积月累沉积形成泥炭层,沉积速度一般不超过4~5cm/年。贵州威宁草海浅湖盆中发育有多个泥炭层,下图为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对草海浅湖盆形成前的地质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褶皱隆起形成向斜 B.地壳断裂下陷
C.背斜顶部遭受侵蚀 D.流水溶蚀岩层
7.图中某一泥炭层形成过程中,当地地壳(  )
A.持续缓慢抬升 B.持续缓慢沉降
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沉降
8.推测泥炭层①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①沼泽广布,植物茂盛 ②板块挤压,地壳沉降速率快 ③气候潮湿,阴凉多雨 ④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较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5·河北石家庄一模)2024年暑假,小江同学乘坐洗马潭索道游览了云南省大理市的苍山。下图示意大理市苍山地图及附近旅游景点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洗马潭索道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550米 B.1 250米
C.1 650米 D.1 850米
10.小江同学在洗马潭索道的中转站处站立时,可能看到(  )
A.白雪皑皑的山峰 B.高耸挺拔的三塔
C.地平线上的夕阳 D.沧桑的大理古城
  (2025·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短报文通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具特色的服务之一,单次通信最大长度达到1 000个汉字,能在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无法覆盖的地区发挥巨大作用。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活动属于短报文应用场景的是(  )
A.地震区呼叫救援 B.城市交通管理
C.红灯倒计时预报 D.台风路径预测
12.除定位和短报文功能之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具有(  )
A.天文台授时校时功能
B.可视化表达与输出功能
C.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
D.获取地表辐射特征功能
(2025·八省联考晋陕宁青演练)为研究太阳辐射对建筑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我国某地典型民居朝南土墙外表面(无遮挡)进行了观测。图1为某晴天墙体温度日变化,图2为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民居最可能位于(  )
A.拉萨(29°36′N,91°06′E)
B.吐鲁番(42°50′N,89°12′E)
C.丹东(40°07′N,124°23′E)
D.张家口(40°48′N,114°52′E)
14.7月,该墙体获得太阳辐射日总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日地距离远 D.正午太阳高度大
(2025·湖南长沙一模)小明一家计划于2月11日坐飞机从杭州出发,前往西宁。该日杭州(30°N,120°E)的日出时间约为6:52,西宁(36°N,102°E)的日落时间约为18:01(经纬度取整数)。图1示意小明一家计划乘坐的飞机航班信息,图2为小明一家乘坐航班的飞行路线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小明在航程中减少日晒可采取的选座方式为(  )
A.杭州—洛阳靠左 洛阳—西宁靠右
B.杭州—洛阳靠右 洛阳—西宁靠左
C.杭州—洛阳靠左 洛阳—西宁靠左
D.杭州—洛阳靠右 洛阳—西宁靠右
16.该日杭州与西宁的白昼时长相差最接近(  )
A.10分钟 B.20分钟
C.40分钟 D.60分钟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广东选择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气温下降、湿度增大时,硫酸钠易发生水合反应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体积会强烈膨胀;在气温上升、湿度减小时,芒硝又可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Na2SO4)。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Na2SO4+10H2O Na2SO4·10H2O
  四川省仁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调查发现,在该县牛角寨山区紫红色  砂岩表面及现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层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钠成分的硫酸盐物质。图1示意牛角寨山区及附近区域地质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图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1)根据硫酸钠的可逆反应过程,简述牛角寨山区砂岩表面的硫酸钠在图2所示三个时段中,分别可能发生的变化过程。(8分)
(2)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钠的存在对该地石刻雕像表层岩体完整性的影响。(6分)
18.(2025·八省联考河南演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黄土是一种风成土状堆积物。广武山(位置见下图)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毗邻黄河,黄土堆积厚100多米。研究发现,受断层抬升和第四纪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共同影响,广武山黄土快速堆积,物源主要为黄河冲积物。广武山地区发现了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址。
(1)说明广武山黄土物源与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的关系。(6分)
(2)断层是广武山黄土沉积的重要条件,请作出合理的解释。(6分)
(3)广武山北坡地势陡峻,试分析原因。(6分)
(4)简述广武山有利于新石器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8分)
19.(2024·浙江6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下图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
(1)图中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____________,并简析其形成过程。(8分)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4分)滨城2025-202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北京等级考)下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
B.②处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响
C.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
D.断层在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
2.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
A.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
B.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
C.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
D.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①岩石所在岩层为石灰岩,其上覆岩层包括泥岩、砂岩等沉积岩,而安山岩位于侵蚀面之上的地表,故可推测①岩石早于安山岩形成,A错误;②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且被断层错断,说明花岗岩早于断层形成,断层线两侧侵蚀面连续,说明断层发生之后地表受侵蚀形成了侵蚀面,故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C正确;断层两侧石灰岩、泥岩、砂岩等沉积岩层均倾斜,说明岩层受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局部岩层断裂错开形成了断层,且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故断层是在挤压作用下形成,D错误。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生长于古生代温暖的海水中,①岩石为石灰岩,故A正确;②处石灰岩与①岩石属于同一地质年代,为古生代,而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C错误;④岩石所在岩层位于①岩石所在岩层之下,新生代处于古生代之后,故④岩石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D错误。
 (2024·高考全国甲卷)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3~5 题。
3.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  )
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
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
4.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  )
A.冻融造成的变形 B.构造挤压变形
C.流水不均匀沉积 D.风沙差异沉积
5.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  )
A.持续升温 B.持续降温
C.波动升温 D.波动降温
答案:3.D 4.A 5.C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水的流速较慢,与风沙层相比,颗粒较细,A、C错误。风沙层是风挟带的沙粒堆积形成的,有机质来源较少,且分解较快,有机质含量较少;泥沼土层是在静水环境中沉积形成的,水体中生物量较多,有机质的来源更多,且分解较慢,有机质含量较多,B错误,D正确。第4题,冻融作用会导致泥沼土冻胀,接受沉积出现差异,出现波状形变,A正确。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4.50千年前该地为冰水扇—洪积扇砂砾石层,距今14.50~11.81千年为灰绿色泥沼土层,距今11.81~8.11千年为风沙与泥沼土互层,距今8.11千年至今为土壤层,说明该地之前为陆生环境,之后气温升高,获得的陆地径流补给量增加,演变为水生环境,然后蒸发量增加,湖泊干涸,又逐渐演变为陆生环境;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在灰绿色泥沼土层有冻融现象,所以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波动升温,C正确。
(2025·陕西西安一模)在沼泽、河湖岸边的低湿地段,生物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日积月累沉积形成泥炭层,沉积速度一般不超过4~5cm/年。贵州威宁草海浅湖盆中发育有多个泥炭层,下图为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对草海浅湖盆形成前的地质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褶皱隆起形成向斜 B.地壳断裂下陷
C.背斜顶部遭受侵蚀 D.流水溶蚀岩层
7.图中某一泥炭层形成过程中,当地地壳(  )
A.持续缓慢抬升 B.持续缓慢沉降
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沉降
8.推测泥炭层①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①沼泽广布,植物茂盛 ②板块挤压,地壳沉降速率快 ③气候潮湿,阴凉多雨 ④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较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6.C 7.B 8.B
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灰岩岩层走向可知,草海浅湖盆受到地壳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被侵蚀,形成谷地(洼地),后期地壳不断下沉,谷地(洼地)内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浅湖盆,C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泥炭层海拔各不相同,其中泥炭层①海拔最低,在湖盆底部,说明当地地壳持续缓慢沉降,B正确;若持续缓慢抬升或间歇性抬升,则湖盆底部不容易出现泥炭层,A、C错误;若间歇性沉降,图中某一泥炭层变化会比较大,但图中泥炭层均变化较小,D错误。第8题,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沉积而成,说明泥炭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沼泽植物及丰富的水分。由此可推断,湖盆中泥炭层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气候湿润,多沼泽,植物(沼泽植物)繁盛,有机质分解缓慢;泥炭层形成时期,板块挤压,地壳沉降速率较慢,①③正确。
(2025·河北石家庄一模)2024年暑假,小江同学乘坐洗马潭索道游览了云南省大理市的苍山。下图示意大理市苍山地图及附近旅游景点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洗马潭索道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550米 B.1 250米
C.1 650米 D.1 850米
10.小江同学在洗马潭索道的中转站处站立时,可能看到(  )
A.白雪皑皑的山峰 B.高耸挺拔的三塔
C.地平线上的夕阳 D.沧桑的大理古城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由等高线数值可判断等高距为200米,洗马潭索道起点海拔在2 200~2 400米之间,终点在3 800~4 000米之间,则相对高度在1 400~1 800米之间,C正确。第10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云南,图中最高峰在4 200米以下,夏季很少有积雪,A错误;中转站位于谷地中,与三塔景区之间有山坡阻挡视线,因此可能看不到三塔,B错误;中转站位于山地东坡,不能看到地平线上的夕阳,C错误;中转站海拔高于大理古城,且两地之间没有地形障碍阻挡视线,因此可能看到大理古城,D正确。
  (2025·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短报文通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具特色的服务之一,单次通信最大长度达到1 000个汉字,能在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无法覆盖的地区发挥巨大作用。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活动属于短报文应用场景的是(  )
A.地震区呼叫救援 B.城市交通管理
C.红灯倒计时预报 D.台风路径预测
12.除定位和短报文功能之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具有(  )
A.天文台授时校时功能
B.可视化表达与输出功能
C.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
D.获取地表辐射特征功能
答案:11.A 12.A
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能在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无法覆盖的地区发挥巨大作用”可知,地震区移动通信、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可能遭到破坏,所以地震区呼叫救援属于短报文应用场景。第12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A正确。GIS具备可视化表达与输出功能以及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B、C错误。获取地表辐射特征是遥感的功能,D错误。 
(2025·八省联考晋陕宁青演练)为研究太阳辐射对建筑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我国某地典型民居朝南土墙外表面(无遮挡)进行了观测。图1为某晴天墙体温度日变化,图2为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民居最可能位于(  )
A.拉萨(29°36′N,91°06′E)
B.吐鲁番(42°50′N,89°12′E)
C.丹东(40°07′N,124°23′E)
D.张家口(40°48′N,114°52′E)
14.7月,该墙体获得太阳辐射日总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日地距离远 D.正午太阳高度大
答案:13.B 14.D
解析:第1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刻通常为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读图可知,该日民居墙体温度最高时约为北京时间16时。根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可知,该地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所在经线经度相差约30°,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该地在北京西方,经度约为90°E,排除C、D。由所学知识可知,拉萨传统典型民居为碉房,通常由石块砌成,而吐鲁番传统民居多是以生土为胚建造的土拱平房或土木楼房,结合材料“研究人员对我国某地典型民居朝南土墙外表面(无遮挡)进行了观测”可知,该民居最可能位于吐鲁番,A错误,B正确。第14题,结合上题可知,该民居最可能位于吐鲁番。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夜短,日照时数长,A错误。7月,吐鲁番气候炎热干燥,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B错误。日地距离对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影响较小,C错误。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对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当太阳照射与地面垂直的南墙墙面时,太阳光线与南墙的夹角较小,导致南墙获得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D正确。
(2025·湖南长沙一模)小明一家计划于2月11日坐飞机从杭州出发,前往西宁。该日杭州(30°N,120°E)的日出时间约为6:52,西宁(36°N,102°E)的日落时间约为18:01(经纬度取整数)。图1示意小明一家计划乘坐的飞机航班信息,图2为小明一家乘坐航班的飞行路线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小明在航程中减少日晒可采取的选座方式为(  )
A.杭州—洛阳靠左 洛阳—西宁靠右
B.杭州—洛阳靠右 洛阳—西宁靠左
C.杭州—洛阳靠左 洛阳—西宁靠左
D.杭州—洛阳靠右 洛阳—西宁靠右
16.该日杭州与西宁的白昼时长相差最接近(  )
A.10分钟 B.20分钟
C.40分钟 D.60分钟
答案:15.D 16.C
解析:第15题,该日北半球除极夜地区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航行前半程航向为北偏西,由于出发时间为8:45,此时太阳位于南偏东方位,因此宜选择右侧座位;后半程航向接近正西方向,飞行时段内左侧的位置会受阳光照射,因此后半程应选择右侧座位。第16题,材料所述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而杭州经度约为120°E,当日日出时间约为6:52,根据日出日落关于当地正午时间对称可知,该日杭州白昼时长为(12:00-6:52)×2=10小时16分钟;西宁经度约为102°E,由“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可得,西宁与120°E的地方时相差约72分钟,计算可知,当地正午时,120°E的地方时为13:12,则西宁白昼时长为(18:01-13:12)×2=9小时38分钟。综上可知,该日杭州与西宁两地白昼时长相差约38分钟。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4·广东选择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气温下降、湿度增大时,硫酸钠易发生水合反应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体积会强烈膨胀;在气温上升、湿度减小时,芒硝又可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Na2SO4)。上述可逆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Na2SO4+10H2O Na2SO4·10H2O
  四川省仁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调查发现,在该县牛角寨山区紫红色  砂岩表面及现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层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钠成分的硫酸盐物质。图1示意牛角寨山区及附近区域地质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图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区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1)根据硫酸钠的可逆反应过程,简述牛角寨山区砂岩表面的硫酸钠在图2所示三个时段中,分别可能发生的变化过程。(8分)
(2)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钠的存在对该地石刻雕像表层岩体完整性的影响。(6分)
答案:(1)时段Ⅰ: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时段Ⅱ:前期(约6:00—11:00),气温持续上升(至最高),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后期(约11:00—17:00),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时段Ⅲ: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2)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较为明显,硫酸钠易发生水合或脱水反应,体积胀、缩反复交替发生;长期作用下,裂隙不断扩大,石刻雕像表层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完整性遭到破坏。
18.(2025·八省联考河南演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黄土是一种风成土状堆积物。广武山(位置见下图)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毗邻黄河,黄土堆积厚100多米。研究发现,受断层抬升和第四纪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入海共同影响,广武山黄土快速堆积,物源主要为黄河冲积物。广武山地区发现了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址。
(1)说明广武山黄土物源与黄河切穿三门峡东流的关系。(6分)
(2)断层是广武山黄土沉积的重要条件,请作出合理的解释。(6分)
(3)广武山北坡地势陡峻,试分析原因。(6分)
(4)简述广武山有利于新石器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8分)
答案:(1)黄河切穿对黄土物源:黄河流程延长,径流量加大,输沙量加大,冲积物增加,(枯水期)水位下降时为风沙活动提供更多物源;黄河切穿三门峡,峡谷陡峭,在重力崩塌、流水侵蚀等作用下提供碎屑物质,为黄土提供物源。
黄土物源对黄河切穿:河谷中更多物质被(风力)搬运,利于黄河切穿三门峡。
(2)断层地表破碎,为风力侵蚀补充物源;黄河南岸断裂抬升,导致(偏北风)风速下降,风力搬运能力减弱,利于风力沉积;断块山的顶部较为平坦,为黄土堆积提供空间。
(3)受断层影响,南侧断裂抬升,北侧断裂下沉;黄河束窄,流速较快,流水下切侵蚀较强;断崖的重力崩塌加大了坡度。
(4)邻近黄河,具有水源;地势较高,不易受黄河水患影响;黄土堆积体地势平缓,发展空间较大;黄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阻挡南下冬季风,局部小气候更温暖;易守难攻,提供防御屏障。
19.(2024·浙江6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 下图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
(1)图中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____________,并简析其形成过程。(8分)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4分)
答案:(1)东北—西南(平行于海岸线) 河流带来泥沙沉积于沿海地区,潮流推动泥沙向岸边运动;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沙坝,部分露出海面,形成沙岛。 
(2)围海造陆后,甲海域附近水动力变强,细颗粒物不易沉积,不断冲刷分选,细颗粒物被带走。
解析:(1)据图可知,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东北—西南,平行于海岸线。其形成过程:带状沙岛位于滦河入海口附近,滦河挟带大量泥沙入海,在入海口处,受潮流推动作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再加上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滨岸沙坝;随着时间推移,沙坝不断堆积增高,在海平面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部分逐渐露出海面,形成呈带状分布的沙岛。(2)据图可知,围海造陆工程可以减少海岸线弯曲程度,使得甲海域水流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甲海域的水动力变强,海浪的搬运能力增强;细颗粒的沉积物不断被冲刷分选,被搬运到更远的地方,而粗颗粒的沉积物则更容易在甲海域沉积下来,导致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