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一(苏教版)一、填空题(16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___________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2.小丽和她的妈妈都是双眼皮,这是___________现象,但是小丽和她爸爸长得并不是很像,这是___________现象。3.炼钢时,往钢炉内吹进___________,可以提高炉内的温度,使钢炼得又快又好。4.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骨骼、外壳、脚印化石等。5.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___________。6.___________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二、选择题(40分)7.如图观察纸燃烧后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后,白纸体积增大 B.纸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 C.纸燃烧后只是形态发生变化8.下列有关分析物质组成成分的模拟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纸条吸水后,黑点变大,颜色变淡B.不同成分的物质向上爬的速度一样快C.纸条上不同部位分离出不同颜色9.下列属于铁锈特点的是( )。A.有光泽 B.红褐色 C.能导电10.下列生活现象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铁钉生锈 B.冰块融化 C.盐在水里融化11.下列描述不属于化学家的发现和发明的是(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B.用合成的方法制备阿司匹林C.太阳每天东升西落12.下列现象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 )。A.将木头制作成椅子 B.点燃木头 C.用水将木头浸湿13.人体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来维持身体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牛肉中含有丰富的铁 B.卷心菜中富含维生素U C.贝类含有较多的硒14.下列选项中,( )含有较多的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A.牛肉 B.贝类 C.卷心菜15.现代遗传学之父是( )。A.袁隆平 B.孟德尔 C.埃弗里16.下列谚语不属于遗传的是( )。A.虎父无犬子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龙生九子,各不相同17.头部棕白色的狗妈妈生出了黑白色的狗宝宝(如图),从遗传角度分析,要推测狗爸爸的毛色,下列哪项最有可能作为证据( )。A.狗宝宝头部的毛色 B.狗妈妈头部的毛色 C.狗宝宝的耳朵形态18.父母有耳垂,小孩无耳垂,这种现象称为( )。A.遗传 B.变异 C.不可遗传变异19.子一代“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两种亲代小麦杂交产生的,下列三项亲代中不适合用来杂交的一项是( )。A.高产倒伏 B.低产抗倒伏 C.低产倒伏20.太空椒是通过( )培育出来的。A.杂交 B.人工筛选 C.太空辐射21.李博士带着亮亮来到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开启了对生命的探索之旅。亮亮刚一下车,就被地质博物馆门前巨大的恐龙(如下图1所示)所吸引,与该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是图2中的( )。A.A B.B C.C22.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下列推测不可能的是( )。A.小行星撞击地球 B.气候变迁 C.人类乱捕滥猎23.猛犸象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如图所示),仔细观察下列现在生活在地球的几种动物,你发现猛犸象与哪种动物最相似( )。A.老虎 B.大象 C.河马24.下面属于活化石的是( )。A.三叶虫 B.蟑螂 C.大象25.根据化石证据,下面出现时间最早的动物是( )。A.原始鸟类 B.哺乳类 C.三叶虫26. 较为高等的生物化石一般出现在( )。A.较新的地层中 B.较古老的地层中 C.古老的和新的地层中三、判断题(10分)27.每次水烧开时,都能看到由壶嘴处向外冒出大量“白汽”,这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8.铁生锈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29.猪肝含有丰富的铁,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 )30.豌豆的白花与红花授粉后,子一代豌豆的花是白色。( )31.生物体的上一代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大多会存在着一些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32.人工选择是为了选育优良品种。( )33.剑龙因背部长有菱形大骨板而得名。( )34.我查阅资料知道,科学家曾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说、海底火山爆发说、地球气候骤变说等不同理论来解释恐龙灭绝之谜。( )35.始祖马和现代马的变化很大这是由于:马的变异是定向的;环境不断变化,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6.在进化过程中,每一种生物在它们的身体结构中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进化的痕迹。( )四、连线题(5分)37.将下面的现象进行分类并用线连起来。瘦肉型猪太阳暴晒使皮肤变黑 可遗传的变异因车祸造成的腿部残疾杂交水稻 不可遗传的变异服用药物不当造成的耳聋五、简答题(9分)38.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是什么?39.说一说恐龙是怎样被发现的?六、综合题(10分)40.橙子作为一种广受大家喜欢的水果,近年来品种越发丰富。小科想了解橙子的“前世今生”,做了如下的调查:“前世”:橙子并非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水果,是人们将柚子与橘子杂交而得来的。橙子的外观与橘子相像,外皮与柚子一样硬。“今生”:橙子可以分为:甜橙、血橙、脐橙和冰糖橙等。其中脐橙来自1820年的一棵橙树的基因突变。这棵橙树果顶里包含了一个副果,而橙子都不含籽,口感也大为改善,人们决定保留住这个性状,便出现了脐橙。我国的江西赣州便以赣南脐橙肉质脆嫩,风味浓甜芳香而闻名天下。(1)根据资料,橙子与橘子之间属于遗传现象的是___________;属于变异现象的是___________。(2)脐橙的来源说明( )。①利用遗传和变异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②遗传和变异现象导致橙子的多种多样③变异产生的性状都值得保留A.①② B.①③ C.②③(3)古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由此可见江西赣州适合种植脐橙的主要原因是( )。A.此地的环境适宜脐橙生长B.此地的环境会引起橙子变异C.人为干预只保留了脐橙的性状(4)盐蒸橙子是人们缓解嗓子疼痛的一种方法,它是将盐均匀撒在橙肉上然后上锅蒸熟,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苦味的不知名物质,这说明盐蒸橙子是(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5)因为人类的行为干预,橙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所以要提倡人们更多地去改变生物性状,你同意吗?并说明理由。我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七、实验探究题(10分)41.蚂蚁的化石极少,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蚂蚁化石,形成于距今1亿4000万年至500万年的白垩纪,保存在一块琥珀里。由此可见,蚂蚁是恐龙灭绝的见证者,它们知道恐龙是怎样从地球上消失的。蚂蚁的身体形态,和黄蜂非常相似,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蚂蚁确实是由黄蜂进化而来。——【节录自教材《生物多样性·资料库》,位梦华著】(1)蚂蚁的化石极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蚂蚁( )。A.体型太小 B.数量太少 C.出现太晚 D.天敌太多(2)文中提到的恐龙,属于( )。A.水生动物 B.爬行动物 C.肉食动物 D.无脊椎动物(3)蚂蚁与黄蜂的身体非常相似,它们的身体结构都分为( )。A.头、胸、腹三部分 B.头、躯干、尾三部分C.头、躯干、四肢、尾四部分 D.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4)文中认为“蚂蚁是恐龙灭绝的见证者”,主要依据是( )。A.蚂蚁化石中含有恐龙的遗迹 B.恐龙化石中含有蚂蚁的遗迹C.蚂蚁记录了恐龙灭绝的信息 D.蚂蚁经历了恐龙灭绝的时代(5)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做出回答。参考答案1.产生新物质【解析】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等发生变化,实质上物质没有变化;化学变化本质上是由新物质生成,经常会伴随燃烧、发光、发热等现象。2.遗传 变异【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小丽和她爸爸长得并不是很像属于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小丽和她的妈妈都是双眼皮属于遗传现象。3.氧气【解析】 氧气能支持燃烧,特别是物体在纯氧中燃烧能产生很高的温度。炼钢时,往钢炉内吹进氧气,可以提高炉内的温度,使钢炼得又快又好。4.遗体 遗迹【解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脚印化石等。化石的形成需要很多条件:生物必须被沉积土壤覆盖、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所以不是所有生物死后都会变成化石。5.遗传【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6.化石【解析】【解答】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它们记录了生物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形态特征、生存环境以及演化历程。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推断地球的地质年代变迁、气候演化,以及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例如,恐龙化石揭示了中生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始祖鸟化石则为鸟类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提供了关键证据。因此,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此空答案为化石。7.B【解析】纸燃烧时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及灰烬,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B 正确;燃烧后白纸因生成气体挥发,剩余灰烬体积减小,A 错误;其不仅是形态变化,更有物质种类改变,C 错误。故正确的是 B 选项。8.B【解析】在分析物质组成成分的模拟实验(如纸层析法)中,不同成分因在溶剂中溶解度和吸附能力不同,向上爬的速度不同,B 错误;纸条吸水后,黑点因扩散变大、颜色变淡,A 正确;各成分分离会在纸条不同部位呈现不同颜色,C 正确。故说法错误的是 B 选项。9.B【解析】铁锈的特点是红褐色,没有光泽,不能导电。故给出的选项中B符合。10.A【解析】铁钉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色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冰块融化和盐在水里融化均只是物质状态或存在形式改变,冰仍为水,盐溶解后还是盐,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11.C【解析】A项:空气成分:由拉瓦锡等化学家通过实验测定;B项:合成阿司匹林:化学家霍夫曼于1897年合成;C项: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转的物理现象,属天文学/物理学范畴。故正确答案为C易错点:不明确化学家的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12.B【解析】选项 B 中点燃木头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木头燃烧时,其中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烬(如碳、无机盐等),这些均为不同于木材的新物质,同时伴随发光发热现象。而 A、C 均为物理变化,故正确答案为 B。13.B【解析】 卷心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 K、叶酸等多种维生素,但卷心菜中一般不含有维生素U这种说法。不过卷心菜中的某些成分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将这种保护作用归结为含有维生素U,所以选项B错误。14.B【解析】A、卷心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错误;B、牛肉含有的钾和磷,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帮助,错误;C、贝类含有较多的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正确;所以B符合题意。15.B【解析】A项: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研究领域为作物育种;B项: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定律,奠定现代遗传学基础;C项:埃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之一。故正确答案为B。易错点:混淆不同科学家的贡献(孟德尔≠达尔文或摩尔根)。16.C【解析】A项:虎父无犬子:形容子代继承亲代的优秀性状,属遗传;B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亲子代性状的稳定性,属遗传;C项: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描述子代间的差异,属变异现象。故正确答案为C易错点:混淆“遗传”(相似性)与“变异”(差异性)的核心概念。17.A【解析】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生理等特征上的相似性,是物种延续的基础。在狗的毛色遗传中,子代的性状(如毛色)通常会继承亲代的特征。狗妈妈头部为棕白色,而狗宝宝是黑白色,其中 “黑色” 这一毛色特征与狗妈妈不同,从遗传角度推测,更可能来自狗爸爸的遗传信息。由于头部毛色是较为显著且稳定的遗传特征之一,因此狗宝宝头部的毛色最能作为推测狗爸爸毛色的证据。故选 A。18.B【解析】A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父母的性状传给子女的现象。B变异:指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子女与父母在性状上存在不同的现象。C不可遗传变异: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因此,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 这种现象叫变异。故选B。19.C【解析】遗传使子代保留亲代的部分特征,变异则导致亲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差异。在农业育种中,常利用遗传和变异原理,通过杂交将不同亲代的优良性状结合。低产抗倒伏小麦和高产倒伏小麦杂交时:亲代的 “抗倒伏” 和 “高产” 性状可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子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同时,可能出现兼具 “高产” 和 “抗倒伏” 的优良变异。因此,子一代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亲代低产抗倒伏小麦和高产倒伏小麦杂交产生的,这一过程体现了遗传与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20.C【解析】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生物繁殖的新技术有胚胎移植、克隆动物、组织培养、太空育种、辐射诱变等;太空椒是通过太空辐射培育出来的。21.A【解析】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的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与图中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是图2中的A。故选A。22.C【解析】地球上曾经居住着一群奇特的生物—恐龙,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5000万年之久。距今约7000万年前,恐龙仍然是地球上的 “新主”。然而,在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灭绝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或气候变迁,不可能是人类乱捕滥猎,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人类存在。23.B【解析】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往往具有更多相似性。猛犸象虽已灭绝,但从化石研究可知,它与现代大象同属长鼻目动物,二者都具有长鼻子、发达的门齿(象牙)等典型特征,在生理结构和演化历程上联系密切,亲缘关系最近。这种高度的相似性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遗传和演化形成的,因此猛犸象与现代大象最为相似。故选 B。24.B【解析】A项:三叶虫:已灭绝的古节肢动物,属化石而非“活化石”;B项:蟑螂:存在约3.5亿年,形态与远古祖先相似,属现存活化石;C项:大象:演化历史较短(约5000万年),非古老物种。故正确答案为B。易错点:误认为“化石”与“活化石”均为灭绝生物,忽视“活化石”需现存。25.C【解析】三叶虫是生活在大约 5.4 亿年前的寒武纪到 2.5 亿年前二叠纪末的海洋节肢动物,是非常古老的生物,在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出现之前就广泛存在。26.A【解析】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27.×【解析】 每次水烧开时,都能看到由壶嘴处向外冒出大量“白汽” ,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并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物理变化。28.×【解析】铁生锈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29.√【解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亚铁离子(Fe2+),负责运输氧气。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富含血红素铁,易于人体吸收,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理想食材。30.×【解析】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发现,豌豆的白花和红花授粉后,子一代豌豆的花都是红色,子二代豌豆的花既有红色也有白色,且红花多于白花。这是因为红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故题干“子一代豌豆的花是白色”表述错误。易错点:未掌握显性性状在杂交中的优先表达原则。31.√【解析】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差异的现象。这种差异可能由遗传物质改变(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环境因素引起。例如,同一种植物的种子长出的植株高度不同,或父母与子女在相貌上的细微差别,均属于变异。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普遍存在于所有生物群体中,因此该表述符合变异的定义,正确。32.√【解析】人工选择是指针对特定性状进行育种,使这些性状的表现逐渐强化,而人们不需要的性状则可能逐渐消失的过程。最早对此进行定义的科学家为达尔文,他以发生在驯养动物的人择过程来阐述演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或称天择)机制。人工选择是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或者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或性状。题目说法正确。33.√【解析】剑龙是一种已灭绝的恐龙,因其背部有一排菱形的大骨板而得名。这些骨板可能用于防御、调节体温或吸引配偶。34.√【解析】恐龙灭绝(约 6600 万年前)是古生物研究的重要课题,科学家提出多种理论解释。其中,小行星撞击说认为巨大陨石撞击引发全球灾难;海底火山爆发说指向大规模火山活动导致环境剧变;气候骤变说则强调气温、降水突变对恐龙生存的影响。这些理论均基于地质记录、化石证据等科学观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多元性,故表述正确。35.×【解析】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非定向。生物的变异随机产生,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 环境变化(如从森林到草原)会筛选出适应新环境的变异个体(如体型变大、侧趾退化适合奔跑),最终导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36.√【解析】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常保留祖先特征的痕迹,称为 “进化遗迹”。例如,人类的阑尾是草食性祖先消化纤维素的器官残余;鲸鱼的后肢骨骼遗迹证明其由陆生哺乳动物进化而来;蛇类体内残存的腰带骨显示它们源自有四肢的爬行动物。这些痕迹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反映了物种从原始形态向现代表型的过渡,说明生物进化具有连续性。37.瘦肉型猪——可遗传的变异杂交水稻——可遗传的变异太阳暴晒使皮肤变黑——不可遗传的变异因车祸造成的腿部残疾——不可遗传的变异服用药物不当造成的耳聋——不可遗传的变异【解析】瘦肉型猪是通过人工选择等方式改变了猪的基因,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杂交水稻利用不同水稻品种杂交,实现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可遗传;太阳暴晒使皮肤变黑只是皮肤细胞受外界环境影响发生变化,遗传物质未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因车祸造成的腿部残疾是外界物理伤害导致的身体损伤,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会遗传;服用药物不当造成的耳聋是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不可遗传。38.答:无色、无味、透明、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多种气体按体积分数混合而成。氮气占约 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氧气占约 21%,支持燃烧和呼吸,是生物生存必需的气体。稀有气体:约 0.94%,包括氦、氖、氩等,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可用于霓虹灯、保护气等。二氧化碳占约 0.03%,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透明气体,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比空气重,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其他气体和杂质占约 0.03%,如水蒸气、尘埃等。39.古生物学家从岩石中发现的那些骨骼和牙齿的化石进行了研究,并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再还原成恐龙原型。【解析】恐龙的发现是一个从古代的偶然发现到现代科学系统研究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化石被发现和研究,我们对恐龙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40.(1)外观相像;脐橙的形成 (2)A (3)A (4)C (5)不同意;人为地干预生物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发生对人类不利的变异。【解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资料中提到橙子外观与橘子相像,这体现了亲子间外观性状上的相似,所以属于遗传现象的是橙子外观与橘子相像。 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橙子外皮与柚子一样硬,说明橙子与橘子在果皮硬度这一性状上存在差异,属于变异现象,所以属于变异现象的是橙子外皮与橘子不同,和柚子一样硬。(2)① 脐橙是通过芽变选种等方式培育出来的,芽变就是一种变异现象,利用这种变异以及遗传规律,人们选育出品质优良的脐橙品种,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利用遗传和变异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①说法正确。 ② 在橙子的繁衍过程中,由于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得橙子在性状上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化,从而有不同品种的橙子,包括脐橙,所以遗传和变异现象导致橙子的多种多样,②说法正确。 ③ 变异产生的性状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只有有利的性状才值得保留,例如一些不利于橙子生长、品质的变异性状就不值得保留,③说法错误。(3)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强调了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江西赣州适合种植脐橙,很可能是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适宜脐橙生长,使得脐橙能在该地良好地发育,A 正确。B题干强调的是适合种植,重点在于环境对脐橙生长的适宜性,而非环境引起橙子变异,B 错误。C题干中并没有提及人为干预只保留脐橙性状与赣州适合种植脐橙之间的关系,C 错误。(4)既包含了橙子在撒盐等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又包含了产生新的苦味物质这一化学变化,C正确。(5)不同意。理由:虽然人类对生物性状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使橙子等生物种类更加丰富,但不合理地改变生物性状可能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例如,过度的人工干预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平衡,许多野生近缘种可能因为人工培育品种的推广而失去生存空间。同时,一些基因改造等干预手段如果缺乏科学的评估和监管,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比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议。所以不能一味提倡人们更多地去改变生物性状,而应该在科学合理、遵循生态规律以及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干预。41.(1)A (2)B (3)A (4)D(5)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地球地壳的剧烈运动,伴随火山地震,引起气候的极大变化。【解析】【解答】(1)由于蚂蚁的体积非常小,所以蚂蚁的化石极少;(2)恐龙属于大型爬行动物;(3)蚂蚁与黄蜂都是昆虫,身体是头、胸、腹三部分 ;(4)“蚂蚁是恐龙灭绝的见证者”一说是指蚂蚁经历了恐龙灭绝的时代 ;(5)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可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导致地球的地形地貌发生重大变化;也可能是气候的变化导致恐龙不能适应。【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最普遍的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遗迹类型分为三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分子化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一(苏教版).doc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提高卷一(苏教版)答题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