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二(苏教版)一、填空题(16分)1.___________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2.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遗迹,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3.动物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着___________与变异。4.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后代与亲代有差异,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5.人体呼吸、蜡烛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是因为人体和蜡烛中都含有___________元素。6.小西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二、选择题(40分)7.迄今为止,人类发现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A.恐龙化石 B.始祖鸟化石 C.昆明鱼化石8.如图是科学家根据化石做出的某种恐龙复原图,由图我们可以推测,该恐龙擅长的运动方式是( )。A.奔跑或跳跃 B.游泳 C.飞翔9.小科查阅资料后,知道我国科学家( )培育了“童鱼”,被称为“中国克隆之父”。A.南仁东 B.袁隆平 C.童第周10.以下现象中,属于遗传的是( )。A.小明长得像自己的奶奶,一点儿也不像爸爸B.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C.一树结果,酸甜各异11.如图所示的3根铁钉中,最容易生锈的是( )。 A.放在干燥空气中的铁钉 B.完全浸在水中的铁钉 C.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12.我国的“西气东输”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所用钢铁管道大多埋入地下。请你推测管道在( )的土壤中生锈速度最慢。A.潮湿、呈酸性 B.干燥、不透气 C.潮湿、含沙粒较多13.下面变化改变了状态的是( )。A.把木头制成家具 B.把纸撕碎 C.铁水变成钢锭14.7000万年前,地壳剧烈运动,气候变冷,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这时出现的动物是( )。A.两栖动物 B.鱼类 C.鸟类15.下列生物中( )被称为“活化石”。A.蟑螂 B.恐龙 C.现代马16.古生物学家发掘恐龙化石的方法是( )。①编号整理和包装化石标本 ②将化石复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③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子 ④在实验室进一步清理、组装化石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17.猛犸象等很多古生物都灭绝了,你觉得最可能的原因是( )。A.被天敌吃光了 B.环境污染 C.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18.如果把眼皮、发际、耳垂3种性状特征组合起来,会有( )种不同相貌的人。A.6 B.8 C.919.豆豆家的白色卷毛狗生了三只狗宝宝,豆豆对三只狗宝宝进行了观察,得到如下结果:序号特征 ①号狗宝宝 ②号狗宝宝 ③号狗宝宝毛色 白色 白色 黑色毛的形态 卷毛 非卷毛 卷毛从毛色特征上看,发生了变异的狗宝宝是( )。A.①号 B.②号 C.③号20.“桂实生桂,桐实生桐”描述的现象是( )。A.变异 B.遗传 C.遗传和变异21.( )花了八年时间用豌豆进行实验,揭开了生物一代与一代之间像又不像的奥秘。A.孟德尔 B.达尔文 C.马世骏22.下列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白糖熬成焦黄色的液体 B.纸燃烧后变成灰 C.芝麻捣成芝麻碎23.小苏打是固体,把小苏打倒入白醋中会有大量气体产生,小科把收集到的气体倒向点燃的蜡烛,发现蜡烛熄灭了,这个实验不能证明这种气体( )。A.比空气重 B.不支持燃烧 C.是二氧化碳24.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细木条上的火苗立马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具有( )特点。A.无色 B.不支持燃烧 C.透明25.同学们判断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是因为他们在进行蜡烛燃烧实验时观察到( )。A.蜡烛在慢慢变短 B.蜡烛熔化变成蜡油了 C.蜡烛燃烧时产生了炭黑26.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下列俗语描述的是变异现象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 B.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三、判断题(10分)27.“鸟类起源于恐龙”“大陆漂移学说”“生物进化论”都是用化石作为证据的论述。( )28.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一定完全相同。( )29.小玲和姐姐是双胞胎,两姐妹长得一模一样,但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可能不一样。( )30.动物的形态特征可以遗传给后代,但行为方式等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31.我们喝饮料的时候,会有酸酸的味道,这是二氧化碳的味道。( )32.被白醋浸泡过的紫甘蓝会变成红色。( )33.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在地层中所留下的化石,向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34.恐龙、猛犸象的灭绝与环境变化无关。( )35.工程师与发明家的发明创造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36.把纸撕碎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四、连线题(4分)37.将下列谚语与其相应的植物的遗传或变异现象用线连起来。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遗传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变异现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五、简答题(8分)38.猫妈妈是黑色的,可生出来的小猫有黑色的,也有白色的。猫爸爸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简要叙述你推测的理由。39.什么是化石?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六、实验题(10分)40.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科学探究小组用小苏打和白醋做了一个迷你“火箭”,探究“火箭”的秘密。如上图,用350毫升塑料瓶1个,100毫升白醋若干份,小苏打若干份,橡皮塞1个等,步骤有:①用薄纸巾包住适量小苏打粉末,塞在瓶口位置。②向矿泉水瓶中加入100毫升白醋。③将瓶子倒立过来保证不倒,发射“火箭”。④然后用橡胶塞卡住瓶口并塞紧。(1)以上步骤正确顺序是 。当瓶子倒立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2)实验中,让瓶口橡皮塞弹开的动力来自( )。A.白醋 B.小苏打 C.新产生的气体(3)实验中,驱动迷你“火箭”飞行的动力属于( )。A.重力 B.弹力 C.反冲力(4)小组同学探究“火箭”发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下表是实验数据:白醋(毫升) 小苏打(克) 火箭发射的高度(米)第1次 第2次 第3次100 3 0.5 0.4 0.5100 6 0.8 0.7 0.9100 9 1.8 2.1 1.9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是 ,实验结论是 。七、综合题(12分)41.小新要做红烧肉、白灼虾、土豆丝给家人品尝,跟着他一起走进厨房吧。(1)小新用菜刀很轻松地切好各种食材,这时菜刀运用的简单机械是( )。A.杠杆 B.斜面 C.滑轮 D.轮轴(2)在制作红烧肉时,要煮“糖色”。小新放几勺白糖在锅里加热,当白糖颜色逐渐变成 ,就产生了有颜色的新物质。(选填:“棕黄色”或“蓝紫色”)(3)厨房里的物质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制作豆腐 B.糯米酿酒 C.土豆切丝 D.虾煮熟变色(4)下面食物与微生物发生变化,会产生有害物质的是( )。A.制作酸奶 B.消化食物 C.制作馒头 D.面包发霉(5)小新想要观察霉菌细胞,下面合适的仪器是(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平面镜(6)小新发现家里的铁锅经常生锈,请帮他想出一个既能防止铁锅生锈又不影响健康的办法。参考答案1.化石【解析】化石是古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遗体(如骨骼、贝壳等)、遗物(如粪便、蛋等 )和遗迹(如脚印、洞穴等)。经过漫长地质作用,这些古生物相关物质被矿物质填充或置换等,最终以化石形式留存于岩石中 ,是研究古生物及地质演化等的重要依据。2.遗体 遗物【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如骨骼、贝壳)、遗物(如蛋、粪便)或遗迹(如脚印、巢穴)。这些痕迹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形成,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古代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信息。例如,恐龙骨骼属于遗体化石,恐龙蛋属于遗物化石,脚印则属于遗迹化石。3.遗传【解析】动物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着遗传与变异。动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同种动物亲代与后代在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几乎完全遗传,皮毛颜色、躯体大小等方面存在变异。4.遗传 变异【解析】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有些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5.碳【解析】人体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人体中的养分和蜡烛中都含有碳元素,碳元素被氧化后能够生成二氧化碳。6.二氧化碳【解析】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白醋是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大量的气体,该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经过科学家的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7.C【解析】昆明鱼化石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也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所以C符合题意。8.A【解析】图中恐龙前肢短小、后肢强壮,身体重心主要落在后肢,适合在陆地上奔跑或跳跃,不具备游泳或飞翔的主要特征。故选A。9.C【解析】A. 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主持建造了“中国天眼”FAST,与克隆技术无关,因此A选项错误。B.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主要贡献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与鱼类克隆无关,因此B选项错误。C. 童第周是我国生物学家,在细胞遗传学和克隆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成功培育了“童鱼”,被称为“中国克隆之父”,因此C选项正确。10.A【解析】遗传是生物体的特征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A选项中,小明与奶奶相似,属于隔代遗传,体现了遗传的特征。B选项描述同一母亲所生的多个孩子各不相同,属于变异。C选项同一棵树的果实味道不同,也属于变异。故选A。11.C【解析】铁钉生锈与空气、水、盐等因素有关。A.试管中铁钉接触不到水,不容易生锈。B.铁钉在水中接触不到空气,不容易生锈。C.铁钉既能接触到水又能接触到空气,比较容易生锈。故选C。12.B【解析】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干燥、不透气的土壤中,水分和氧气极少,铁难以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生锈速度最慢。A选项潮湿且酸性会加速腐蚀;C选项潮湿且透气同样促进生锈。故选B。13.C【解析】物质的状态变化指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变。A.木头制成家具仅改变形状,仍为固态;B.纸撕碎后仍为固态,状态未变;C.铁水(液态)冷却为钢锭(固态),状态发生改变。故选C。14.C【解析】7000万年前,地球进入了新生代,这个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在这个时期,恐龙等许多物种已经灭绝,而哺乳动物开始多样化并逐渐成为地球上的主导动物。鸟类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出现,并在新生代进一步演化。两栖动物和鱼类在这个时期也仍然存在,但它们并不是新生代特有的动物群。故选C。15.A【解析】蟑螂在这个地球上已有三亿年的生存史,算得上是人类前辈的前辈了,而且变异微弱,生命力极顽强,被称为“昆虫活化石”。恐龙已经灭绝了,现代马与古代马产生了很大的变异,它们都不属于“活化石”。故选A。16.C【解析】古生物学家发掘恐龙化石的步骤通常为:首先用刷子清理化石表面(③),接着编号整理并包装(①),之后在实验室进一步清理和组装(④),最后复原骨架(②)。选项C的顺序③①④②符合这一流程。故选C。17.C【解析】猛犸象等很多古生物灭绝的最可能原因是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虽然天敌的捕食和环境污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古生物的生存,但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导致它们灭绝的主要原因。在冰河时期,猛犸象等大型哺乳动物适应了寒冷的环境。然而,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它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包括栖息地的减少、食物来源的枯竭、温度的升高等。由于这些古生物不能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它们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最终导致了灭绝。故选 C。18.B【解析】每个性状有两种表现形式,如眼皮的单与双,发际的V形与直形,耳垂的有与无。组合方式为2×2×2=8种。故选B。19.C【解析】遗传是生物将特征传给后代,变异是后代与亲代存在差异。母狗毛色为白色,三只狗宝宝中①号和②号毛色与母狗相同,属于遗传;③号毛色为黑色,与母狗不同,属于变异。故选C。20.B【解析】A.变异是指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之间的差异,而题干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强调亲代与子代特征完全相同,因此与变异无关,A选项错误。B.遗传是生物将特征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题干描述桂树果实长出桂树、桐树果实长出桐树,说明子代与亲代特征一致,符合遗传的定义,B选项正确。C.题干未提及子代与亲代存在差异,因此不涉及变异,C选项错误。选B。21.A【解析】A.孟德尔是奥地利科学家,他通过长达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1856-1863),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如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传递方式。这些规律揭示了生物代际之间“像又不像”的奥秘,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B.达尔文提出的是进化论,研究物种起源,与遗传实验无关。C.马世骏是中国生态学家,研究领域与昆虫和生态相关,未涉及豌豆实验。故选A。22.C【解析】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仅改变物质的形态或状态,不生成新物质(如冰融化、纸张撕碎)。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如燃烧、铁生锈)。A.高温使白糖发生焦糖化反应,生成新物质(焦糖),属于化学变化。B.燃烧过程中纸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灰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仅改变芝麻的形态(由整颗变为碎粒),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3.C【解析】小苏打是固体,把小苏打倒入白醋中也会有大量气体产生,把收集到的气体倒向点燃的蜡烛,发现蜡烛熄灭了,这说明气体运动方向是向下,说明了这种气体比空气重且不支持燃烧,不能说明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C符合题意。24.B【解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实验中细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使燃烧无法持续,因此具有不支持燃烧的特点。A和C描述的是颜色和透明度,与实验现象无关。故选B。25.C【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时,虽然变短(A)和熔化(B)是可见现象,但变短可能由物理蒸发或燃烧共同导致,熔化仅是形态变化,均未体现新物质产生。而炭黑(C)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直接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C。26.B【解析】遗传是生物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变异是后代与亲代或同代个体间的差异。A. “龙生龙,凤生凤”强调后代与亲代完全相同,属于遗传现象,A选项错误。B.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同一母亲所生的孩子各不相同,体现个体间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B选项正确。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后代与亲代一致,属于遗传现象,C选项错误。27.√【解析】“鸟类起源于恐龙”依据恐龙与鸟类化石的过渡特征;“大陆漂移学说”利用不同大陆相同物种化石证明陆地曾相连;“生物进化论”通过化石记录展示生物演变。三者均以化石为关键证据。28.×【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所以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既有相似,又有差异。29.√【解析】双胞胎因遗传基因相同,外貌相似,但健康状况受后天因素影响,如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即使基因相同,若生活环境不同,健康状态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判断正确。30.×【解析】动物的形态特征由遗传物质决定,能够遗传给后代。部分行为方式如先天性行为(如蜜蜂采蜜、鸟类迁徙)也由遗传控制,同样可以遗传。后天学习的行为则无法遗传。题目中“行为方式等不可以遗传”的说法错误,因部分行为具有遗传性。31.×【解析】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明显味道,溶于水生成碳酸的酸性较弱。饮料中的酸味主要来自添加的柠檬酸、苹果酸等酸性物质,并非二氧化碳直接导致。因此该说法错误。32.√【解析】被白醋浸泡过的紫甘蓝会变成红色。 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紫甘蓝和白醋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色物质。紫甘蓝汁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特别是遇到酸性溶液时会变红。白醋中含有醋酸,呈酸性,因此当紫甘蓝汁遇到白醋时,会变成红色。33.√【解析】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地层中的化石来了解古代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经过自然作用形成的,如骨骼化石、足迹化石等。这些化石记录提供了生物进化、地质年代等信息,符合科学认知。题目描述正确。34.×【解析】科学家认为,约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气候剧变(如长时间黑暗、寒冷),植物大量死亡,食物链断裂,恐龙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而灭绝。冰河时期结束后,全球气候变暖,猛犸象生活的草原减少,食物匮乏,加上可能的人类捕猎,最终灭绝。恐龙和猛犸象的灭绝都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因此题目说法错误。35.√【解析】工程师和发明家通过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创造出众多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比如瓦特改良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爱迪生发明电灯,改变了人类的照明方式,对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他们的发明创造在交通、通信、医疗、能源等各个领域,都促进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升,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36.×【解析】化学变化会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只改变形态。撕碎纸仅改变形状和大小,纸的组成物质未变,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判断错误。37.【解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作变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树结果,酸甜各异等属于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属于遗传现象。38.猫爸爸可能是白色的。猫妈妈是黑色却生出白色小猫,说明白色特征遗传自猫爸爸。因此,猫爸爸很可能是白色的。【解析】猫妈妈黑色却生出白色小猫,表明白色特征遗传自猫爸爸。在遗传学中,子代特征由父母遗传物质共同决定,白色小猫的出现说明猫爸爸提供了白色遗传信息,所以猫爸爸很可能是白色,或携带了白色相关基因。39.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解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古生物化石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比如可以推断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活环境,分析古生物的变化、与现代生物的关联等。40.(1)②①④③ 化学 (2)C (3)C(4) 小苏打用量对发射高度的影响 小苏打克数 白醋的用量 在白醋用量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苏打用量越多,迷你“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分析】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白醋是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大量的气体,该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经过科学家的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小题1】利用小苏打和白醋制作迷你“火箭”的步骤是向矿泉水瓶中加入100毫升白醋;用薄纸巾包住适量小苏打粉末,塞在瓶口位置;然后用橡胶塞卡住瓶口并塞紧;将瓶子倒立过来保证不倒,发射“火箭”。顺序为②①④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气泡,并且生成了新的物质。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小题2】实验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让瓶口橡皮塞弹开的动力就是来自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新的气体。选C。【小题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迷你“火箭”是运用反冲力运动的。选C。【小题4】观察表格数据,实验中唯一改变的条件是“小苏打(克)”,而测量的是“火箭发射的高度(米)”。因此,探究的问题应该是关于小苏打用量对发射高度的影响。在对比实验中,需要改变一个因素来观察它对结果的影响,同时保持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不变。这里改变的是小苏打的用量(3克、6克、9克)。为了确保观察到的发射高度变化确实是由小苏打用量引起的,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主要是白醋的用量(表格中均为100毫升),以及实验装置(瓶子、橡皮塞等)。根据表格数据,当白醋用量固定为100毫升时,随着小苏打用量从3克增加到6克,再到9克,火箭的平均发射高度从约0.47米增加到约0.8米,再到约1.93米。表明在白醋用量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苏打用量越多,迷你“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41.(1)B (2)棕黄色 (3)C (4)D (5)A(6)使用后及时洗净擦干,涂抹少量食用油形成保护膜。【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小题1】菜刀的刀刃是一个小小的斜坡可以帮助我们省力,它属于简单机械斜面原理的运用,故选B。【小题2】白糖加热会发生焦糖化反应,生成棕黄色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小题3】制作豆腐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糯米酿酒发酵产生酒精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虾煮熟变色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土豆切丝仅改变形状,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故选C。【小题4】制作酸奶、消化食物、制作馒头均为有益微生物作用。面包发霉产生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有害健康。故选D。【小题5】霉菌细胞微小,需显微镜观察;放大镜分辨率不足看不到这些微小的生物,其他仪器不适用。故选A。【小题6】防止铁锅生锈的健康方法:使用后及时洗净擦干,涂抹少量食用油形成保护膜。存放时保持干燥,避免接触水和空气。避免使用钢丝球等硬物刮擦锅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二(苏教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装 订 线四、连线题(4分)37.将下列谚语与其相应的植物的遗传或变异现象用线连起来。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遗传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变异现象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五、简答题(8分)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二、选择题(40分)7. [ A ] [ B ] [ C ] 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22. [ A ] [ B ] [ C ]23. [ A ] [ B ] [ C ] 24. [ A ] [ B ] [ C ] 25. [ A ] [ B ] [ C ] 26. [ A ] [ B ] [ C ]六、实验题(10分)40. (1)(2) [ A ] [ B ] [ C ] (3) [ A ] [ B ] [ C ](4)三、判断题(10分)27. [×] [√] 28. [×] [√] 29. [×] [√] 30. [×] [√] 31.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七、综合题(12分)41. (1)[ A ] [ B ] [ C ] [ D ] (2)(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5)[ A ] [ B ] [ C ] [ D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一、填空题(16分)1. 2.3. 4.5. 6.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600▲700▲500▲400▲200▲300▲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二(苏教版).doc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二(苏教版)答题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