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7 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夯实知识点I义和团运动1.「2023山东德州中考改编」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而列强之见及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材料中“拳民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 )A.“反清灭洋” B.“救亡图存”C.“自强求富” D.“扶清灭洋”知识点 2 抗击八国联军2.据史料记载,1900年河北霸州民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抗。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政府抵抗意识强烈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知识点 3 《辛丑条约》的签订3.「2024山东烟台中考」条约规定,“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而且为保证该通道“无断绝之虞”,确定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12处由各国“留兵驻守”。这些规定与使馆区驻军特权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的心脏部位直接置于列强集体军事控制之下。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4.「2025北京西城期末」右图漫画旨在讽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是“扯线木偶”的一项内容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B.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能力提升5.「2024山东济宁中考」下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A.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B.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D.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6.「2025福建泉州五中期末」义和团揭帖:“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义和团 ( )A.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主义B.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C.存在明显“反清复明”行为D.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7.「2023江苏宿迁中考」“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8.「2024四川广元中考」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的抗争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C.救亡图存的探索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9.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二者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②都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③都是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④都建立了与清廷相对立的政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素养提优10.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阅读材料,完成探究。【史料实证 实力悬殊间的相搏】材料一①《八国联军目击记》(摘译):俄国记者记叙的1900年6月2日夜天津火车站的场面:“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②小说《神鞭》:创作于 1984年,讲述了主人公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加入义和团的故事。续表③日本正金银行旧址:位于北京东交民巷,《辛丑条约》签订后,日本在其使馆南侧兴建北京支行大楼。(1)从上述材料中选出研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更可信的两则史料: 。(写序号)【家国情怀 罄竹难书的罪恶】材料二 1900年9月接任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后来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2)八国联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你有何感想 【历史解释 危局到残局的沉沦】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你同意材料三中“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第7 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夯实1.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拳民运动”是指义和团运动。和团运动在义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故选 D项。易错解读 本题易错选 A,错因在于审题不清,随着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的变化,义和团运动由“反清”变为“扶清”。2. C根据材料信息“抵抗德兵”“八国联军……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抗”并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各地民众纷纷抗击侵略者,说明当时中国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故选 C 项。3. D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D项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B、C三项。4.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如同“扯线木偶”一样被洋人操纵,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 C项。能力提升5. D结合所学可知,1900 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狼狈西逃,D项正确;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是在1860年,此时慈禧还不是太后,排除 A 项;甲午战争中日本并未攻入北京,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排除C项。6. B根据材料“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分析可知,义和团反对列强侵略,说明义和团具有反帝爱国的精神。故选B项。7. D根据材料信息“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却进一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条约是《辛丑条约》,它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项正确。故选 D 项。8. D《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解题方法 主题归纳类试题解题方法(1)找:仔细阅读文字材料或观察图片,寻找关键信息(如人名、时间、地点、事件、图名等)。(2)析:①对于关键信息比较明显的,直接总结归纳关键信息的共性,如共同的领域、共同的考点或单元等,由此归纳主题;②对于关键信息不明显的,则需在理解材料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题。9.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最终都是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①③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不切合实际,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与清廷相对立的政权,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 C。素养提优10.答案 (1)①③。(2)八国联军的行径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同时也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3)同意。1901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八国联军目击记》是当时经历这一事件的人记录的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小说《神鞭》是作者对历史事实的再加工,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相对较低。日本正金银行旧址属于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2)本问可从列强的侵略本性及对我们的警示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这体现了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