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片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片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片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60分)
1.(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动物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2.(2024六上·李沧期中)在蘑菇组成结构中,生有孢子的结构是(  )。
A.菌伞 B.菌盖 C.菌褶 D.菌柄
3.(2024六上·李沧期中)病毒个体微小,一般情况下要用(  )才能观察到。
A.放大镜 B.普通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光学显微镜
4.(2024六上·李沧期中)细胞由英国科学家(  )最早发现。
A.伽利略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D.达尔文
5.(2024六上·李沧期中)看到霸王尖利的牙齿化石,可以据此猜测(  )。
A.霸王龙是食草动物 B.霸王龙是食肉动物
C.霸王龙擅长奔跑 D.霸王龙是胎生动物
6.(2024六上·李沧期中)在我们青岛,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7.(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化石属于古生物遗迹的是(  )。
A.猛犸象牙齿化石
B.霸王龙的脚印化石
C.远古人类的粪便化石
8.(2024六上·李沧期中)一年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B.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C.无规律运动 D.不会发生变化
9.(2024六上·李沧期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落下来会变成土壤的一种成分,这种成分是指(  )。
A.沙 B.黏土 C.腐殖质 D.空气
10.(2024六上·李沧期中)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物体的像是(  )。
A.放大的倒像 B.缩小的倒像 C.放大的正像 D.缩小的正像
11.(2024六上·李沧期中)地球的自转引起了(  )。
A.昼夜交替 B.季节变化 C.气候变化 D.月食
12.(2024六上·李沧期中)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  )。
A.地轴的倾斜方向不断地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变化
D.以上都不对
13.(2024六上·李沧期中)大气层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它的物质成分主要以(  )为主。
A.氦 B.氮 C.氢 D.氧
14.(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基本结构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
15.(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空中星座的形状经常变化
B.行星是构成星座的主要星星
C.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D.星座在天空中都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
16.(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特征最不可能遗传的是(  )。
A.后天近视 B.自然卷发 C.单眼皮 D.耳朵大耳垂
17.(2024六上·李沧期中)人类能够利用病毒(  )。
A.制成疫苗 B.生产沼气
C.发酵食品 D.增加土壤肥力
18.(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细胞中,( )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A. B.
C. D.
19.(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哪一幅图可以表示两棵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  )
A.图(2) B.图(1) C.图(3) D.全都是
20.(2024六上·李沧期中)星座随着地球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列星座四季均可见的有(  )。
A.猎户座 B.大熊座 C.小熊座 D.仙后座
21.(2024六上·李沧期中)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  )最早发现的。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傅科 D.巴斯德
22.(2024六上·李沧期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胞胎之间不存在生物变异。
B.魏阿姨是双眼皮,她的孩子一定是双眼皮。
C.小狗的毛是白色的,它妈妈的毛有可能是黑色的。
D.“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说的是生物存在遗传现象。
23.(2024六上·李沧期中)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  )。
A.细胞核 B.液泡 C.微生物 D.细胞质
24.(2024六上·李沧期中)做馒头用来发面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D.病毒
25.(2024六上·李沧期中)防止食物、衣物等发霉可以通过(  )的方式。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保持干燥 D.以上都可以
26.(2024六上·李沧期中)关于秋冬星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秋季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就是猎户座
B.天狼星是冬季全天最亮星,它是大犬座a星
C.一年中,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D.利用猎户座和仙后座不可以找到北极星
27.(2024六上·李沧期中)关于地球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自转
B.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一样长
C.傅科摆实验验证了影长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D.地球的自转导致我国山东青岛地区比西藏拉萨地区更早的迎来日出
28.(2024六上·李沧期中)如图所示: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B.图中北极星属于仙后座
C.北极星基本不随季节而移动
D.将天璇天枢两颗指极星之间的距离延长5倍即可找到北极星
29.(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星座中,在北半球全年都可以看到的是(  )。
①猎户座 ②小熊座 ③大熊座 ④仙后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2024六上·李沧期中)"君子善假于物也”,在观测记录星座的位置时,我们一般选用(  )这一合适的工具进行长期观测,从而使我们的观测更加地科学。
A.三球仪 B.观星箱 C.圭表 D.星座放映器
二、非选择题(40分)
31.(2024六上·李沧期中)小阳觉得湿度和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霉的两个主要因素。他根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状况,发现可以设置4个条件组合来研究。
(1)请你将条件组合和对应的操作方法用铅笔和直尺连线。
(2)小阳将两块馒头依据条件组合①和②做了处理,实验持续一周后,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可以观察到(  )因素对馒头发霉快慢的影响。
A.湿度 B.温度
(3)小阳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③做对比实验,这个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是(  )
A.湿度相同 B.温度相同
(4)小阳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④做实验比较,这是对比实验吗?为什么?
32.(2024六上·李沧期中)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地球公转的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识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至少标识2个箭头)
(2)当地球转到1、3号位置时,太阳的直射位置在   。当地球转到2号位置时,阳光直射位置在   ,此时北半球是   季。地球从2号位置运动一周,再次回到2号位置,大约需要花的时间是   。
(3)青岛12月中旬,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于   (填序号)号位置,此时青岛的昼夜情况是   (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或“昼夜平分”),此时南极会出现   (填“极夜”或“极昼”)。
(4)当地球从2号位置公转到3号位置的过程中,每天正午我们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   (填“逐渐变长”“逐渐变短”或“不变”)。
(5)如果月球的位置处在地球与太阳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就会出现   现象。(填“日食”或“月食”)
33.(2024六上·李沧期中)观察实验中经常会要用到显微镜,请将上图横线所指部分结构的名称正确填写。
34.(2024六上·李沧期中)黄色的兔妈妈生了三只小兔,其中一只是黄色的,两只是黑色的。你能用遗传和它异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吗?请猜测一下兔爸爸的毛色。
35.(2024六上·李沧期中)学习了秋冬星空,请你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关于仙后座、猎户座的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物、细菌、真菌均具有细胞结构:动物属于真核生物,拥有细胞核等复杂细胞器;细菌是原核生物,虽无成形细胞核,但具备细胞的基本构造(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真菌同样为真核生物,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病毒是特殊的非细胞生物,其结构极其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才能复制增殖。因此,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选项D正确。
2.【答案】C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其肉眼可见的部分是子实体,主要由菌盖、菌褶和菌柄三部分组成,各结构功能不同:
菌柄:起支撑菌盖的作用,相当于植物的茎,无产生孢子的功能。
菌盖:是菌柄顶端的伞状结构,主要功能是保护下方的繁殖器官,本身不直接产生孢子。
菌伞:是菌盖的通俗叫法,并非精确的结构名称,其核心繁殖区域是下方的菌褶。
菌褶:位于菌盖下方,呈放射状排列,是蘑菇产生孢子的关键结构。菌褶表面的细胞会发育成孢子囊,成熟后释放出大量孢子,孢子是蘑菇的繁殖细胞,可借助空气等传播,萌发成新的真菌个体。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物,个体极其微小,直径通常在10-300纳米之间,多数病毒的大小集中在50-150纳米。
放大镜:分辨率极低,仅能放大几倍到几十倍,用于观察毫米级的物体,远无法看清纳米级的病毒。
普通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极限约为200纳米,虽能观察到细菌(直径约0.5-5微米)等微生物,但对于多数小于200纳米的病毒,无法清晰成像。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分辨率可达0.1-0.2纳米,能突破光学显微镜的极限,清晰呈现病毒的形态结构(如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等),因此是观察病毒的必需工具。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为观察微观世界奠定基础,不同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不同。
伽利略:主要贡献在天文学和物理学领域,与细胞发现无关。
列文 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原生动物等活细胞,但他未将其命名为“细胞”。
罗伯特 胡克: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其由许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将这些小室命名为“细胞”,这是人类首次对细胞结构的系统性描述,因此被认为是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研究生物进化规律,与细胞发现无直接关联。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生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存习性(尤其是食性)密切相关,牙齿作为取食的关键器官,其形态是推断食性的重要依据:
食草动物的牙齿多为扁平的臼齿,适合研磨植物纤维;而食肉动物通常拥有尖锐、锋利的犬齿或裂齿,用于撕咬、穿刺猎物的肌肉和骨骼。
霸王龙的尖利牙齿化石,符合食肉动物用于捕猎和进食的器官特征,可直接作为其食性的关键证据。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进而影响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
青岛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北半球(春分至秋分期间),北半球进入夏半年,此时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推迟。
夏季(6-8月)是青岛昼长最长的季节,尤其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到全年最大值,青岛的日出时间也随之达到一年中最早。
其他季节:冬季昼短夜长,日出最晚;春秋季为过渡季节,昼长介于夏冬之间,日出时间晚于夏季。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霸王龙的脚印化石属于古生物遗迹。
8.【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仙后座位于北天极附近,其位置变化主要受地球自转影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观测者看到星空整体围绕北天极逆时针旋转。“每天晚上同一时间”观测时,由于地球公转,恒星的赤经位置会有微小差异,但仙后座作为北天极附近的星座,其绕北天极的旋转趋势不变。因此,长期观测会发现它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而非静止、顺时针或无规律运动。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花瓣属于植物的有机残体,其“化作春泥”的过程是微生物参与的分解作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会将花瓣中的有机物(如纤维素、糖类等)逐步分解,最终转化为一种深色、富含养分的有机物质,即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核心成分,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这与“更护花”的描述完全契合。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通过两组透镜(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
物镜的作用:靠近被观察物体,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能将标本成一个放大的实像,且这个实像与原物体相比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
目镜的作用:靠近眼睛,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将物镜所成的实像进一步放大,最终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目镜仅改变像的大小,不改变其颠倒的性质。
因此,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后,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体像,是放大且颠倒的。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周期约为24小时。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被照亮,形成“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处于黑暗中,形成“黑夜”。随着地球持续自转,不同地区依次进入昼半球和夜半球,从而产生了周期性的昼夜交替现象。
故答案为A。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姿态特征。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这种稳定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再回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对于同一地点,当太阳直射点靠近时,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当直射点远离时,正午太阳高度减小,从而产生季节性变化。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圈层,其成分以气体为主,且各成分占比差异显著。
A.氦属于稀有气体,在大气中含量极低,并非主要成分;
B.氮气是含量最高的成分,约占大气总体积的78%,是大气层物质构成的主体;
C.氢气在近地面大气中含量极少,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不是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D.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气体,但含量仅约21%,低于氮气,属于次要的主要成分。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人体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其基本结构包括三大核心部分:
细胞膜:细胞的外层边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细胞膜内、细胞核外的胶状物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物质。
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细菌、真菌等特有的结构,其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细胞,使细胞具有固定形态。人体细胞(动物细胞)无需这种刚性结构来支撑,因此不含细胞壁。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核心依据是星座的本质及天体运动规律。星座是人类对天空中邻近恒星的假想组合,其“运动变化”体现在两方面:
地球自转导致的视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星座在天空中呈现每日东升西落的现象,如同太阳、月亮的运行,这是最直观的“运动”。
恒星自身的运动:组成星座的恒星并非静止,它们有各自的空间运动(自行),只是因距离地球极其遥远,短期内(数千年)肉眼难以察觉其相对位置变化,但从地质时间尺度看,星座形状确实会逐渐改变。
故答案为C。
16.【答案】A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特征是由DNA中的基因控制、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性状。自然卷发、单眼皮、耳朵大耳垂均属于典型的遗传性状,其表现由特定基因决定,可稳定遗传给下一代。
而后天近视(如因长期近距离用眼、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的近视)属于后天获得性特征。其发生主要与环境因素(用眼行为、光照条件等)相关,并未改变个体自身的遗传物质(基因)。由于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这种后天形成的近视性状无法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后代,因此最不可能遗传。
故答案为A。
17.【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的结构简单,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人类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减毒、灭活等技术处理病毒,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仍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制成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实现对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这是人类利用病毒的典型且重要的方式。
故答案为A。
18.【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
A.观察可知,有明显的细胞壁,是洋葱表皮细胞;
B.观察可知,这个细胞是动物脂肪细胞;
C.观察可知,这个细胞是人的皮肤表皮细胞;
D.观察可知,这个细胞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在人口腔内的;
故D符合题意。
19.【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太阳距离地球极远,其光线可视为平行光。在同一时刻,阳光照射方向固定,因此两棵树的影子必然遵循两个关键特征:
影子方向相同:不会出现影子朝向相反或不同角度的情况;
影长与树高匹配:较高的树影子更长,较矮的树影子更短。
图(1)符合上述规律,图(2)影子方向不一致,图(3)影子方向也不一致。
故答案为B。
20.【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小熊座因包含北极星,且其位置紧邻天球北极点,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极小,在北半球的天空中几乎始终处于地平线以上,因此全年都能稳定观测到。
大熊座虽同样靠近北天极,属于北天恒显圈星座,但相较于小熊座,它与北极点的距离稍远,导致在部分季节(如夏季某些时段)其在天空中的位置会相对偏低,受地面障碍物遮挡等因素影响,观测难度会有所增加。
猎户座位于黄道附近,属于典型的冬季星座,仅在秋末至次年早春的夜晚能清晰观测到,夏季则会沉入地平线以下,并非全年可见。
仙后座虽也邻近北天极,全年可见,但在秋季和冬季的夜晚,其在天空中的位置更高、更醒目,观测起来更为容易。
综上,四季均可见且观测稳定性最高的是小熊座,故选C。
2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其结构像蜂巢一样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将这些小室命名为“细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细胞结构的观察与命名,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故答案为A。
22.【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A.同卵双胞胎虽源于同一受精卵,但发育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修饰差异,这些均属于生物变异,“不存在变异”的说法错误。
B.双眼皮受多基因影响且存在显隐性关系,若魏阿姨携带单眼皮隐性基因,与含单眼皮基因的伴侣结合,孩子有概率表现为单眼皮,“一定是双眼皮” 的表述绝对。
C.毛色等性状往往由多对基因共同调控,子代的基因来自父母双方的随机组合。若狗妈妈的毛色为“黑色 + 白色”,与携带白色基因的公狗交配,子代可能因继承了双方的隐性白色基因而表现为白色。因此,小狗白毛与母狗黑毛的情况完全可能出现,该说法符合遗传规律;
D.“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强调的是子代间的性状差异,反映的是变异现象,而非亲子间性状相似的遗传现象,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C。
23.【答案】A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A.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其细胞核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较深(因细胞核内有染色质,易被碘液等染剂着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常表现为细胞中央或一侧的小黑点或深色颗粒,这是细胞核的典型外观特征。
B.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大型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在显微镜下多呈透明或浅色的大空腔,而非小黑点;
C.微生物并非洋葱表皮细胞的固有结构,若观察到需考虑样本污染,并非正常细胞中的典型黑点;
D.细胞质是细胞内呈透明胶状的基质,包裹细胞器,本身无色透明,不会呈现为小黑点。
故答案为A。
24.【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A.发面的关键是让面团膨胀松软,这依赖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面团的温暖湿润环境中,能通过无氧呼吸将面粉中的糖类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气体被面团中的面筋包裹,形成无数小气孔,使面团逐渐膨胀、体积变大;酒精则会在后续蒸制过程中挥发。这一过程正是馒头松软多孔口感的来源,因此酵母菌是发面的核心微生物。
B.霉菌虽能分解有机物,但生长易产生菌丝和霉斑,会导致面团变质发霉,无法用于发面;
C.细菌种类繁杂,多数细菌不具备高效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且部分细菌可能导致食物腐败,不适合作为发面菌种;
D.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无法独立分解糖类产生气体,不能用于发面。
故答案为A。
25.【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霉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和氧气。隔绝空气:霉菌多为需氧微生物,缺乏氧气会抑制其呼吸作用和代谢活动,例如用真空包装储存食物、密封衣物,可有效减少霉菌滋生。降低温度:低温(如冰箱冷藏/冷冻)会减缓霉菌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其生长繁殖速度,能显著延长食物保质期、防止衣物在低温环境下发霉。保持干燥:水分是霉菌生长的关键条件,干燥环境(如食品脱水、衣物晾干后存放)会使霉菌细胞失水,无法正常代谢,从根本上抑制其生长。故答案为D。
26.【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A.猎户座是冬季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之一,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为仙后座、飞马座等,该选项混淆了季节与星座的对应关系;
B.天狼星是冬季全天最亮星,它是大犬座α星,选项符合题意;
C.由于地球自转,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从北半球观测视角),“顺时针”的描述与实际观测现象相反;
D.猎户座腰带三星连线延长可找到天狼星,而仙后座的“W”形顶点连线延长可定位北极星,二者均能辅助寻找北极星,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27.【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自东向西”与实际方向相反;
B.地球自转周期约为 24 小时,公转周期约为 365 天,二者周期差异极大;
C.傅科摆实验的核心是验证地球自转,而影长和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导致的,二者无关联;
D.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会先于西边的地点进入白昼。青岛位于拉萨东,拉萨位于青岛西,随着地球自转,太阳光线先照射到东边的青岛,因此青岛比拉萨更早迎来日出,该描述符合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异”规律。
故答案为D。
28.【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A.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最显著的七颗亮星,构成 “勺子” 形状,是大熊座的典型标志;
B.北极星的正式名称为勾陈一,是小熊座的α星(最亮星),而非仙后座。仙后座是与大熊座对应的秋季代表性星座,其标志性“W”形可辅助定位北极星,但北极星本身并不属于该星座,此说法存在明显错误。
C.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延长线附近,地球自转时它的位置几乎固定,因此基本不随季节变化而移动,是夜间定位的重要标志;
D.北斗七星“勺子”口的两颗星(天璇、天枢)被称为“指极星”,将二者连线延长约5倍距离,交点处即为北极星,这是寻找北极星的经典方法。
故答案为B。
29.【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①猎户座:是冬季星空的标志性星座,属于 “黄道带星座”,受地球公转影响,在夏季会沉入地平线以下,无法全年观测,故排除。
②小熊座:包含北极星(勾陈一),位于北天极附近,是典型的拱极星座,全年均可观测。
③大熊座:含北斗七星,同样围绕北极星运行,虽 “勺子” 形状随季节变化朝向,但整体始终处于北半球观测者的视野内,全年可见。
④仙后座:以“W”形为标志,与大熊座隔着北极星相对,属于拱极星座,全年能被观测到。
综上,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在北半球全年可见,答案为B。
30.【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在观测记录星座的位置时,我们一般选用观星箱这一合适的工具进行长期观测。观测星座时学会选择最佳观测点且固定位置不变,每个观察对象星座要分别用固定一个观星箱进行观察。
31.【答案】(1)
(2)B
(3)B
(4)不是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知识点】微生物;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①潮湿+温暖——对应“把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湿馒头满足“潮湿”的湿度条件,暖气片提供“温暖”的温度环境,二者组合精准匹配该实验条件。
②潮湿+寒冷——对应“把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冰箱里”:湿馒头保证“潮湿”,冰箱内的低温环境符合“寒冷”要求,是该条件的典型操作。
③干燥+温暖——对应“把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干馒头实现“干燥”的湿度控制,暖气片的温暖环境满足温度条件,二者搭配合理。
④干燥+寒冷—— 对应“把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冰箱里”:干馒头提供“干燥”条件,冰箱的低温环境契合“寒冷”要求,为该组合的正确操作。(2)此实验核心依据是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即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需保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仅改变目标因素。
条件组合①为“潮湿 + 温暖”,组合②为“潮湿 + 寒冷”。对比二者可知:
相同条件:均使用湿馒头,且都装在黑塑料袋中,即“湿度”这一因素完全一致;
唯一不同条件:放置环境的温度(暖气片提供温暖环境,冰箱提供寒冷环境),即仅“温度”这一因素存在差异。
(3)①为“潮湿+温暖”,操作是“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③为“干燥+温暖”,操作是“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对比二者可知:
唯一不同条件(变量):湿度。①用湿馒头(潮湿),③用干馒头(干燥),湿度存在明确差异。
完全相同条件:温度。两者均放置在暖气片上,暖气片提供的温暖环境一致,温度无差异。
因此,该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是温度,答案为B。
(4)①为 “潮湿+温暖”(湿馒头、暖气片环境);
④为“干燥+寒冷”(干馒头、冰箱环境)。
二者存在两个同时变化的变量:一是湿度,二是温度。由于两个因素均不相同,若实验后馒头发霉情况有差异,无法判断是湿度导致、温度导致,还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法达成探究单一因素影响的实验目的。因此,这不属于规范的对比实验。
(1))①潮湿+温暖是把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②潮湿+寒冷是把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冰箱里。③干燥+温暖是把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④干燥+寒冷是把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2)小红将两块馒头依据条件组合①和②做了处理,实验持续一周后,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可以观察到温度因素对馒头发霉快慢的影响。
(3)小刚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③做对比实验,这个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是湿度相同。
(4)小明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④做实验比较,这不是对比实验,因为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其它条件是不同的。这个组合实验中有温度和湿度都不同,所以不是对比实验。
32.【答案】(1)
(2)赤道;北回归线;夏;一年
(3)4;昼短夜长;极昼
(4)逐渐变长
(5)日食
【知识点】日食;影长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这是太阳系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从不同视角观察,这一方向的视觉呈现不同,但本质一致: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公转轨迹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公转轨迹呈顺时针方向。在图中标出逆时针的公转方向即可。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位置对应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与明显的地理现象。当它运行至1号、3号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这两个节点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此时地轴倾斜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全球各地昼夜时长相等,即“昼夜平分”。 当公转至2号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北移至最北界限 ——北回归线,对应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获得热量最多,为夏季;而南半球因阳光斜射明显,处于冬季。
地球从2号位置出发,绕太阳公转一周再回到2号位置,即完成一次完整的公转周期,时长约为一年,这也是四季更替的周期。
(3)青岛12月中旬临近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于4号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地处北半球的青岛也呈现昼短夜长的现象。同时,南半球正值夏季,南极地区会出现持续24小时的日照,即极昼现象。这一现象源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南北两极在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极昼与极夜。
(4)2号位置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旗杆影子最短。3号位置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球从2号(夏至)公转到3号(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至赤道。在此过程中,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学校位于北半球,随着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操场上旗杆的影子会逐渐变长。
(5)当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表面,处于影子区域的观测者便会看到太阳被遮挡甚至完全遮蔽的现象,这就是日食。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等类型,其发生的关键条件是月球恰好处于“地球 — 太阳”的中间位置,这与月食(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的形成条件恰好相反。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图中是逆时针旋转的。
(2)当地球转到1、3号位置时,太阳的直射位置在赤道。这两个位置分别对应于北半球的春分和秋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转到2号位置时,阳光直射位置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地球从2号位置运动一周,再次回到2号位置,意味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花的时间是一年。
(3)青岛12月中旬,北半球位于冬至前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于4号位置,此时青岛的昼夜情况是昼短夜长,南极在这个时候会经历极昼,因为南半球是夏季。
(4)从夏至(2号位置)到秋分(3号位置),太阳的高度角会逐渐降低,因此旗杆的影子会逐渐变长。
(5)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遮挡了太阳的光,导致地球上的一部分地区暂时看不到太阳。
33.【答案】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
目镜:位于显微镜顶端,直接用眼睛观察的镜头。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的中空圆筒,传导光线。
粗准焦螺旋:镜臂上较大的螺旋,转动可快速调节镜筒升降,用于初步找物像。
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旁较小的螺旋,转动可微调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转换器上,靠近载物台,是放大物像的关键部件。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通光孔。
反光镜:位于镜座底部,可转动,能反射光线进入镜筒,调节视野亮度。
34.【答案】黄色的兔妈妈生了三只小兔,其中一只是黄色的,两只是黑色的,这说明兔子的毛色存在变异现象。小兔的毛色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黄色的兔妈妈可能含有黑色毛色的隐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组合,导致了小兔出现黑色毛色。兔爸爸的毛色可能是黑色,因为黑色毛色的基因可能来自兔爸爸。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界中,遗传指生物将自身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则是同种生物世代间或同代不同个体间,在形态、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 黄色兔妈妈生下三只小兔,其中黄色小兔延续了兔妈妈的毛色特征,这是典型的遗传现象。而另外两只黑色小兔与兔妈妈毛色不同,属于变异现象。这种变异并非凭空出现,通常与亲代双方的遗传物质有关——黄色小兔遗传了兔妈妈的黄色毛色基因,黑兔则可能遗传了兔爸爸的黑色毛色基因。由此可推测,兔爸爸的毛色大概率为黑色,其黑色基因在后代中得以表达,形成了与母本不同的性状。
35.【答案】仙后座在北边的天空,仙后座的形状像一个"M"或"W",这取决于观测时间和季节。这个形状由五颗主星组成,它们排列成一个明显的折线或波浪形。
猎户座位于赤道附近,因此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尤其是在冬季的夜空中最为显著。猎户座因其形状像一个猎人而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腰带(由三颗明亮的恒星组成,称为腰带三星)和肩膀(由两颗明亮的恒星组成)。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仙后座与猎户座是夜空中极具辨识度的两大著名星座,二者的身影常伴随秋冬季节悄然登场,成为天文观测的热门目标。
仙后座盘踞在北方天空,夜幕降临时,总能在高空区域寻得它的踪迹。其最鲜明的标志是由五颗主星构成的独特轮廓——时而如字母“M”般挺拔,时而似“W”般蜿蜒,形态随观测时间与季节的变化而转换,那清晰的折线或波浪状排列,让它在繁星中极易被锁定。
猎户座则坐落于赤道附近,这一优势使其能被世界各地的观测者捕捉到,尤其在冬季夜空里显得格外耀眼。它因形似手持武器的猎人而得名,其中“腰带三星”最为出名:三颗明亮的恒星呈直线紧密排列,宛如猎人腰间的腰带;两侧的两颗亮星则构成了猎人的肩膀,整体轮廓生动立体,辨识度极高。
这两大星座不仅是秋冬季节的“夜空名片”,更因其独特的形态与明亮的星群,成为天文爱好者观测、摄影的绝佳对象。
1 / 1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片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60分)
1.(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动物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物、细菌、真菌均具有细胞结构:动物属于真核生物,拥有细胞核等复杂细胞器;细菌是原核生物,虽无成形细胞核,但具备细胞的基本构造(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真菌同样为真核生物,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病毒是特殊的非细胞生物,其结构极其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才能复制增殖。因此,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选项D正确。
2.(2024六上·李沧期中)在蘑菇组成结构中,生有孢子的结构是(  )。
A.菌伞 B.菌盖 C.菌褶 D.菌柄
【答案】C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其肉眼可见的部分是子实体,主要由菌盖、菌褶和菌柄三部分组成,各结构功能不同:
菌柄:起支撑菌盖的作用,相当于植物的茎,无产生孢子的功能。
菌盖:是菌柄顶端的伞状结构,主要功能是保护下方的繁殖器官,本身不直接产生孢子。
菌伞:是菌盖的通俗叫法,并非精确的结构名称,其核心繁殖区域是下方的菌褶。
菌褶:位于菌盖下方,呈放射状排列,是蘑菇产生孢子的关键结构。菌褶表面的细胞会发育成孢子囊,成熟后释放出大量孢子,孢子是蘑菇的繁殖细胞,可借助空气等传播,萌发成新的真菌个体。
故答案为C。
3.(2024六上·李沧期中)病毒个体微小,一般情况下要用(  )才能观察到。
A.放大镜 B.普通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光学显微镜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分析】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物,个体极其微小,直径通常在10-300纳米之间,多数病毒的大小集中在50-150纳米。
放大镜:分辨率极低,仅能放大几倍到几十倍,用于观察毫米级的物体,远无法看清纳米级的病毒。
普通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极限约为200纳米,虽能观察到细菌(直径约0.5-5微米)等微生物,但对于多数小于200纳米的病毒,无法清晰成像。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分辨率可达0.1-0.2纳米,能突破光学显微镜的极限,清晰呈现病毒的形态结构(如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等),因此是观察病毒的必需工具。
故答案为C。
4.(2024六上·李沧期中)细胞由英国科学家(  )最早发现。
A.伽利略 B.列文·虎克
C.罗伯特·胡克 D.达尔文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为观察微观世界奠定基础,不同科学家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不同。
伽利略:主要贡献在天文学和物理学领域,与细胞发现无关。
列文 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原生动物等活细胞,但他未将其命名为“细胞”。
罗伯特 胡克: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其由许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将这些小室命名为“细胞”,这是人类首次对细胞结构的系统性描述,因此被认为是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研究生物进化规律,与细胞发现无直接关联。
故答案为C。
5.(2024六上·李沧期中)看到霸王尖利的牙齿化石,可以据此猜测(  )。
A.霸王龙是食草动物 B.霸王龙是食肉动物
C.霸王龙擅长奔跑 D.霸王龙是胎生动物
【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生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存习性(尤其是食性)密切相关,牙齿作为取食的关键器官,其形态是推断食性的重要依据:
食草动物的牙齿多为扁平的臼齿,适合研磨植物纤维;而食肉动物通常拥有尖锐、锋利的犬齿或裂齿,用于撕咬、穿刺猎物的肌肉和骨骼。
霸王龙的尖利牙齿化石,符合食肉动物用于捕猎和进食的器官特征,可直接作为其食性的关键证据。
故答案为B。
6.(2024六上·李沧期中)在我们青岛,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答案】A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进而影响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
青岛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北半球(春分至秋分期间),北半球进入夏半年,此时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推迟。
夏季(6-8月)是青岛昼长最长的季节,尤其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到全年最大值,青岛的日出时间也随之达到一年中最早。
其他季节:冬季昼短夜长,日出最晚;春秋季为过渡季节,昼长介于夏冬之间,日出时间晚于夏季。
故答案为A。
7.(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化石属于古生物遗迹的是(  )。
A.猛犸象牙齿化石
B.霸王龙的脚印化石
C.远古人类的粪便化石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霸王龙的脚印化石属于古生物遗迹。
8.(2024六上·李沧期中)一年中,每天晚上同一时间,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B.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C.无规律运动 D.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仙后座位于北天极附近,其位置变化主要受地球自转影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观测者看到星空整体围绕北天极逆时针旋转。“每天晚上同一时间”观测时,由于地球公转,恒星的赤经位置会有微小差异,但仙后座作为北天极附近的星座,其绕北天极的旋转趋势不变。因此,长期观测会发现它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而非静止、顺时针或无规律运动。故答案为B。
9.(2024六上·李沧期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落下来会变成土壤的一种成分,这种成分是指(  )。
A.沙 B.黏土 C.腐殖质 D.空气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花瓣属于植物的有机残体,其“化作春泥”的过程是微生物参与的分解作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会将花瓣中的有机物(如纤维素、糖类等)逐步分解,最终转化为一种深色、富含养分的有机物质,即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核心成分,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这与“更护花”的描述完全契合。故答案为C。
10.(2024六上·李沧期中)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物体的像是(  )。
A.放大的倒像 B.缩小的倒像 C.放大的正像 D.缩小的正像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主要通过两组透镜(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
物镜的作用:靠近被观察物体,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能将标本成一个放大的实像,且这个实像与原物体相比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
目镜的作用:靠近眼睛,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将物镜所成的实像进一步放大,最终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目镜仅改变像的大小,不改变其颠倒的性质。
因此,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后,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体像,是放大且颠倒的。
故答案为A。
11.(2024六上·李沧期中)地球的自转引起了(  )。
A.昼夜交替 B.季节变化 C.气候变化 D.月食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周期约为24小时。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被照亮,形成“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处于黑暗中,形成“黑夜”。随着地球持续自转,不同地区依次进入昼半球和夜半球,从而产生了周期性的昼夜交替现象。
故答案为A。
12.(2024六上·李沧期中)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  )。
A.地轴的倾斜方向不断地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断变化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姿态特征。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这种稳定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再回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对于同一地点,当太阳直射点靠近时,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当直射点远离时,正午太阳高度减小,从而产生季节性变化。
故答案为B。
13.(2024六上·李沧期中)大气层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它的物质成分主要以(  )为主。
A.氦 B.氮 C.氢 D.氧
【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圈层,其成分以气体为主,且各成分占比差异显著。
A.氦属于稀有气体,在大气中含量极低,并非主要成分;
B.氮气是含量最高的成分,约占大气总体积的78%,是大气层物质构成的主体;
C.氢气在近地面大气中含量极少,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不是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D.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气体,但含量仅约21%,低于氮气,属于次要的主要成分。
故答案为B。
14.(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基本结构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人体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其基本结构包括三大核心部分:
细胞膜:细胞的外层边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细胞膜内、细胞核外的胶状物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物质。
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细菌、真菌等特有的结构,其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细胞,使细胞具有固定形态。人体细胞(动物细胞)无需这种刚性结构来支撑,因此不含细胞壁。
故答案为B。
15.(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空中星座的形状经常变化
B.行星是构成星座的主要星星
C.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D.星座在天空中都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核心依据是星座的本质及天体运动规律。星座是人类对天空中邻近恒星的假想组合,其“运动变化”体现在两方面:
地球自转导致的视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星座在天空中呈现每日东升西落的现象,如同太阳、月亮的运行,这是最直观的“运动”。
恒星自身的运动:组成星座的恒星并非静止,它们有各自的空间运动(自行),只是因距离地球极其遥远,短期内(数千年)肉眼难以察觉其相对位置变化,但从地质时间尺度看,星座形状确实会逐渐改变。
故答案为C。
16.(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特征最不可能遗传的是(  )。
A.后天近视 B.自然卷发 C.单眼皮 D.耳朵大耳垂
【答案】A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特征是由DNA中的基因控制、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性状。自然卷发、单眼皮、耳朵大耳垂均属于典型的遗传性状,其表现由特定基因决定,可稳定遗传给下一代。
而后天近视(如因长期近距离用眼、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的近视)属于后天获得性特征。其发生主要与环境因素(用眼行为、光照条件等)相关,并未改变个体自身的遗传物质(基因)。由于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这种后天形成的近视性状无法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后代,因此最不可能遗传。
故答案为A。
17.(2024六上·李沧期中)人类能够利用病毒(  )。
A.制成疫苗 B.生产沼气
C.发酵食品 D.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的结构简单,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人类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减毒、灭活等技术处理病毒,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仍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制成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实现对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这是人类利用病毒的典型且重要的方式。
故答案为A。
18.(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细胞中,( )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
A.观察可知,有明显的细胞壁,是洋葱表皮细胞;
B.观察可知,这个细胞是动物脂肪细胞;
C.观察可知,这个细胞是人的皮肤表皮细胞;
D.观察可知,这个细胞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在人口腔内的;
故D符合题意。
19.(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哪一幅图可以表示两棵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  )
A.图(2) B.图(1) C.图(3) D.全都是
【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太阳距离地球极远,其光线可视为平行光。在同一时刻,阳光照射方向固定,因此两棵树的影子必然遵循两个关键特征:
影子方向相同:不会出现影子朝向相反或不同角度的情况;
影长与树高匹配:较高的树影子更长,较矮的树影子更短。
图(1)符合上述规律,图(2)影子方向不一致,图(3)影子方向也不一致。
故答案为B。
20.(2024六上·李沧期中)星座随着地球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列星座四季均可见的有(  )。
A.猎户座 B.大熊座 C.小熊座 D.仙后座
【答案】C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小熊座因包含北极星,且其位置紧邻天球北极点,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极小,在北半球的天空中几乎始终处于地平线以上,因此全年都能稳定观测到。
大熊座虽同样靠近北天极,属于北天恒显圈星座,但相较于小熊座,它与北极点的距离稍远,导致在部分季节(如夏季某些时段)其在天空中的位置会相对偏低,受地面障碍物遮挡等因素影响,观测难度会有所增加。
猎户座位于黄道附近,属于典型的冬季星座,仅在秋末至次年早春的夜晚能清晰观测到,夏季则会沉入地平线以下,并非全年可见。
仙后座虽也邻近北天极,全年可见,但在秋季和冬季的夜晚,其在天空中的位置更高、更醒目,观测起来更为容易。
综上,四季均可见且观测稳定性最高的是小熊座,故选C。
21.(2024六上·李沧期中)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  )最早发现的。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傅科 D.巴斯德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其结构像蜂巢一样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将这些小室命名为“细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细胞结构的观察与命名,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故答案为A。
22.(2024六上·李沧期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胞胎之间不存在生物变异。
B.魏阿姨是双眼皮,她的孩子一定是双眼皮。
C.小狗的毛是白色的,它妈妈的毛有可能是黑色的。
D.“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说的是生物存在遗传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A.同卵双胞胎虽源于同一受精卵,但发育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修饰差异,这些均属于生物变异,“不存在变异”的说法错误。
B.双眼皮受多基因影响且存在显隐性关系,若魏阿姨携带单眼皮隐性基因,与含单眼皮基因的伴侣结合,孩子有概率表现为单眼皮,“一定是双眼皮” 的表述绝对。
C.毛色等性状往往由多对基因共同调控,子代的基因来自父母双方的随机组合。若狗妈妈的毛色为“黑色 + 白色”,与携带白色基因的公狗交配,子代可能因继承了双方的隐性白色基因而表现为白色。因此,小狗白毛与母狗黑毛的情况完全可能出现,该说法符合遗传规律;
D.“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强调的是子代间的性状差异,反映的是变异现象,而非亲子间性状相似的遗传现象,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C。
23.(2024六上·李沧期中)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  )。
A.细胞核 B.液泡 C.微生物 D.细胞质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A.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其细胞核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较深(因细胞核内有染色质,易被碘液等染剂着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常表现为细胞中央或一侧的小黑点或深色颗粒,这是细胞核的典型外观特征。
B.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大型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在显微镜下多呈透明或浅色的大空腔,而非小黑点;
C.微生物并非洋葱表皮细胞的固有结构,若观察到需考虑样本污染,并非正常细胞中的典型黑点;
D.细胞质是细胞内呈透明胶状的基质,包裹细胞器,本身无色透明,不会呈现为小黑点。
故答案为A。
24.(2024六上·李沧期中)做馒头用来发面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D.病毒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A.发面的关键是让面团膨胀松软,这依赖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面团的温暖湿润环境中,能通过无氧呼吸将面粉中的糖类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气体被面团中的面筋包裹,形成无数小气孔,使面团逐渐膨胀、体积变大;酒精则会在后续蒸制过程中挥发。这一过程正是馒头松软多孔口感的来源,因此酵母菌是发面的核心微生物。
B.霉菌虽能分解有机物,但生长易产生菌丝和霉斑,会导致面团变质发霉,无法用于发面;
C.细菌种类繁杂,多数细菌不具备高效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且部分细菌可能导致食物腐败,不适合作为发面菌种;
D.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无法独立分解糖类产生气体,不能用于发面。
故答案为A。
25.(2024六上·李沧期中)防止食物、衣物等发霉可以通过(  )的方式。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保持干燥 D.以上都可以
【答案】D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霉菌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和氧气。隔绝空气:霉菌多为需氧微生物,缺乏氧气会抑制其呼吸作用和代谢活动,例如用真空包装储存食物、密封衣物,可有效减少霉菌滋生。降低温度:低温(如冰箱冷藏/冷冻)会减缓霉菌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其生长繁殖速度,能显著延长食物保质期、防止衣物在低温环境下发霉。保持干燥:水分是霉菌生长的关键条件,干燥环境(如食品脱水、衣物晾干后存放)会使霉菌细胞失水,无法正常代谢,从根本上抑制其生长。故答案为D。
26.(2024六上·李沧期中)关于秋冬星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秋季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就是猎户座
B.天狼星是冬季全天最亮星,它是大犬座a星
C.一年中,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D.利用猎户座和仙后座不可以找到北极星
【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A.猎户座是冬季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之一,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为仙后座、飞马座等,该选项混淆了季节与星座的对应关系;
B.天狼星是冬季全天最亮星,它是大犬座α星,选项符合题意;
C.由于地球自转,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从北半球观测视角),“顺时针”的描述与实际观测现象相反;
D.猎户座腰带三星连线延长可找到天狼星,而仙后座的“W”形顶点连线延长可定位北极星,二者均能辅助寻找北极星,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27.(2024六上·李沧期中)关于地球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自转
B.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一样长
C.傅科摆实验验证了影长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D.地球的自转导致我国山东青岛地区比西藏拉萨地区更早的迎来日出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自东向西”与实际方向相反;
B.地球自转周期约为 24 小时,公转周期约为 365 天,二者周期差异极大;
C.傅科摆实验的核心是验证地球自转,而影长和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导致的,二者无关联;
D.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会先于西边的地点进入白昼。青岛位于拉萨东,拉萨位于青岛西,随着地球自转,太阳光线先照射到东边的青岛,因此青岛比拉萨更早迎来日出,该描述符合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异”规律。
故答案为D。
28.(2024六上·李沧期中)如图所示: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B.图中北极星属于仙后座
C.北极星基本不随季节而移动
D.将天璇天枢两颗指极星之间的距离延长5倍即可找到北极星
【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A.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最显著的七颗亮星,构成 “勺子” 形状,是大熊座的典型标志;
B.北极星的正式名称为勾陈一,是小熊座的α星(最亮星),而非仙后座。仙后座是与大熊座对应的秋季代表性星座,其标志性“W”形可辅助定位北极星,但北极星本身并不属于该星座,此说法存在明显错误。
C.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延长线附近,地球自转时它的位置几乎固定,因此基本不随季节变化而移动,是夜间定位的重要标志;
D.北斗七星“勺子”口的两颗星(天璇、天枢)被称为“指极星”,将二者连线延长约5倍距离,交点处即为北极星,这是寻找北极星的经典方法。
故答案为B。
29.(2024六上·李沧期中)下列星座中,在北半球全年都可以看到的是(  )。
①猎户座 ②小熊座 ③大熊座 ④仙后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①猎户座:是冬季星空的标志性星座,属于 “黄道带星座”,受地球公转影响,在夏季会沉入地平线以下,无法全年观测,故排除。
②小熊座:包含北极星(勾陈一),位于北天极附近,是典型的拱极星座,全年均可观测。
③大熊座:含北斗七星,同样围绕北极星运行,虽 “勺子” 形状随季节变化朝向,但整体始终处于北半球观测者的视野内,全年可见。
④仙后座:以“W”形为标志,与大熊座隔着北极星相对,属于拱极星座,全年能被观测到。
综上,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在北半球全年可见,答案为B。
30.(2024六上·李沧期中)"君子善假于物也”,在观测记录星座的位置时,我们一般选用(  )这一合适的工具进行长期观测,从而使我们的观测更加地科学。
A.三球仪 B.观星箱 C.圭表 D.星座放映器
【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在观测记录星座的位置时,我们一般选用观星箱这一合适的工具进行长期观测。观测星座时学会选择最佳观测点且固定位置不变,每个观察对象星座要分别用固定一个观星箱进行观察。
二、非选择题(40分)
31.(2024六上·李沧期中)小阳觉得湿度和温度是影响馒头发霉的两个主要因素。他根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状况,发现可以设置4个条件组合来研究。
(1)请你将条件组合和对应的操作方法用铅笔和直尺连线。
(2)小阳将两块馒头依据条件组合①和②做了处理,实验持续一周后,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可以观察到(  )因素对馒头发霉快慢的影响。
A.湿度 B.温度
(3)小阳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③做对比实验,这个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是(  )
A.湿度相同 B.温度相同
(4)小阳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④做实验比较,这是对比实验吗?为什么?
【答案】(1)
(2)B
(3)B
(4)不是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知识点】微生物;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①潮湿+温暖——对应“把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湿馒头满足“潮湿”的湿度条件,暖气片提供“温暖”的温度环境,二者组合精准匹配该实验条件。
②潮湿+寒冷——对应“把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冰箱里”:湿馒头保证“潮湿”,冰箱内的低温环境符合“寒冷”要求,是该条件的典型操作。
③干燥+温暖——对应“把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干馒头实现“干燥”的湿度控制,暖气片的温暖环境满足温度条件,二者搭配合理。
④干燥+寒冷—— 对应“把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冰箱里”:干馒头提供“干燥”条件,冰箱的低温环境契合“寒冷”要求,为该组合的正确操作。(2)此实验核心依据是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即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需保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仅改变目标因素。
条件组合①为“潮湿 + 温暖”,组合②为“潮湿 + 寒冷”。对比二者可知:
相同条件:均使用湿馒头,且都装在黑塑料袋中,即“湿度”这一因素完全一致;
唯一不同条件:放置环境的温度(暖气片提供温暖环境,冰箱提供寒冷环境),即仅“温度”这一因素存在差异。
(3)①为“潮湿+温暖”,操作是“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③为“干燥+温暖”,操作是“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对比二者可知:
唯一不同条件(变量):湿度。①用湿馒头(潮湿),③用干馒头(干燥),湿度存在明确差异。
完全相同条件:温度。两者均放置在暖气片上,暖气片提供的温暖环境一致,温度无差异。
因此,该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是温度,答案为B。
(4)①为 “潮湿+温暖”(湿馒头、暖气片环境);
④为“干燥+寒冷”(干馒头、冰箱环境)。
二者存在两个同时变化的变量:一是湿度,二是温度。由于两个因素均不相同,若实验后馒头发霉情况有差异,无法判断是湿度导致、温度导致,还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法达成探究单一因素影响的实验目的。因此,这不属于规范的对比实验。
(1))①潮湿+温暖是把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②潮湿+寒冷是把装有湿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冰箱里。③干燥+温暖是把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④干燥+寒冷是把装有干馒头的黑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2)小红将两块馒头依据条件组合①和②做了处理,实验持续一周后,通过这组对比实验可以观察到温度因素对馒头发霉快慢的影响。
(3)小刚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③做对比实验,这个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是湿度相同。
(4)小明选择条件组合①和④做实验比较,这不是对比实验,因为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其它条件是不同的。这个组合实验中有温度和湿度都不同,所以不是对比实验。
32.(2024六上·李沧期中)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地球公转的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识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至少标识2个箭头)
(2)当地球转到1、3号位置时,太阳的直射位置在   。当地球转到2号位置时,阳光直射位置在   ,此时北半球是   季。地球从2号位置运动一周,再次回到2号位置,大约需要花的时间是   。
(3)青岛12月中旬,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于   (填序号)号位置,此时青岛的昼夜情况是   (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或“昼夜平分”),此时南极会出现   (填“极夜”或“极昼”)。
(4)当地球从2号位置公转到3号位置的过程中,每天正午我们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   (填“逐渐变长”“逐渐变短”或“不变”)。
(5)如果月球的位置处在地球与太阳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就会出现   现象。(填“日食”或“月食”)
【答案】(1)
(2)赤道;北回归线;夏;一年
(3)4;昼短夜长;极昼
(4)逐渐变长
(5)日食
【知识点】日食;影长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这是太阳系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从不同视角观察,这一方向的视觉呈现不同,但本质一致: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公转轨迹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公转轨迹呈顺时针方向。在图中标出逆时针的公转方向即可。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位置对应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与明显的地理现象。当它运行至1号、3号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这两个节点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此时地轴倾斜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全球各地昼夜时长相等,即“昼夜平分”。 当公转至2号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北移至最北界限 ——北回归线,对应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获得热量最多,为夏季;而南半球因阳光斜射明显,处于冬季。
地球从2号位置出发,绕太阳公转一周再回到2号位置,即完成一次完整的公转周期,时长约为一年,这也是四季更替的周期。
(3)青岛12月中旬临近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于4号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地处北半球的青岛也呈现昼短夜长的现象。同时,南半球正值夏季,南极地区会出现持续24小时的日照,即极昼现象。这一现象源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南北两极在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极昼与极夜。
(4)2号位置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旗杆影子最短。3号位置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球从2号(夏至)公转到3号(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至赤道。在此过程中,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学校位于北半球,随着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操场上旗杆的影子会逐渐变长。
(5)当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表面,处于影子区域的观测者便会看到太阳被遮挡甚至完全遮蔽的现象,这就是日食。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等类型,其发生的关键条件是月球恰好处于“地球 — 太阳”的中间位置,这与月食(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的形成条件恰好相反。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图中是逆时针旋转的。
(2)当地球转到1、3号位置时,太阳的直射位置在赤道。这两个位置分别对应于北半球的春分和秋分,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转到2号位置时,阳光直射位置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地球从2号位置运动一周,再次回到2号位置,意味着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花的时间是一年。
(3)青岛12月中旬,北半球位于冬至前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于4号位置,此时青岛的昼夜情况是昼短夜长,南极在这个时候会经历极昼,因为南半球是夏季。
(4)从夏至(2号位置)到秋分(3号位置),太阳的高度角会逐渐降低,因此旗杆的影子会逐渐变长。
(5)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遮挡了太阳的光,导致地球上的一部分地区暂时看不到太阳。
33.(2024六上·李沧期中)观察实验中经常会要用到显微镜,请将上图横线所指部分结构的名称正确填写。
【答案】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
目镜:位于显微镜顶端,直接用眼睛观察的镜头。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的中空圆筒,传导光线。
粗准焦螺旋:镜臂上较大的螺旋,转动可快速调节镜筒升降,用于初步找物像。
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旁较小的螺旋,转动可微调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转换器上,靠近载物台,是放大物像的关键部件。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通光孔。
反光镜:位于镜座底部,可转动,能反射光线进入镜筒,调节视野亮度。
34.(2024六上·李沧期中)黄色的兔妈妈生了三只小兔,其中一只是黄色的,两只是黑色的。你能用遗传和它异的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吗?请猜测一下兔爸爸的毛色。
【答案】黄色的兔妈妈生了三只小兔,其中一只是黄色的,两只是黑色的,这说明兔子的毛色存在变异现象。小兔的毛色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黄色的兔妈妈可能含有黑色毛色的隐性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组合,导致了小兔出现黑色毛色。兔爸爸的毛色可能是黑色,因为黑色毛色的基因可能来自兔爸爸。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生物界中,遗传指生物将自身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则是同种生物世代间或同代不同个体间,在形态、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 黄色兔妈妈生下三只小兔,其中黄色小兔延续了兔妈妈的毛色特征,这是典型的遗传现象。而另外两只黑色小兔与兔妈妈毛色不同,属于变异现象。这种变异并非凭空出现,通常与亲代双方的遗传物质有关——黄色小兔遗传了兔妈妈的黄色毛色基因,黑兔则可能遗传了兔爸爸的黑色毛色基因。由此可推测,兔爸爸的毛色大概率为黑色,其黑色基因在后代中得以表达,形成了与母本不同的性状。
35.(2024六上·李沧期中)学习了秋冬星空,请你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关于仙后座、猎户座的相关知识。
【答案】仙后座在北边的天空,仙后座的形状像一个"M"或"W",这取决于观测时间和季节。这个形状由五颗主星组成,它们排列成一个明显的折线或波浪形。
猎户座位于赤道附近,因此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尤其是在冬季的夜空中最为显著。猎户座因其形状像一个猎人而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腰带(由三颗明亮的恒星组成,称为腰带三星)和肩膀(由两颗明亮的恒星组成)。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仙后座与猎户座是夜空中极具辨识度的两大著名星座,二者的身影常伴随秋冬季节悄然登场,成为天文观测的热门目标。
仙后座盘踞在北方天空,夜幕降临时,总能在高空区域寻得它的踪迹。其最鲜明的标志是由五颗主星构成的独特轮廓——时而如字母“M”般挺拔,时而似“W”般蜿蜒,形态随观测时间与季节的变化而转换,那清晰的折线或波浪状排列,让它在繁星中极易被锁定。
猎户座则坐落于赤道附近,这一优势使其能被世界各地的观测者捕捉到,尤其在冬季夜空里显得格外耀眼。它因形似手持武器的猎人而得名,其中“腰带三星”最为出名:三颗明亮的恒星呈直线紧密排列,宛如猎人腰间的腰带;两侧的两颗亮星则构成了猎人的肩膀,整体轮廓生动立体,辨识度极高。
这两大星座不仅是秋冬季节的“夜空名片”,更因其独特的形态与明亮的星群,成为天文爱好者观测、摄影的绝佳对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