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自主检测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3山东青岛中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宣扬儒家伦理的旧思想、旧文学仍然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改编」“……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里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下列与这段回忆相关的是 ( )A.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陈天华《警世钟》C.邹容《革命军》D.陈独秀《新青年》3.「2025福建泉州永春期末」下图为《新青年》某一期目录(部分)。由此推知,该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 (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B.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C.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D.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4.「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改编」在中国近代某时期,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触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时更为广泛。据此可知,该运动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5.「2023湖北恩施中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主义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 ( )A.背景 B.主张 C.内容 D.影响6.「2024河北中考」下面是一份某年5月23 日发出的电文。据此判断,“某年”应是 ( )外交失败,举目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恳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A.1917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4年7.「2023湖南株洲中考」康有为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中写道:“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学生发扬义愤”的情景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C.五四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8.「2024四川南充中考」《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A.是一场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B.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9.「2024四川宜宾中考」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说明五四运动( )A.形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B.成为民主革命的开端C.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10.「2025浙江杭州临平中学期中」“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 )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11.「2023江苏苏州中考」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中国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新青年》杂志出版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2.「2025四川南充顺庆期末」1919——1922年,国内外出版了 89种马克思主义中文书籍。在确知出版地点的78种书籍中,有59 种出版于上海。这反映了 ( )A.上海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B.中国人开始早期现代化探索C.中国革命任务的重大变化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3.「2023天津中考」制作时间轴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根据下列时间轴所探究的主题推断,问号处对应的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C.武昌起义 D.护国战争14.「2025江西九江武宁期中」创刊于1922 年9月的《向导》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持之以恒地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和“打倒封建军阀”。该报的主张符合 ( )A.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B.学生运动的主要任务C.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D.中华民国提出的政策15.「2023广东广州中考」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10 课《女子的能力》、第28课《兄弟们!想想看》,还有第16 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共40分)(答案含评分细则)16.(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其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思想(启蒙) 65 2文学 39 10新诗 140 101小说 34 15科学社会主义 1 79俄国研究 4 41国民革命 0 113世界革命 0 20(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8分)材料二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6分)材料三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哪一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据材料三,写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6分)(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4分)17.(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时中国人民的斗争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4分)根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2分)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百年中国》解说词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921年为什么被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6分)第四单元自主检测答案速查 1 2 3 4 5 6 7 8D D D B D B C C9 10 11 12 13 14 15D B C A B C C1. D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D项正确。拓展延伸新文化运动“新”在什么地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抨击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等。2. D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创办的《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之一。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的思想解放。故选 D项。D由目录“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戏剧改良各面观”“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湖南小儿的话”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题干材料内容反映出《新青年》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D项符合题意。4. B根据题干中的“婚姻自由”“提倡科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故B 项符合题意。5. D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故选 D项。6. B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B项符合题意。7. C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后,北京的学生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要求北洋政府严惩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故选 C项。8C 根据材料信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并结合所学可知,“外争主权”体现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内除国贼”体现的是反对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选 C 项。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懂得了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说明五四运动启迪了民众的思想觉悟。通过下表的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材料分析 “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揭示五四运动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B项正确错项分析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排除A项;五四运动没有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也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D两项11. C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故选 C。12. A据材料中的“国内外出版了 89种马克思主义中文书籍……有59种出版于上海”可知,材料反映了上海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A项符合题意。13. B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时间轴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关。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开幕,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 B项。14. C 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故选 C项。15. C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教科书,宣传进步思想,极大地提高了安源路矿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C项正确。16.答案 (1)变化:由以宣传新文学、启蒙思想为主转变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4分)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4分)(2)性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2分)说明: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4分)(3) 时间: 1921 年。(2分) 精神之源: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4分)(4)联系:新文化运动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分)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新青年》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是由以宣传新文学、启蒙思想为主转变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据题干材料一中的时间“1920年”和所学可知,《新青年》在宣传主题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根据材料二中的“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回答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说明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根据材料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结合所学可知,本问所涉及的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新文化运动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7.答案 (1)变化:由被动、自发的状态到主动参与;(2分)由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到相互配合。(2分)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2分)(2)变化:由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俄国革命的模式。(4分)(3)原因: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可知,五四运动前中国人民的斗争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据材料一中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五四运动时人们主动参与,并相互呼应。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的“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可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中的“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可知,中国人由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俄国革命的模式。(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然后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回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