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2024)七上 第四单元第8课《美食美器》课件(15页)+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美版(2024)七上 第四单元第8课《美食美器》课件(15页)+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美食美器》教学设计
课题 美食美器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浙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材第四单元"陶艺与生活"中的第一课,通过"美食美器"主题引导学生认识陶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呈现了宋代钧窑莲花式注碗、辽代白瓷盘口长颈注壶等传统陶瓷食器实例,系统介绍了陶艺食器的制作工艺流程(练泥、成型、晾干、上釉、烧制等),重点讲解捏塑成型法制作食器的具体步骤,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动手实践类课程兴趣浓厚。在认知层面,学生对陶瓷有基本生活认知,但对传统陶艺文化和制作工艺了解有限。动手能力方面,学生手指协调性处于发展阶段,捏塑成型等基础技法需要教师示范指导。此外,该年龄段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创造力,适合通过创意改造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能辨识不同时期陶瓷食器的造型特点 美术表现:运用捏塑技法完成食器创作 文化理解:理解陶艺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重点 捏塑成型法制作食器的基本步骤(搓泥球→压洞→捏薄边缘→创意造型)
难点 食器造型的创意设计与均匀捏制(避免厚薄不均、变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诗句,提问:"为什么古人用'玉盘'盛放珍馐?"2. 呈现宋代钧窑莲花式注碗、唐代三彩刻花三足盘等实物图片,引导观察食器与美食的搭配关系3. 揭示课题:《美食美器》 1. 思考并回答问题2. 观察图片,描述陶瓷食器的造型特点3.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诗词情境和文物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建立"美食配美器"的审美意识
讲授新课(15分钟) 1. 讲解陶瓷食器的历史文化价值: - 展示辽代白瓷盘口长颈注壶,分析其造型与功能的关系 - 介绍陶瓷制作工艺流程(练泥、成型、晾干、上釉、烧制)2. 示范捏塑成型法制作食器: - 分步演示:搓泥球→压洞→捏薄边缘→创意造型 - 强调捏制力度均匀,避免作品变形3.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范例,引导创意构思 1. 聆听讲解,记录关键知识点2. 观察示范,记录捏塑步骤要点3. 分组讨论:如何将基本型改造为创意食器(如动物造型、几何纹样) 通过示范教学突破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意思维
课堂练习(20分钟) 1. 布置任务:运用捏塑成型法制作一件创意食器,要求: - 造型美观,功能合理 - 具有个性化创意2. 巡视指导: - 对捏制厚薄不均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3. 组织小组内作品交流 1. 独立完成作品制作2. 遇到技术问题及时请教3. 小组内展示半成品,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技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堂小结(5分钟) 1. 组织"美食美器展":学生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台,模拟餐桌场景2. 引导评价: - 自评: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制作心得 - 互评:从造型、创意、工艺三方面评价同学作品3. 总结:陶艺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鼓励传承传统工艺 1. 参与作品展示和评价活动2. 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3. 记录本课收获 通过展评结合,培养审美评价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板书设计 美食美器一、陶艺与生活:功能与审美二、捏塑成型步骤:1. 搓泥球→2. 压洞→3. 捏薄边缘→4. 创意造型三、作品创意要点: 造型新颖 功能合理 工艺精细 记录关键知识点和技法步骤,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5张PPT)
美食美器
探索陶艺食器的魅力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课
授课教师/学校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李白
思考问题:为什么古人用“玉盘”盛放珍馐?
古人用“玉盘”盛放珍馐主要是因为其象征意义、礼仪需要以及材质珍贵。
图片对比:现代普通碗碟 vs 宋代钧窑莲花式注碗
互动环节:你家餐桌上最特别的餐具是什么?
陶瓷食器的历史足迹
历史的回响 / 器物之美
唐代三彩刻花三足盘
色彩艳丽,盛放点心
辽代白瓷盘口长颈注壶
造型端庄,实用与美观兼具
宋代钧窑莲花式注碗
莲花造型,寓意高洁
知识卡片:英文“China”即指瓷器,它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瓷食器的诞生之旅
The Journey of Ceramic Tableware
工艺流程
练泥 → 成型 → 晾干 → 上釉 → 烧制
小知识
需经十几道工序,烧制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
思考讨论
为什么陶瓷食器更受古人青睐?
核心技法:捏塑成型法
Core Technique / 手作的温度
定义:用手直接捏制泥料成型,适合小型器物。
优点:操作简便,自由塑造,充满手作温度。
工具准备:陶泥、垫板、湿布(防干裂)。
捏塑步骤:从泥球到美器
第二章:器皿的材质与工艺
1. 搓泥球:双手掌心搓动,泥料均匀紧实
2. 压洞:大拇指中心按压,形成凹陷
3. 捏薄边缘:拇指在内,食指中指在外均匀捏拉
4. 创意造型:捏出花边、动物耳朵等
注意事项:力度均匀,避免厚薄不一导致开裂
创意加油站:造型变变变
基础型改造:碗→小动物脸、盘→花朵、杯→卡通人物
动物造型碗
花朵造型盘子
几何纹样盘
提问:盛冰淇淋的碗,你会设计什么造型?
创作任务:我的专属食器
Creative Task / 动手实践
任务要求
捏塑成型,造型美观、稳定,体现创意,并为你的作品起一
个有趣的名字。
时间限制
20分钟
温馨提示
遇到困难时,可以与小组成员讨论,或举手请教老师。
制作小锦囊
DIY Tips / 动手实践指南
常见问题与解决
边缘薄易变形 → 加厚底部
表面不光滑 → 湿布擦拭
造型不对称 → 多角度调整
创意贴士
结合自己喜欢的食物(如披萨、水果)来设计器皿的造型,
让美食与美器的主题更具个性化。
作品展示:美食美器展
展示布置:作品+彩色卡纸模拟“美食”
评价标准:造型创意(3星)、工艺技巧(3星)、功能(2
星)、名称(2星)
评价方式:自评(创意来源)+互评(最佳创意奖)
陶艺与生活
Chapter 04 / 创意摆盘与设计
应用:餐具
陶艺餐具将实用与美观结合,为日常饮食
增添一份质朴与艺术感。
应用:茶具
温润的陶土茶具能更好地衬托茶香,是品
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技法拓展:拉坯
拉坯是一种重要的陶艺成型技法,通过旋
转的轮盘塑造出对称优美的器型。
文化传承: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我们应热爱并传承本土工艺。
思考:除了捏塑,陶艺还有拉坯、泥板、注浆等多种成型方法,各有特色。
课堂小结
知识
陶瓷食器历史、捏塑步骤
能力
动手、创意、审美评价
情感
手作乐趣,传统文化之美
作业
为食器设计“产品说明书”(名称、功能、理念)
拓展欣赏
大师作品与校园陶艺
大师作品:日本安藤雅信陶艺
校园活动:陶艺社团创作场景
推荐:参观陶瓷博物馆,体验陶艺工作坊
谢谢观看
愿我们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
提问区:关于陶艺,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