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兼爱》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为何命名为“墨子号”?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
2.理解课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分析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体会兼爱思想的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兼爱
《墨子》
目录
知人论世
文学常识
文本研读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墨子,名翟,战国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知人论世

政治十大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
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核心
站在平民立场上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
提出了“兼爱”“非攻”。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墨子》
现存53篇
记录墨子和他弟子的言行
反映墨子的主要思想
讲战争防御和制造器械的方法
包含哲学、科学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fú)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者也(判断句)
兴起的原因
于是
治疗
否定副词,相当于“不”
何尝
这样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cháng)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同“尝”,尝试
宾语前置
使用用法,使受损失
“何”作“自”的宾语,宾语前置句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即使
慈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即使
偷盗和劫夺财物的人
即使
卿大夫的封地
诸侯的封地
纷乱之事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wú)。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yòu)亡(wú)。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yòu w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怎么
同“无”,没有
同“又”
“不想爱”作“起”的状语,状语后置句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怎么
鼓励
互相

文本研读
1.结合文本,简述文章的论证结构。
第一段(起):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
第二段(承):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第三段(转):若使天下兼相爱,盗贼有无,天下治。
第四段(合):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文本研读
2.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运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悉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的事例作比,推出圣人治国要知道祸乱产生的原因的结论,使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

文本研读
3.第三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①中心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②本段运用了假设论证,从正面论证了“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作者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闸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
直书其事、反复叙说的铺叙手法,如“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天下乱
天下治
不相爱
兼相爱
君臣父子不爱不慈
贼窃异室
大夫乱家
诸侯攻国
盗贼无有
家不相乱
国不相攻
君臣父子孝慈

天下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
分析原因
指明方法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4.谈谈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①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结构的层次感。
②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清楚明白。

文本研读
5.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
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被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加强了作者观点的说服力。如:“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②层层深人,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的“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结尾,也是对前文的总结。③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君臣、父子、兄弟、盗贼、大夫、诸侯等事例。④综合运用臂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

文本研读
6.主旨归纳。
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的最大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文言句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场是( )(3分)
A.治乱者何独不然。宾语前置句,应为“治乱者独不然何”
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C.当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句,应为“当察乱自何起”
D.子自爱,不爱父。宾语前置句,应为“子爱自,不爱父”
【答案】A
该语句不是宾语前置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祸乱又何尝不是这样”
A

课堂练习
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虽父之不慈子
B.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C.故亏父而自利
D.恶施不慈【答案】
D[解析】A项,形容词作动词,慈爱。B项,使动用法,使......获利。C项,使动用法,使受损失。D项,相当于“何”“怎么”。故选D项。
D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谈一谈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不少于3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