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复习巩固默写下列信息传递知识点1. 信息传递的种类:2. 信息传递的作用:3.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节聚集:1.什么是生态平衡?2.生态系统如何自我调节?3.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怎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热带雨林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教学过程对接核心素养生命观念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结合实例理解生态平衡的特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机理。科学思维构建模型辨析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机理;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比较不同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尝试解释原因。社会责任学会设计保持和提高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1.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为什么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适应、繁殖能力强,没有天敌等制约因素2.引入泽兰实蝇进行生物防治,作为外来生物,你怎么看?可能会带来新的物种入侵,需评估其安全性后再进行防治问题探讨紫茎泽兰泽兰实蝇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6种)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活动1:阅读P73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和任务1.生态平衡需要生态系统在哪些方面的相对稳定?3.生态平衡有哪些特征?2.生态平衡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什么?4.生态平衡通过什么机制来维持动态平衡?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苏州——“江南水乡”原方向发生偏离负反馈调节回到原方向改邪归正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上游淘米洗菜 下游洗衣灌溉原方向发生偏离正反馈调节更加偏离错上加错正反馈实例: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等生物死亡鱼类等尸体腐烂加重污染更多鱼死亡+污染更重拓展:破坏生态平衡—— 正反馈调节返回二、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活动2:结合P74两个实例,小组合作分析负反馈调节过程,用文字、线框、箭头等符号构建负反馈模型1.构建草、兔和狼的负反馈调节过程模型?3.以P52图3-4中的蛙为例,分析与其数量变化相关生物的数量变化模型,讨论其是否能通过反馈调节维持蛙自身数量的相对稳定?2.构建“森林火灾恢复过程”的负反馈调节过程模型?草、兔和狼的负反馈调节过程模型返回兔子数量增加狼增加草减少,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兔子数量减少草增加,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狼减少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部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森林火灾恢复过程”的负反馈调节过程模型森林植被大量生长林下枝叶积累火灾光照充足土壤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幼苗迅速成长森林植被恢复说明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能够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返回蛙的数量变化对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影响蛙减少昆虫和蜘蛛增加捕食昆虫和蜘蛛的鸟增加鹰增加蛇减少蛙增加昆虫和蜘蛛减少捕食昆虫和蜘蛛的鸟减少鹰减少蛇增加说明在生态系统中,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生态系统能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返回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活动3:阅读P74-75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含义?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强弱通常表现为怎样的关系?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的因素主要是什么?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组成成分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等负相关:抵抗力越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通常越弱4.研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和保护有什么意义?根据抵抗力稳定性差异,合理控制对生态的干扰程度;根据恢复力稳定性差异,合理确定保护对策。抵抗力稳定性稳定性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恢复力稳定性Q2: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是否就一定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不一定,如苔原、荒漠等生态Q1: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在两种稳定性表现上有和差别差别?物种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低;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破坏后恢复难度大,恢复力低。双低生态系统:北极苔原生态系统Q1:x和y值大小表示什么稳定性强弱?Q2:TS表示什么?TS越大小表示什么?拓展: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数学模型x:恢复力稳定性,x越大,恢复力越弱,反之越强。y:抵抗力稳定性,y越大,抵抗力越弱,反之越强。表示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TS越小,总稳定性强,反之则弱例: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受干扰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受干扰后,曲线偏离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C返回应用训练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活动4:阅读P76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什么意义?2.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增加物质和能量的投入;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合理适度利用生态系统;生态小区生态公园生态农业生态湿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返回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封山育林合理放牧休渔适量捕捞返回农田施肥防护林防风阻沙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增加物质和能量的投入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防风固沙护田护草返回实践 探究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目的要求:2.基本原理:在密闭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观察其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运转情况。3.实验流程设计要求 目的生态缸必须是____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投放的生物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且种类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使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能够进行____和____,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____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____ 便于操作,且使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应使用较强的__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选择动物不宜过多 防止___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封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透明空间散射氧气4.设计和制作生态缸的要求5.观察记录(1)生态缸中成分齐全,但生物只能存活一段时间,为什么?(2)不同的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间有长有短,为什么?观察指标: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比例不同,培养条件不同等6.结果分析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7.结论:生态缸或瓶中生态系统要保持稳定,需要具备下列条件:(2)各组分应保持适宜的比例;(1)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3个生态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A应用训练应用训练(1)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 )(2)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3)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5)与天然林相比,人工马尾林营养结构复杂,恢复力稳定性高( )(6)适当增加某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知识小结导图感谢观看202X/01/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