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五石瓠庄子之一个自由的灵魂庄子语录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②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③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④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⑤不以物挫志之谓完。⑥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⑦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时代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闸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作品简介《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后人评价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鲍鹏山订正字音五石之瓠(hù) 瓠(huò)落 呺(xiāo)然 掊(pǒu)拙(zhuō) 龟(jūn)手 鬻(yù) 洴(píng)澼(pì) 絖(kuàng)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赠给葫芦V,种植果实结的葫芦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n.坚固的程度把……做成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因为砸破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 )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n.大的东西V.做实在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絖:丝絮。状语后置鬻:卖,出售。译文: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V.带兵打仗说服划分出土地使用方法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同一,一样的。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译文: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五石之瓠答瓠大而无用(明)同一物:不龟手之药(对比)庄子的思想大而无用(暗)客受封土地宋人世代漂洗丝絮问所用之异也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1.惠子:五石之瓠他曾经有一个能装五石东西的大葫芦,因为实在没什么用,被他打破丢掉了。2.庄子:不龟手之药曾经有一个能让手不皲裂的药方。有人用这个药方洗涤丝线,有的人却能用这个药方带兵打胜仗封侯拜相。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有什么深意?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讽刺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实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庄子和惠子(客)有什么根本区别?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不同:客:本质处于功利的心机庄子:将五石之瓠用于“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完全脱离功利心机,隐含着精神的大自由。简要分析庄子和惠子(客)在文中的形象特点。庄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惠子(客)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五石之瓠》一文是怎样通过故事阐述“无用”和“有用”的观点的?“无用”是“大瓠”的外在价值,而“有用”是事物的内在价值,“无用”很可能有大用。从“逍遥游”的角度来说,人应该注重内在的生命价值和自我价值,巧用“无用之用”来实现自我价值。如何理解庄子的“无用之用”?庄子认为“无用”是大用,因为大树虽然对社会无用,但是“不天斤斧,物无害者”,这种“无用”对自己“保身“全生”“养亲”“尽年”是大用。这篇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本文所说的故事给人怎样的启发?① 人才,人知之,方可用之。② 人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③ 处理问题,善于变换角度和思路。④ 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通透地处理问题。⑤ 价值的尺度是多元的主旨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特殊价值。本文运用寓意深刻的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大用”“小用”会相互转化,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眼界开阔,见识通达的才能不拘于一时一地的有限之用,才能达到逍遥之境。合作探究你喜欢“实用派”的惠子还是喜欢“逍遥派”的庄子呢 有用和无用是不是绝对的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矛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