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练习卷(一)-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练习卷(一)-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练习卷(一)-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一抔(pōu)黄土 风骚(sāo) 谀(yú)词
B.田圃(pú) 强聒(guō)不舍 襁(qiáng)褓 汲(jí)取
C.亵(xiè)渎 扶掖(yè) 恪(kè)尽职守 诓(kuāng)骗
D.禁锢(gù) 狡黠(xiá) 锲(qì)而不舍 吹毛求疵(chī)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意造出来的。
B.他们在前扑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C.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腊矣。
D.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B.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C.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D.成都至蒲江快速铁路的豁然贯通,给成都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在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效的工作和广泛的宣传,使我市中心城区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C.对于处在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城市社会风气良好与否,社会治安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有健康发展的未来。
D.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到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二、基础知识综合
坚持阅读与深度思考让我们的生命更自由。下面是活动一中的开场白,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阅读和思考是我们生命的需要,绝不可停滞。不可轻觑了阅读对精神的濡养,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在文学熏陶中长大的孩子,自带灵气,自带高贵。他们除了聪明令俐外,知识也与日具增,心智也比同龄人更成熟。阅读,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赞歌;思考,让生命以最美的姿态成长。
5.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
(1)轻觑(A.qù B.qǜ) (2)濡养(A.xū B.rú)
6.校对开场白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令俐 (2)与日具增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火烈鸟
钱湘燕
①因为疫情,小区里的便利店关了两个月,有的货都快卖断了,等不及再进货,老板就迫不及待开始营业。
②还未等消毒水的味儿完全散尽,一个中年女人急匆匆进来,她要买一支眉笔。
③复业后的第一单生意,老板格外热情地从玻璃柜里取出一个长条形精巧漂亮的小纸盒。里面有一根细长的铝制管,拉开管帽,露出一支铅笔式双头眉笔,笔身上烫金的“火烈鸟”字样熠熠生辉。女人眼里露出满意的神情。老板见状不失时机说:“这个牌子卖得很好,就剩这一支了。”女人满眼含笑地说:“给别人的。”似乎感觉不言不快,又道:“算是恩人吧,就住在你们小区,我刚才见到他,他……”
④就在这时,外面走进来一个女孩,径直走到玻璃柜前问有没有眉笔卖。老板朝中年女人手上指了指:“最后一支她买了。”女孩扭头看见中年女人手上的眉笔,惊喜地喊道:“咦!这么巧,这个牌子正是我想要的。”中年女人听到这话,以为遇到了知音,侧过身与女孩攀谈起来:“好用吗?你用过这个牌子?”女孩却摇摇头,眼里满溢柔情和羞涩:“我男朋友的微信名叫‘火烈鸟’。”她还说,男友的工作属服务性质,那天下夜班,恰巧遇见他在工作,她没打扰他,远远地站着揪着心陪他一直到结束。之后,她执意要男友把微信名换成“火烈鸟”,并与他确定了恋爱关系。
⑤中年女人觉得很无趣,顾自收拾好眉笔准备付款买下。女孩的眼神里写满令人心疼的失望,又说:“我得赶快去别处找找。”
⑥天上下起了细密的小雨。
⑦中年女人拿着眉笔走出便利店,一眼看见女孩正从电动车杂物箱里取雨衣,出门时丈夫的叮嘱忽地在她耳边响起:疫情还没有结束,尽量避免上街逛超市。
⑧想到这儿,中年女人走到女孩面前、毫不犹豫地递上“火烈鸟”。女孩惊喜得有点儿不知所措。女人好奇地问:“你男朋友还化妆?”女孩的神情一瞬间兴奋起来,自豪地说:“我男朋友是一名消防员。”
⑨原来,女孩的男朋友在一场灭火战斗时,因为火势太猛,防护面罩被熔化,眉毛没了……听到这里,突然大滴大滴的眼泪从中年女人眼里滑落。
⑩三天前,中年女人的家突发大火,一名消防员破门冲进去救出了她生病卧床的丈夫。人生无常,充满了奇遇,也充满了奇迹。
(选自《人民日报》)
(1)第①段和第⑥段的划线处分别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说说本小说和《我的叔叔于勒》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相似之处。
8.九年级(3)班组织召开“品味山西非遗 领略东方智慧”主题班会,下面是各小组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参与并完成问题。
材料一
【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艺传承,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二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如: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醋的制作工艺等。
材料二
【山西“非遗”知多少】
黄河流域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流经四川、陕西、山西……9个省和自治区,非遗总数达到4581项,平均每省509项。山西省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繁多、特色鲜明,且存续状态良好。据统计,山西省国家级非遗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材料三
【非遗传承,为山西文旅融合添新彩】
①非遗与文旅融合,使非遗传承如虎添翼。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山西各地不断拓展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与景区、文创、研学、演艺的结合让非遗更具生命力,同时也让来山西的游客更深层次地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助力全省文化和旅游业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非遗+旅游,增强景区吸引力
②在洪洞大槐树景区,基于深厚的非遗资源优势,推出独特的非遗演艺《传统祭祀》《威风锣鼓》《孝感动天》等一系列节目,每天定时演出20余场。精彩生动的表演,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的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停下来”“留下来”。
非遗+体验,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③参与体验是游客深度认知、学习非遗的有效途径,更能促进非遗传承和传播。晋祠博物馆讲解员自编自导自演非遗情景剧“水母娘娘的传说故事”,让游客直观感受非遗魅力。与此同时,依托晋祠丰厚的文物资源,景区开展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基地非遗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动手剪窗花、制灯笼,体验活字印刷术、造纸术、拓制碑文等活动,让大家在互动中感受山西非遗的魅力。
非遗+产业,扮靓大众美好生活
④为了改变非遗传统技艺类产品“大众的不精致、精致的不大众”的局面,运城市文旅局加大非遗文创研发力度,结合旅游市场需求,与北京、西安等创意设计公司合作,研发出“关公”系列文创产品、“绛州剔犀”系列文创产品、“稷山螺钿漆器”系列文创产品等9大系列产品,新设计以运城地域文化为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共计40余种。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深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青睐。
(1)班会课上,你作为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一,完成这个任务。
(2)为进一步宣传山西省旅游资源,山西省特举办文化旅游主题推介会。其中以“古建遗存土木华章”为主题的部分需要以剪纸为背景图做宣传海报,请你仔细观察,向大家介绍画面内容。
写作提示:①介绍画面内容和主题;②不少于80字。
(3)活动接近尾声,你将作为主持人进行总结性发言,分享本次活动给你带来的收获,并说出你对“非遗传承”方面的思考。
写作提示:①结合三则材料;②思路清晰、语言得体;③不少于100字。
四、名著阅读
9.名著阅读。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 ”和“ ”,他的长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2)阅读了《艾青诗选》,请根据你的阅读理解作答。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诗中的“它”指的是 ,本诗蕴含着诗人艾青对 的向往和追求。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 错意:置意。错,通“措”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以数谏故
C.以大易小,甚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A.平民的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B.平民发怒,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C.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D.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C.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商量的口气,所谓“其许寡人”,就是一定要服从他,不得违抗,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出十足的骄横。
D.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六、名句名篇默写
14.读诗使人灵秀。请把下面的诗文感悟补充完成。
诗人的情感往往细腻而丰富,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吧:(1)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自己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 ;(2)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直言诗人忠君报国信念的诗句是: , ;(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 , ;(4)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得失面前,我们应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不以己悲”那样的心态,始终积极向上;(5)从巴黎奥运会中,我们见证了“00后”的崛起、为国争光的激动人心时刻,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前辈的英雄人物已经“俱往矣, ,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七、作文
15.作文
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许多多:亲情、友情、幸福、快乐、成功、善良、丑陋、烦恼……总有一些触动了你的心灵。缺月变圆,让人明了什么是坚持之后的希望;东归大海的流水,因一往无前,便无可阻挡!回报让乌鸦懂得反哺,感恩会让人想起跪母的羔羊。师长的期待,为青春的生命注入无线的可能;同学的帮助,让少年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小小蚁穴,竟让河堤崩塌;无谓的纷争,多由于缺少谦逊礼让……生活事事包含哲理,生活处处都是老师。请以“生活告诉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②600字以上。
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期中练习卷(一)-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C D B A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一抔(pōu)黄土——póu;
B.田圃(pú)——pǔ,襁(qiáng)褓——qiǎng;
D.锲(qì)而不舍——qiè,吹毛求疵(chī)——cī;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断章取意——断章取义;
B.前扑后继——前仆后继;
C.味同嚼腊——味同嚼蜡;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忘乎所以:指因过度兴奋或骄傲而忘记了应有的举止,含贬义。句中形容同学们刻苦学习,是积极正面的语境,该成语感彩与语境不符;
B.刻骨铭心:“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此处用来修饰“伤害”,在句中指不要对伤害难以释怀,符合语境;
C.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句中强调获取竹子性质的知识需要主动栽种、观察等,侧重于需要一个过程,“轻而易举”成语含义与语境不符,应使用“袖手旁观”;
D.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侧重思路、道理的突然明白。句中形容铁路开通,用错对象;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
C.双起单承,将后半句改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否有健康发展的未来”;
D.否定不当,删去“不”,改为“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再发生”;
故选A。
5. A B 6. “令”改为“伶” “具”改为“俱”
【解析】5.本题考查字音。
(1)轻觑(qīng qù):轻视、小看。故选A。
(2)濡养(rú yǎng):滋养、养育,指对身心或精神层面的滋养培育。故选B。
6.本题考查字形。
令俐——伶俐:形容人聪明、机灵,反应敏捷。
与日具增——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7.(1)前者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后者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前者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是疫情期间,超市货品短缺,为后面两个人都要买眉笔的矛盾埋下伏笔。后者烘托女孩没能买到眉笔的失望心情。
(2)运用了巧合法。《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直希望于勒出现在这条轮船上,结果等到他们一家坐船旅游,于勒竟然出现在这条船上,这就是巧合;本小说中中年女人买眉笔送人,女孩也来买眉笔送人,结果要送的竟是同一个人,这也是巧合。
【导语】本文围绕购买眉笔,写疫情期间,女人来店里买到最后一支眉笔,心满意足;女孩欲买同款迟到一步,失望之极;中年女人担心女孩涉险,转让眉笔;最后得知,两人赠笔对象为同一人,感动落泪。文章既赞扬了女孩与男友忠贞、自由的爱情,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勇于奉献、知恩图报、关爱友善等崇高品质。
【详解】(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在叙事文章中,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也就是自然环境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为故事情节作铺垫等。表达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第①段划线句中“因为疫情”造成小区便利店关门两个月,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疫情这个大背景下,超市断货,才引出下文的眉笔只剩一支,为下文中年女人和女孩买一支眉笔作铺垫。
第⑥段划线句“天上下起了细密的小雨”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不好,下起了小雨,烘托当时女孩因为没有买到同款的眉笔而失望的心情,因为她想把这支眉笔给因火灾而失去眉毛的男朋友。
(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情节设计的巧妙之处。
小说的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个“情理之中”就是行文过程中巧合法的成功运用。
《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一直盼望于勒回来,文章父亲星期天到海边散步,总是永远不变说那句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结果等到他们一家坐船旅游,于勒竟然出现在这条船上,他们却躲避了落魄的于勒,这就是巧合;
本小说中中年女人买眉笔送给冲进火海救了自己丈夫的恩人,女孩也来买眉笔,要送给火海救人烧掉眉毛的恋人,结果她们要送的竟是同一个人,这也是巧合。巧合的运用使得故事情节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8.(1)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以非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并且不脱离民族特殊生活生产方式,世世代代相传承的传统文化。它包括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艺传承和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
(2)示例:图片正中央为应县木塔,左右分别是凌霄双塔、五台山白塔、云冈石窟等山西省代表性景观;图片左上方有祥云缭绕,右上方是文字“山西”。这幅作品突出地展现了山西省优质的文旅资源,清晰美观,适合作为推介海报的背景。
(3)示例:大家好,非遗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山西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非遗项目数量多、特色鲜明,且存续状态良好。为更好地将非遗传承下去,我们可以拓展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比如“非遗+旅游”,可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激发游客对非遗的关注;“非遗+体验”,可以让游客直观感受非遗魅力;“非遗+产业”,可以通过非遗文创产品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另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加非遗研学游,对非遗有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非遗传承中去!
【导语】这几则材料围绕山西非遗展开。先介绍非遗特点,接着说明山西非遗数量多且存续良好,最后阐述山西非遗与文旅融合新路径,“非遗+旅游”增强景区吸引力,“非遗+体验”彰显文化魅力,“非遗+产业”扮靓生活,多维度展现山西非遗魅力与发展活力。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艺传承,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二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如: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醋的制作工艺等”可知,材料一已经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征,将其中的关键词句“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艺传承,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筛选出来进行整合,用自己的话将其概括出来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注意图片构成要素,并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这幅剪纸作品展示了山西省几处著名的文化遗产,体现了该省丰富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魅力。画面中心是应县木塔,这座高耸入云的木结构塔建筑展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和智慧。左侧是太原双塔,象征着太原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右侧依次可见五台山大白塔和云冈石窟大佛,前者作为佛教圣地,后者则是石刻艺术的瑰宝,共同彰显了山西在佛教文化和石刻艺术方面的深厚底蕴。右上角的“山西”二字,更是点明了这幅作品的地理和文化背景。整体来看,这幅剪纸不仅画面美观,而且通过几处标志性建筑的结合,生动展现了山西作为文化大省的独特魅力。
示例:画面中心是应县木塔耸立云间,左边是太原双塔,右边依次是五台山大白塔和云冈石窟大佛,右上角写有“山西”二字。这幅剪纸将几处山西著名的文化遗产结合,体现了山西古建筑和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
首先,回顾活动主题“品味山西非遗 领略东方智慧”,强调活动让大家走进山西非遗世界。接着结合材料谈收获,材料一说明非遗是民族个性等的“活”显现,可讲认识到其独特价值;材料二山西非遗数量多,体现其丰富底蕴。然后阐述对“非遗传承”的思考,从材料三山西非遗与文旅融合路径入手,如“非遗+旅游”增强景区吸引力、“非遗+体验”彰显魅力、“非遗+产业”扮靓生活等,说明传承要创新方式,与现代生活结合,让非遗“活”起来。最后总结呼吁大家重视非遗传承,让非遗绽放新光彩,确保内容完整、思路清晰且语言得体。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本次“品味山西非遗 领略东方智慧”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我了解到非遗是民族个性与审美“活”的显现,山西非遗数量众多、底蕴深厚。对于非遗传承,山西给出了很好的范例,非遗与文旅融合,通过“非遗+旅游”吸引游客,“非遗+体验”让大众亲身感受,“非遗+产业”使其走进现代生活。非遗传承不能故步自封,要创新方式、融入时代。让我们携手努力,让山西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9.(1) 土地 太阳
(2) 太阳 光明(或未来、美好生活等)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艾青作为“土地的歌者”,其诗歌创作深深植根于对民族与人民的关怀,这一时期他诗歌的主要意象便是“土地”和“太阳”。“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苦难祖国、底层人民的深切悲悯与眷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以“雪”象征压迫与苦难,借“土地”承载下层人民的困苦与祖国的不幸命运,传递出对民族生存境遇的忧伤;“太阳”意象则代表着光明、希望与对未来的信念,是诗人在黑暗中对民族觉醒与解放的热切期盼,二者共同构成了艾青这一时期诗歌的精神内核,也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感染力,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经典。据此可概括为:土地;太阳。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这首诗歌出自艾青的名篇《太阳》,第一部分开头明确写“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第二部分写“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诗中“它”有“难遮掩的光芒”,还能让生命、高树、河流产生积极反应——生命“呼吸”、高树“舞蹈”、河流“狂歌”,这些都是太阳的典型特征(太阳有光芒,能给万物带来生机),结合这些原文描写,可知“它”指的是太阳;
在《太阳》中,诗人借“太阳”的意象传递情感。诗里除了题干引用的内容,还写过太阳“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它的到来能驱散黑暗。而题干中“它(太阳)的光芒”让万物充满活力,本质是光明带来的希望,这契合艾青对民族摆脱苦难、迎来光明的期盼,所以能看出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据此可概括为:光明(或未来、美好生活等)
10.C 11.B 12.D 13.C
【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秦王与安陵君、唐雎的对话交锋,生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弱国与强权的外交斗争。文章以“易地”为引,层层递进至“布衣之怒”的高潮,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了唐雎的智勇双全与秦王的色厉内荏。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如唐雎“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凛然正气,与秦王“色挠长跪”的狼狈形成强烈反差。全文语言简练而张力十足,在对话中完成人物塑造,堪称《战国策》中以小博大的经典篇章。
1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C.“天下缟素”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穿白色丧服”。句中“缟素”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穿白色丧服”,并非“白色的丝织品”(“白色的丝织品”是“缟素”的名词本义)。故选C。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
A.介词,把;
B.介词,因为;
C.介词,用;
D.连词,来;
故选B。
12.本题考查译句。
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布衣:平民。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怒:发怒。亦:也。免冠:摘掉帽子。徒跣:光着脚。以:把。抢:碰,撞。地:地面。耳:罢了。
故译为: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故选D。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商量的口气”理解错误。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中,“其许寡人”带有命令、强迫的语气,并非“商量的口气”,体现出秦王的骄横,而非先“商量”再强硬,该项对秦王初始语气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安陵君回答说:“大王施加恩惠,用大片土地交换小块土地,这太好了;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答应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会倒下上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的情景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了吉凶的征兆,(现在)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人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的时候。”说完,唐雎拔剑起身。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14.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以物喜 数风流人物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陵、凫、弊、衰、畔、流”等字词容易写错。
15.
例文:
生活告诉我
生活是一本厚重的书,它无声地诉说着种种道理。
生活告诉我,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与希望是多么重要。记得那是一个秋日,我和家人去登山。一开始,山路平缓,周围景色宜人,我轻松地哼着小曲儿。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路越来越陡峭,我感到越来越吃力,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望着那似乎望不到头的山顶,我有些想放弃了。就在这时,我看到路边的一只小蜗牛,它正努力地向上爬着。它那小小的身体,在粗糙的石头上显得那么脆弱,却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我被它的坚持所打动,心想:一只小小的蜗牛都能坚持,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向上攀登。
终于,我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上,俯瞰着山下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那一刻,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生活就像登山,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活还告诉我,要懂得感恩。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是动物对感恩的诠释。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感恩身边的人。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情,朋友的帮助之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不小心扭伤了脚。正当我无助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过来关心我,帮我拿书包,扶我去医务室。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我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也明白了感恩的重要。从这次之后,我也会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并决心做一个有爱心,甘于奉献的人。
通过这些经历,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难,更让我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生活就像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启示。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从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好。生活也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它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坚持、感恩、谦逊……这些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珍惜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让生活的美好永远陪伴着我们。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生活告诉我”是一个充满哲思的命题,它以生活为载体,传达着对生活的感悟、认知和启示。“告诉我”表明这是一个主观的、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这个题目旨在引导我们从生活的点滴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思考生活对我们的影响。立意可以是:①生活是一位智慧的导师,它教会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通过生活中的经历,我们学会了坚强、勇敢、宽容等品质。例如,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生活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②生活让我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恩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学会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朋友的陪伴之情,以及那些在生活中帮助过我们的人。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③生活充满了奥秘和未知,它激发我们去探索、去发现。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规律和真理。例如,大自然中的四季更替、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等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④生活告诉我们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勇敢地面对,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享受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和幸福。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记叙文。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或几件事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生活的感悟。例如,在一次旅行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完成了旅行。这次旅行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不易。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通过对这些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来感悟生活。例如,看到日出日落,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从而更加珍惜生活。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教育、医疗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来表达生活的感悟。例如,通过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可以认识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我们的生活。开头: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场景引出主题,让读者对生活产生兴趣。主体:详细叙述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在叙述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让读者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提出一些对未来的期望和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