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部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40分)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共4分)
(1)她永远记得看yínɡ ɡuānɡ(    )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2)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 xī(    )。
(3)他们炼制lì qīnɡ(    )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
(4)每逢zhòu yǔ cù zhì(      ),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要塞(sài) 颁发(bān) 仲裁(zhòng) 锐不可当(dǎng)
B.翘首(qiáo) 镌刻(juān) 绯红(fēi) 筋疲力尽(jīng)
C.喝采(hè) 佃农(diàn) 不辍(chuò) 杳无信息(yǎo)
D.侏儒(rú) 吹嘘(xū) 黝黑(yòu) 藏污纳垢(gòu)
3.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凝惑 劳碌 好意难却 谆谆教诲
B.真谛 小憩 黯然失色 举步唯艰
C.丑陋 酝酿 筋疲力尽 颔首低眉
D.熔液 沸腾 诚惶诚恐 器宇轩昂
4.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读PPT,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
B.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
C.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D.大臣们在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喧闹声中,正襟危坐、呆若木鸡。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力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读到好书,就如同和名师交谈,与伟人对话,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⑤④③② D.③⑤④①②
6. 根据你对“称呼”的认识,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书面邀请函要根据嘉宾的身份,选择恰当的称呼,常以“尊敬的某某”开头。
B.斯诺一直想见的徐特立,又被称呼为“红色窑工”,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
C.《藤野先生》中所提到的“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D.《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很多称呼,其中他最反感的是“弼马温”,因为这个称呼包含着天界对他的极大嘲弄。
7.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是他的作品。
B.新闻,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六要素”。
C.《藤野先生》一文记述作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真挚怀念。
D.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三十年时间写下十卷本科普巨著《昆虫记》。法布尔关注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书中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小传比起一般的传记,要简略一些,往往把笔墨集中在传主的主要经历上。
B.《藤野先生》以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C.《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实际上是用来反衬他的眼睛,为下文写他的眼睛张本。
D.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谷爱凌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B.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开展广泛“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
C.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D.浩坤湖旅游休闲度假景区,距百色至凌云二级公路约五公里的距离,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10.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1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共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默写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        。        ,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8分)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于校①。性至孝,父疽②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③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④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⑤之。抑亟⑥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其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
【注】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②疽(jū):毒疮。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④挈:带领。⑤斫(zhuó):砍。⑥亟(jí):急忙。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B.不知所之 之:去、往
C.或语之曰 或:有人
D.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掳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2)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13.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4分)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文题“那年花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文题的深层含义是           。
(2).第1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下面对文章重点句子的分析、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加点词语“吞吞吐吐”一词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B.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加点词语“一反常态”地转起圈来,主要说明平时严肃认真的老师也有天真烂漫的一面。】
C.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当时就读学校具有优美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同学们非常高兴。】
D.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在工期非常紧张,再重新运镜子来不及的情况下,建筑师的灵机一动,花腐朽为神奇,建筑师的聪明才智由此可见。】
(4).结合语境,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14、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共16分)
我说我
迟子建
①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的打。挨打时,我咬紧牙关不哭,以示坚强,气得母亲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呢 ”
②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蝈蝈,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摘野花,贪吃贪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 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 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飞 野花如何有姹紫嫣红的颜色 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③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读的中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算是秀才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子建”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子建”的农妇,他起的名字就成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外。看到贴着的对联的内容是由我胡诌的,我便沾沾自喜。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没有一文钱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④我喜欢小动物,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得将它的腿缚在椅子上,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要威猛。我还养过狗。当然,这是些有趣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畜家禽家家户户都养,没什么特点,尤其是猪,它食量惊人,我放学后不得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烀食,把人累得头晕眼花,目的无非是让猪长膘,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这样循环往复地一想,便觉无趣,觉得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⑤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它给我的感动。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时候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爱冰封的河流,爱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我仍会怦然心动,文思如泉涌。
⑥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觉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河水总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们看不到人的轮回,只能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和领会。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能够在老眼昏花时达到人生真正的绚烂境界,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感动。
⑦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因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1).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我说”了“我”的                 。
(2).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用较长的篇幅写父亲
(3).第⑤段中“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作者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 其中“湿漉漉的感觉”是指情感中的感动。(选用本段中的两个词语填空)
(4).请谈谈你对第⑥段中“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的理解。
(5).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这些”指代什么
三、作文(共50分)
15.写作。
题目:藏在 里的爱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自由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1). 荧光(2). 窒息(3). 沥青(4). 骤雨猝至
2.C
3.C
4.C
5.B
6.B
7.A
8.B
9.C
10.B
11. (1). 峨眉山月半轮秋(2). 铁马冰河入梦来(3). 马上相逢无纸笔(4). 自缘身在最高层(5). 非淡泊无以明志(6). 濯清涟而不妖(7). 自古逢秋悲寂寥(8). 我言秋日胜春朝(9). 晴空一鹤排云上(10). 便引诗情到碧霄
12. 1. D2. C3. (1)只要稍微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侍自己的父亲。
(2)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就舍弃我的父亲吗?”
二、阅读理解
13. 1. (1). 象征;1. (2). 指的是初三那一年,“我”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2. 环境描写;通过营造优美的意境暗示故事的结局,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3. A4.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既表现了徐老师看“我”写的小说时的专注,又侧面说明了他对“我”的作品的满意程度。5. ①是一个赏识学生的好老师:他阅读“我”写的小说,愿意做“我”的作品的第一个读者;②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好老师:他阅读“我”的文章后,鼓励“我”项杂志社投稿;③是一个善于关注学生成长,富有教育智慧的的好老师:“我”失败后灰心丧气,他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引导“我”正确认识失败。
14. 1. (1). 叙述(记叙) 1. (2). 写作经历和感悟2. ③段作者写了父亲的才气对“我”的熏陶、父亲给“我”起的名字中蕴含的期盼、父亲鼓励“我”编写对联。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我”受父亲的影响走上了写作的道路3. 用光滑的丝绸涌动,生动形象地描绘满月之夜轻柔的月光不断移动照着山林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怦然心动。4. 透过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真谛,从而做到拒绝陈旧庸俗,歌颂美好人生,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5. 持有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
三、作文(共50分)
15.写作
藏在车厢里的爱
车厢里的爱,犹如一片片纯洁的白云,让人的心灵纯洁无暇。在茫茫的人海中,只有那位姐姐愿献出自己的爱。
——题记
记忆的深处,总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意义非凡,还弥留着优美的身姿,大大的蝴蝶结。
那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像参加马拉松似的跑向车站,想赶紧坐上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我等了快30分钟,车终于来了,我满头大汗,心里仿佛有一股火想喷出来。我本以为车上有位置,可惜,没有座位。我站了几站后,发现了一位孕妇阿姨上了车,我总以为会有好心人让座,可结果却出乎意料。竟然没有一个人让座,都装作看不见,低着头,像犯了什么罪似的。那位阿姨站着,她的眼睛向后看,不知道想干什么,脚踢动着。我一看,原来是鞋带开了。但阿姨的肚子太大了,很难蹲下。我的心纠结着,我到底系还是不系。这时,一位姐姐蹲下了她瘦小的身体,她一点点的为阿姨系鞋带,但因为车的摇晃,那位姐姐系了好几次才系上。我看到了,那一瞬间足以让我记忆终身,足以让我心灵震撼……姐姐为了阿姨,系上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那蝴蝶结,包含了姐姐的爱,姐姐无私的爱。姐姐系上后,旁边的一位叔叔也觉得自愧不如了,把位置让给了阿姨。
那位姐姐爱的举动,让我知道什么叫作助人为乐,“人”字是怎样书写的,那是用爱心写成的。
蓦然回首,那辆公交车依旧开着,车厢里的爱一直流动着,我也依然学习着。姐姐蹲下的姿态,一直在我心里蔓延着,以至于在日后的岁月里,爱心在我的行为中,传递出去。
藏在车厢里的爱,使我终身受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