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昆明的雨 》课件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昆明的雨 》课件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18.昆明的雨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作者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2.学习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和淡淡的“乡愁”。
学习目标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于平淡中显现清逸秀异。
作者介绍
本文选自《汪曾祺选集》,他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七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背景资料
乍 辟邪 鲜腴 篱笆 格调 暮年
情味 密匝匝 吆喝 苔痕
连绵不断 张目结舌
读读写写
zhà


bìxié
乍:
辟邪:
鲜腴:
篱笆:
格调:
暮年:
情味:
刚刚开始,起初。
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新鲜肥美。
迷信的人指用符咒等避免邪祟suì。
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东西。
解释词语
晚年。
情调,意味。
密匝匝:
连绵不断:
吆喝:
苔痕:
张目结舌: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非常浓密的样子。
苔藓滋生之迹。
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大声喊叫(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1.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 说说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4.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 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整体感知
1.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说说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①昆明的雨季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②昆明的雨季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③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并不使人厌烦”“并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使人动情的”“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我想念昆明的雨”。
4.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仙人掌
各类菌子
牛肝菌
青头菌
鸡枞
干巴菌
鸡油菌
缅桂花
火炭般的杨梅
酒店雨中檐下的鸡和院子里的木香花
文中的景:一切都是在雨季中。文中的事:一切都是在雨季,比如逛菜市场、房东送缅桂花、在莲花池边酒店与友人的小酌。文中的物:肥大的仙人掌、各类菌子(好吃与不大好吃的)、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的鸡。围绕着“雨”连在了一起。
4.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内容探究
第2段从内容上看开篇点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之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书写。
1.课文第2段和最后一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从内容上看结尾点题(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面第2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完整。
2.《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的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品味赏析
分析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此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赞叹之情。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地描写出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总 结
《昆明的雨》这篇散文,作者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拓展延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积累含有“雨”的诗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