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分层作业单元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课题 6.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校园里存在多种自然事物,能识别常见的植物、小昆虫等自然元素。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观察、比较,简单描述校园里不同自然事物的特点,如树木的高矮、花朵的颜色等。 探究实践目标:能在校园里进行简单的观察活动,用眼看、用手摸(安全范围内)等方式探索自然事物,并尝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态度责任目标: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观察过程中做到爱护校园里的动植物,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1.校园里的大树有粗壮的( ),还有茂密的( )。 2.我们能在校园里看到的小昆虫有( )、( )等。 3.花朵有不同的( ),比如红色、黄色。 4.小草一般长得比较(),摸起来( )的。 4分钟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5.观察校园里的玉兰树,它的花是( )色的,树叶是( )色的,树干是( )形的。 6.找一找校园里的蚂蚁窝,观察蚂蚁是怎么搬运食物的。 蚂蚁会成群结队地,用( )相互交流,合力把( )搬回蚂蚁窝。 第五题 第六题 6分钟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阅读材料 校园里的桂花树 校园的前面,立着几株桂花树。每到秋天,它们便成了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 远远望去,桂花树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枝叶间藏着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似碎金洒落。走近了,那浓郁的香气便扑面而来,丝丝缕缕,钻进鼻腔,萦绕在身旁,让人心旷神怡。 微风拂过,桂花簌簌飘落,如同下了一场金色的雨。同学们常常在桂花树下驻足,有的轻轻拾起飘落的桂花,放在鼻尖细嗅;有的则三两成群,聊着天,让桂花香伴着欢声笑语,在校园里久久回荡。这桂花树,不仅装点了校园的秋景,更给同学们带来了无数温馨的回忆。 桂花树像一把把撑开的( ),枝叶间藏着星星点点的( )色小花,似碎金洒落。 桂花树在( )季开花。 6分钟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8.选择题:校园里的银杏树,叶子像( )。 A.手掌 B.扇子 C.鸡蛋 2分钟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辨论会。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参考答案:理解掌握 练一练1.树干、树叶 2.蚂蚁、蝴蝶(不唯一) 3.颜色 4.矮小、软软(不唯一)实验探究 做一做5.白、绿、圆6.触角、食物实践应用 固一固7.(1)绿伞、黄 (2)秋迁移创新 试一试8.A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9.正方(利大于弊)辩词:首先,从校园开启大自然考察,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安全系数高。校园是孩子们熟悉的环境,有老师看护、无复杂危险地貌与未知生物,能让他们在安心的氛围里迈出探索自然的第一步,消除对自然探索的恐惧,建立初始兴趣。其次,校园里的自然元素虽“小”,却包含丰富的自然知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不同的种类、形态、生长周期;小昆虫如蚂蚁、蝴蝶,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从校园这些触手可及的自然事物入手,孩子们能轻松观察、记录,逐步掌握观察自然的方法,为日后走向更广阔的自然天地打基础。最后,从校园开始考察,能培养孩子们爱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当他们深入了解校园里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会更珍视校园的自然之美,主动去呵护,进而将这种对环境的爱护延伸到更广阔的大自然中,意义深远。综上,“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辩词:校园里的自然场景过于局限、单一。相较于真正的大自然,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简单,孩子们在此能接触到的自然面貌是片面的,难以让他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大自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容易形成对自然的狭隘认知。而且,从校园开始的考察,容易让孩子们产生“自然就在身边这一小片天地”的错误印象,削弱他们走出校园、去更广阔自然中探索的动力与渴望,不利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深层的探索欲,长期来看,会限制他们对自然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拓展。另外,校园内的自然观察,往往受人工环境干扰大,很多植物是人工培育的,昆虫也多是适应校园环境的常见种类,缺乏大自然本身的野性与真实感,孩子们难以从中体会到自然最本真的状态与规律,这对他们真正理解自然是一种阻碍。所以,“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弊大于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