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第1课时 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索 课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共4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1 第1课时 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索 课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共4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1.深化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核心环节” 的生命观念,认识到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维持生物圈的物质平衡与能量传递。 (生命观念)
2.能将光合作用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解释 “大树底下小草生长较差”(光照不足,小草光合作用弱)、“农田合理密植可提高产量”(保证每株植物获得充足光照和二氧化碳),培养逻辑推理与知识应用能力。 (科学思维)
3.能基于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疑问(如 “为什么脱色时要用酒精而不用水”),并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解决,培养基于实证探究问题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4.关注农业科技进展(如智慧农业中光照与二氧化碳的精准调控),培养 “尊重科学、应用科学改善生活” 的意识,为理解可持续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社会责任)
一粒种子入土可萌发长成为幼苗,幼苗又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呢?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需要的物质。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都来源于土壤。
海尔蒙特
柳苗 2.3kg
干土 90kg
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柳苗,并制作桶盖防止灰尘落入
柳苗 76.8kg 干土 89.943kg
苗 + 74.5 kg
土 - 057 kg
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来的,__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五年后
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
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的生长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不完全正确
还需考虑空气等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蜡烛熄灭,
老鼠死亡。
植物活着,
蜡烛燃烧。
植物活着,
老鼠活着。
普利斯特利实验
实验二
实验一
实验三
实验现象:
结论: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
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人们重复普里斯特利实验时,实验控制的条件不同,实验结果就不会相同。
结论: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1779年 英格豪斯(荷兰)实验
英格豪斯实验
英格豪斯实验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后来,科学家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明确了这种气体就是氧气。
英格豪斯还发现: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但在夕阳西下时能力降低,日落则完全停止。
1782年瑞士牧师瑟讷比埃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 的同时,还要吸收 。
氧气
二氧化碳
1802年瑞士学者索绪尔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_ 。

与海尔蒙特
的结论吻合
碘蒸气熏蒸
暗处理数小时
照光和遮光
1864年 萨克斯(德国)实验
不透光纸
淀粉遇碘会变蓝
目的:消耗营养物质
(对照)
结论: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__而且能够合成__等有机物,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氧气
淀粉
1897年,科学家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____。
光合作用
柳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时间 科学家 实验结论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植物所需全部物质来自______
17世纪上半叶 海尔蒙特 使植物增重的唯一物质是______
1771年 普利斯特利 绿色植物能净化因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1779年 英格豪斯 绿色植物________才利用二氧化碳,释放气体
1782年 瑟讷比埃 绿色植物在放出______的同时吸收___________气体
1804年 索绪尔 绿色植物生长需要水
1864年 萨克斯 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______
土壤

在光下
氧气
二氧化碳
淀粉
活动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植物在光下合成了淀粉。那什么是对照实验法呢?
设置对照实验
实验组:有阳光
对照组:无阳光
要如何营造有光与无光的对照呢?
部分遮光
方法步骤:
1、暗处理
目的: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遮光处理
目的:形成对照
部分遮光
观察叶片和酒精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酒精溶液变为绿色
酒精脱色
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
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使叶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对叶片进行不遮光处理,是检验植物合成淀粉是否需要光的主实验,对叶片进行遮光处理是设置的对照。
3、怎样解释实验中酒精溶液变绿的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叶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
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溶解于酒精,所以酒精溶液变绿。
叶片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叶片遮光部分不变颜色。说明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必需条件。
活动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现象:
把金鱼藻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有许多气泡产生。
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中,卫生香复燃。
实验结论:
注意:氧气是助燃气体,
可以使卫生香燃烧
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试管后,卫生香复燃,说明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
结论: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产生了氧气。
1、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发生了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2、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气体是什么气体?
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复燃了,说明试管中有助燃气体。
氧气
活动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观察下列植物叶片:你发现了什么?
银边天竺葵
彩叶草
银边翠
这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呢?
方法步骤:
1、阳光照射2h左右,摘叶,放到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2、叶黄白色时取出,清水漂洗后置于培养皿,滴加碘液。
3、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绿色和白色部分,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实验现象:
用碘液处理叶片 绿色部分 非绿色部分
银边翠
银边天竺葵
彩叶草
蓝色
黄白色
黄白色
黄白色
蓝色
蓝色
结论: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边缘不呈绿色?
2、分析实验结果,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怎样的?
因为它们的叶边缘不含叶绿素。
实验结果显示只有绿色部分可以在光下合成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3、你们小组认为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哪里?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内,因此,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活动
4.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结果:
有无二氧化碳 碘处理
1号装置
2号装置


不变色
变蓝色
1号
2号
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结论: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产生了氧气。
光合作用除了需要二氧化碳还需要什么?
提示:海尔蒙特的实验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根据以上的科学探究结果,可以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是什么?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条件:光能
产物:淀粉和氧气 场所:叶绿体
用反应式表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
阳光
场所:
产物:
原料: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条件:

1、通过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光合作用的信息。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信息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等
B.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释放氧气
C.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光合作用晚上也可以进行
D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再将此叶片一部分曝光,一部分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深蓝色,遮光部分无颜色变化,如图所示,该实验可以证明 (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3“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叶片的一部分
②把实验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时
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2~3天
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⑥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
A、③①②⑥⑤④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