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上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本单元以“走进金色秋天,感受自然之美”为主题,编排《古诗三首》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的别样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儿童眼中的秋天,《秋天的雨》则从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动植物准备冬眠多个角度描绘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此前,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学习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提出这个学习要求,是进一步综合运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充满童趣的课文。课文语言表达很有特点。首先是运用生动有趣的比喻,把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巴掌”,把落了梧桐叶的水泥道比作一块彩色地毯,把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其次是大量运用带“一”字的短语,同时兼用许多叠词,如“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条湿漉漉的水泥道”“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一个金色的小巴掌”“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这样的语言,既写出了水泥道的美丽景色,更写出了上学路上的美好心情。【设计理念】1.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强化方法迁移。本设计聚焦单元核心目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如理解“熨帖”“凌乱”),系统整合低年级已学的词语理解策略,形成方法迁移能力,为后续阅读奠定基础。2.品味语言特色,培养审美与表达力。针对课文比喻生动、叠词丰富的语言特点(如“金色巴掌”“闪闪发光的地毯”“金黄金黄”),设计多层次朗读、想象画面和对比辨析(如“一片片”与“一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与画面感,并通过仿写比喻句(如“鸟儿鸣叫像……”)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3.双线融合,深化情感体验。以“风景美”与“心情好”为双主线,通过品读“粘在水泥道的落叶”“蹦跳的小雨靴”等语句,将自然景物描写与儿童愉悦心境紧密结合,在想象与朗读中激发学生对秋天之美的共情,实现审美体验与情感熏陶的统一。4.读写结合,促进生活化表达。依托课后“阅读链接”对比不同作家的上学路,创设“写写自己的上学路”练笔任务,引导学生迁移课文写法(景物描写、动作细节、心情表达),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个性化创作,实现从“学语言”到“用语言”的实践闭环。教学目标1.认识“粘、印”等6个生字,会写“朗、晶”等12个生字,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3.能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能学习课文写法,写一写自己上学路上的风景。教学重难点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教学过程◎导入 揭示课题,引发好奇走进金色秋天,感受自然之美。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张秋生爷爷,去走走他小时候走过的金色的上学路,那可是一条——揭示课题,齐读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引发疑问:金色巴掌是什么?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呢?◎学习任务一 识字读词,感知景色水泥道的美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反馈,指导读好一组短语: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条湿漉漉的水泥道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交流感到新鲜的词语,出示图片了解“水洼”“印着落叶图案”“棕红色的小雨靴”等词语。3.指导读好课文中难读的语句,随文识字。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4.交流阅读初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条______的水泥道。◎学习任务二 品味词句,体会金色水泥道的美1.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水泥道真美?默读课文,请用好看的波浪线画出语句。2.同桌或小组内朗读自己画出的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到的美。3.全班交流分享,引导品味以下语句:★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1)哪个词语,让你觉得水泥道真美? (2)引导想象体会“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画面美。(3)比较“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与“一片金黄的叶子”的表达。(4)美美地朗读。★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哪个词语,让你觉得水泥道真美? (2)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理解比喻的写法。(3)美美地展开想象:路的尽头,是什么呢?(4)美美地朗读语句。★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1)交流语句中不理解的词语。说说可以通过哪些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经验、找近义词……)(2)指导通过查字典、结合插图理解“熨帖”的意思。(3)指导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凌乱”。(4)引导质疑:为什么说“凌乱的梧桐落叶,反而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5)补充插图,联系生活,理解“凌乱美”其实是一种自然美。(6)再度设疑:凌乱什么时候都是美的吗?联系生活中的情景,理解“凌乱”与“整齐”的辩证关系。(7)美美地朗读语句。◎巩固识字,指导写字,摘抄语句1.巩固认读本课的六个生字,并组词。2.读一读,记一记。脚印 印章 印刷 凌晨 凌空 盛气凌人排列 并列 列车 增添 增加 与日俱增3.指导写字。出示本课12个要写的字,以及一个要增补的字。观察字形,交流难写易错字。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朗”“印”“案”“展”“规”“凌”等字。学生在写字本上写一写,教师随堂巡视,个别提醒。4.课后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学习任务三 品味语句,体会上学路上的乐1.再读一读课文中描写水泥道美的语句。2.激趣:如果让你走在这样的上学路上,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3.引导体会“我”的快乐心情。★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我”的愉快心情?学生自主交流体会。(2)体会比喻,仿写句子:树上的鸟儿不住鸣叫。你瞧,这多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瞧,这多像_______________★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1)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我”的愉快心情?(2)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不用担心上课迟到,你会做什么?◎学习任务四 联系生活,写写自己的上学路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语段,交流:作家汪曾祺小时候的上学路,与张秋生爷爷小时候的上学路有什么不一样呢?2.你的上学路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好看的风景?你会在路上做些什么?我们也来写一写。3.出示几个典型片段,学习写法:可以写路上的风景,也可以写自己一路上的活动和心情,还可以写路上的各种所见所闻。4.学生完成书面小练笔,交流分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