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上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二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学习用品之一拼音本,其封面上方是“拼音本”3个大字,下方是学校、班级、姓名3个方面的信息。借助拼音本的封面,既能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识字,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拼音本上需要填写的信息,初步树立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
“用拼音”安排了两项内容。“读一读,读准声调”编排了4组音节,每组音节的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旨在引导学生准确辨认并读准声调。“比一比,读一读”把形近声母b-d、f-t 放在语境中进行辨析,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拼读4个音节词,辨析容易混淆的声母。
“字词句运用”编排的是“读一读,连一连”活动,让学生将已学识字与对应的单韵母相连,旨在归类复习学过的9个字,体会识字和拼音相互促进的关系。
“日积月累”安排了《画》。《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描绘山水图景,通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四句,紧扣“画”的谜底展开描述。诗歌通过三组矛盾现象(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形成悬念,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暗含对静态艺术与动态自然的对比思考。关于《画》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王维的作品集或《全唐诗》中都没有此诗,这一说法缺乏文献依据;一说是宋代僧人所作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佚名诗人所作。所以,我们不必在作者上纠结。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了一篇学生比较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讲故事,感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将劳动教育寓于生动的故事中。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本封面认识8个生字,会写2个字和1个笔画。
2.正确辨读4组声调不同的音节。
3.正确区分两组形近声母,认读相关音节词。
4.正确认读学过的字,知道识字能帮助学习拼音,拼音能帮助识字。
5.朗读、背诵《画》。
6.在大人的帮助下,阅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本封面认识8个生字,会写2个字和1个笔画。
2.正确辨读形近声母,并能正确拼读声调不同的音节。
3.正确认读学过的字,知道识字能帮助学习拼音,拼音能帮助识字。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读学过的字,知道识字能帮助学习拼音,拼音能帮助识字。
2.在大人的帮助下,阅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读4组声调不同的音节。
2.正确区分两组形近声母,认读相关音节词。
3.正确认读学过的字,知道识字能帮助学习拼音,拼音能帮助识字。
4.借助拼音本封面认识8个生字,会写2个字和1个笔画。
【教学过程】
◎用拼音:读准声调,拼读音节
(一)读准声调
1.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六个单韵母,小朋友们还记得它们吗?(aoeiuü)出示带调单韵母。学生自由读。开小火车认读,男女生赛读。
2.声母b、d、p、m想和带调单韵母交朋友,出示文中四组音节。你会拼吗?
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读。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指名学生拼读,全班齐读。
3.拓展。
出示音节:lí-lǐ lú-lù lǘ-lǚ nǔ-nù dé-dè dǐ-dì dú-dǔ tí-tì tú-tǔ
同桌互相检查认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指名读。
(二)拼准音节
1.区分两对声母。
(1)在声母大家庭里,有几个字母长得很相似,你能分准吗?(出示字母b、d、f、t)
(2)指名学生认读,齐读。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两对字母区分开的?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
——b像数字6,d就是b反过来写。
——f的柄朝上,t在下,往上跳。
(3)试着编个口诀来区分它们。
左手棒棒bbb,右手棒棒ddd。
手柄在上fff,手柄在下ttt。
引导学生边读口诀边做动作。
2.练习拼读。
(1)出示图片和音节,学生自由拼读。
(2)谁能拼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3)开小火车拼读,一个拼读一个词语。
(4)齐读。
3.拓展词语,拼读练习:小组内赛读,看谁读得快又准。
◎字词句运用:读一读,连一连
1.出示9个汉字:他、八、马、七、地、你、目、土、足,指名学生认读。
2.出示三组他、八、马;七、地、你;目、土、足。我要把这9个汉字分成三类,你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分?
指名学生再读一读,说一说。
小结:第一行字的读音中都有韵母ɑ,第二行字的读音中都有韵母i,第三行字的读音中都有韵母u。
3.我会这样连线。教师范连,把“他、八、马”和a连起来。接下去,请你连一连。
学生自由连线,指名点击鼠标,同桌互相检查、校对。
4.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拼音有韵母u、ɑ、i吗?
指名学生交流,有错误时,随机纠正。
小结:学习拼音的用处真大,学过拼音,我们会认识很多汉字朋友了。我们还会认识更多拼音,也交到更多汉字朋友。
◎识字加油站:认识生字,书写汉字
1.出示拼音本。在“拼音本”的封面,也藏着好多汉字朋友,你会认吗?自由拼读。
2.出示封面上带拼音的生字:学校、班级、姓名
(1)同桌互相拼读,互相认一认。
(2)开小火车认读,指名认读。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生字朋友?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
作业本、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作业本封面、教师点名册、书的扉页等。学生一一认读。
(4)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
小结:原来,学校、班级和姓名,知道这些信息,一下子就知道你在哪里上学了。
3.认读8个生字。你认识哪个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重点指导:
本:木加横就是本;拼音本的“本”;方格本的“本”……
王:班上有很多小朋友姓“王”;横加土就是王;三加竖就是王……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4.指导写字“九”“王”
(1)继续出示拼音本封面图片,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在这本拼音本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拼音本是第九小学一年级(4)班的王川的。
小结:我们可以从封面上,知道拼音本主人的学校、班级和姓名。
(2)学写新笔画:横折弯钩
①出示田字格里的“九”“王”。这两个字里,有一个新的笔画,找一找。(横折弯钩)
②教师一边教读,一边范写。学生书空练写。
书写指导:起笔轻顿后向右上运笔,横画长度适中。写至折点时稍用力顿笔(如“走路转弯时停顿”),随后向下转折,折角角度约90°,顿笔需干脆有力但不能用力过猛。转折后向下略偏左运笔,逐渐过渡为向右弯曲,形成平滑圆弧,弯部弧度需均匀,避免过直或过圆。弯部末端向左下方轻顿后快速出钩,钩身短小尖锐。
(3)学写“九”
①出示田字格里的“九”,学生观察,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
——“九”字共两笔,第一笔写撇,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没有一笔在横中线或竖中线。起笔横在上半格靠近横中线,往上运笔,往下折在右半格靠近竖中线。
——“九”的撇是竖撇。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九”字共两笔,第一笔在左上格靠近竖中线起笔写竖撇,第二笔写横折弯钩,在左上格靠近横中线处起笔,横画稍上斜,写至右上格向下转折,折画在右半格靠近竖中线略向左倾斜,弯要自然,钩小而尖。
学生观察,书空。
③学生练写,教师随机巡查,纠正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
(4)学写“王”。
①出示田字格里的“王”,学生观察,说一说怎么才能把“王”写漂亮?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
——“王”字共四笔,先写两横,再写竖,最后写长横。
——三个横画长短不同,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横画之间的距离一样。
——第二横在横中线,竖在竖中线。
②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王”字共四笔,第一笔在上格中部起笔,第二笔短横写在横中线,竖写在竖中线,注意横画间距相同,最后在下半格写长横。
学生观察,书空。
③学生练写,教师随机巡查,纠正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画》。
2.在大人的帮助下,阅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趣味猜谜:导入新课
(一)出示谜语,学生猜一猜。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2.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耳朵)
3.不圆也不方,藏在口中央,桌上饭和菜,总让它先尝。(舌头)
4.一把刀,顺水漂,光有眼睛没眉毛。(鱼)
(二)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谜语诗。板书:画
◎日积月累:背诵《画》
1.出示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
指名交流,明确:我看到了山、水、花、鸟。
2.这首诗,作者就是写了这四样景物。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老师在诗中把这四样景物圈起来。
3.读懂内容
山、水、花、鸟在作者眼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作者是怎么写的。出示带拼音的古诗《画》。
(1)自由读一读,把自己认识的汉字和拼音朋友用横线划出来。
(2)出示:山、水、人和bù
指名学生认读、拼读。
(3)教师一句一句教读,学生跟读。
师生接读,老师读前半句(如“远看”),学生接读后半句(如“山有色”)。
同桌接读。男女生接读。
(4)齐读古诗。山水花鸟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交流,明确:
山:有色。山是什么颜色的?
水:无声。你有什么疑问?
花:盛开。春天过去了,花儿还盛开着,真奇怪呀!
鸟:不害怕人。人走过来了,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
(5)山上绿意盎然,水流飞泻而下,却没有一点儿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却没有凋谢。人靠近鸟儿,鸟儿还悠然自得地在枝头唱歌。这是为什么呢?
指名交流,明确:因为作者描写的是一幅画。
小结:原来,这是一幅画呀。这首谜语诗的谜底就是画。
4.发现反义词
(1)这首诗还有很多特别之处。(出示前两句)读一读前两句,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远到近的顺序。我是从“远”和“近”两个字看出来的。(板书:远——近)
“远”和“近”是一对什么词?(反义词)
(2)这首诗里还有两对反义词,你能找到吗?
——有和无。去和来。(板书:有——无去——来)
4.总结:远远看过去,山上一片翠绿;走近一听,瀑布没有声音,因为这是(一幅画);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在绽放;人靠近鸟儿,鸟儿并不害怕,还在放声歌唱,因为这是(一幅画)。作者观察这幅画,借画里的山水花鸟,体现了这幅画的美。齐读古诗,自己尝试背一背。
◎和大人一起读:共读故事,了解内容。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则谜语。
出示:有对长耳朵,爱吃胡萝卜,一跳三尺高,身穿白棉袄。
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
——小白兔。
2.接下来,我们就来读一个有趣的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
(二)师生共读,读懂内容
1.播放《小白兔和小灰兔》。
2.教师范读。一边听一边想:故事里都有谁?(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
3.学习一至三自然段。
(1)教师读1-3自然段,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两只怎样的小兔子?
——这是两只喜欢帮助别人的小兔子。
——这是两只有礼貌的小兔子。
(2)收完白菜,老山羊为了表示感谢,把一车白菜送给小灰兔和小白兔,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小灰兔收下了,并且说了谢谢。
——小白兔不要白菜,他让老山羊送给他一些菜籽。
(3)出示:“谢谢您!”“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菜籽吧!”谁来当当小灰兔和小白兔?指名学生读一读。
小结:小白兔不想要又香又脆的大白菜,它请求老山羊给它一些菜籽,这是为什么呢?
5.共读第4-5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小白兔要菜籽干什么呢?
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白兔用菜籽自己种白菜。
(2)小白兔种的白菜很快长大了,你觉得它种白菜容易吗?为什么?
明确:不容易的,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白菜才能很快长大。
(3)如果小白兔就是把菜籽种进地里,然后等着,白菜会长大吗?为什么?
明确:不会,白菜会渴死,会被虫子吃掉,野草会夺去白菜的营养。
(4)你觉得小白兔是只怎样的兔子?
明确:勤劳、能干、不怕苦不怕累、爱劳动……
6.共读6-7自然段。
(1)教师范读。小白兔拿回菜籽,很快种出了白菜。小灰兔把一车白菜拉回家里。他怎么做的呢?
——他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过了些日子,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灰兔?
明确:懒惰、不爱劳动……
7.共读8.9自然段
(1)教师接着读故事。小灰兔又去老山羊家要白菜,它看见了什么?
——他看见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了。
(2)教师接着读完故事:小灰兔奇怪极了……吃不完的菜。老山羊送给小灰兔一车白菜,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去问老山羊要白菜。真是因为小灰兔很懒惰、不爱劳动吗?快在文中找找答案。
明确:小灰兔不是懒惰,他不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3)聪明的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8.故事读完了,你更喜欢小灰兔,还是更喜欢小白兔,为什么?
学生回答,有道理即可。
——小白兔,很勤劳、很能干。
——小灰兔,知错就改。
课堂总结: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认真锻炼身体,你就得到一个好身体;认真写字,你就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认真认字,你就能交到很多汉字朋友;只有认真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