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pmf》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bpmf》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上第二单元拼音3《bpmf》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有4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4个声母b、p、m、f,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山坡上,爷爷和孩子在爬山,孩子手里拿着收音机在听广播。山脚下,两个孩子在捉迷藏,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索。其中,“播”提示b的音,收音机提示b的形;山坡的“坡”提示p的音,男孩T恤上的字母“p”提示p的形;“摸”提示m的音,山洞门提示m的形;爷爷手中的拐杖提示f的形。
第2部分是b、p、m、f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包括3项内容:一是情境图下方的b-a—ba,提示了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二是借助图画,呈现了声母b和带调韵母a的音节拼读;三是b、p、m、f和a、o、i、u相拼的带调音节的拼读练习。
第3部分是b、p、m、f的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4部分是“爸爸、妈妈”两个词语,配有一幅四口之家逛公园的插图。两个词语都涉及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爸、妈”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母a、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词语“爸爸、妈妈”,认识生字“爸、妈”。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母a、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词语“爸爸、妈妈”,认识生字“爸、妈”。
【教学难点】
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母a、o、i、u组成的带调音节,初步学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巩固
(1)手指操:出示单韵母ɑ、o、e、i、u、ü。我们一起用这六个单韵母来做做手指操吧。
(2)小游戏:摘星星。单韵母都有四顶声调帽子。戴上小帽子后,我们来认一认吧。出示打乱顺序的带调单韵母,指名认读。
(3)送单韵母回家:把六个单韵母写到一座房子里。
2.引入新课
在拼音王国里,除了单韵母这个家族,还有声母家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母家庭的第一组成员:b p m f。教师板书课题。
◎看图说话,整体感知
1.看图说话。
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用“我看到了什么”或“我看到谁在干什么”来说话。
指名交流,预设反馈:
——我看到了一座山。
——我看到一位老爷爷带着孙子在爬山。
——我看到一位老爷爷拿着拐杖在爬山。
——我看到一个男孩在爬山,他手里拿着收音机。
——我看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山洞里玩捉迷藏。
学生在说话时,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只要不是知识性错误,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表扬。
小结:星期天,大家在郊外游玩。两个孩子在山脚下捉迷藏。女孩悄悄躲在山洞门后,男孩蒙着双眼伸出双手小心地摸索着。不远处的山坡上,爷孙俩正在爬山,爷爷手扶拐杖,孩子拿着收音机紧跟在他身后。收音机正在播放优美的乐曲,好像在给爷孙俩加油。
2.找出声母。
我们要学习的四个声母就藏在这幅图里,大家对照着找一找,圈一圈。学生在图片上圈画bpmf。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声母b p。
◎学习任务一 音形结合,学习b p
(一)学习声母b
1.读准音。
(1)出示广播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收音机)你在哪里见过收音机?
(2)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发音:b和“广播”的“播”发音一样,但是b要读得轻且短。
发音指导:发b时,先双唇闭合,挡住气流,然后将双唇突然打开,让气流爆发出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声带不颤动,不送气。
(4)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嘴形的变化,然后模仿发音,自由读。
读口诀:广播广播bbb
(4)开小火车认读,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2.识记形。
(1)你会想什么办法记住声母b?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
——b像个6。
——b像拉出天线的收音机。
——b像竖起大拇指的左手。
(2)你能编个口诀记住b吗?
像个6字bbb
拉出天线听广播bbb
左手竖起大拇指bbb
教师引导学生,边读做手势识记。
(二)学习声母p
1.读准音。
(1)出示情境图。爷爷和孙子在干什么?(爬山坡)
(2)出示声母卡片p,指导发音:
“山坡”的“坡”与p发音一样,但p要读得轻且短。
发音指导:发p时,发音部位与方法同b,只是气流较强,是送气音。
(3)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嘴形的变化,然后模仿发音,自由读。
读口诀:山坡山坡ppp
(4)对比读,找区别。
教师拿起一张纸,放在嘴巴前面,分别发b和p的读音。
学生观察,纸有什么变化?
发b时,纸不动,气流弱;发p时,纸在动,气流从嘴巴里冲出来,很强。
教师拿起学生的小手放在嘴巴前,分别读b和p,学生感受不同。
学生自己把小手放在嘴巴前,分别读b和p,感受发音的不同。
同桌之间互相把小手放在嘴巴前,分别读b和p,感受发音的不同。
(5)开小火车认读,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6)比较b和p字形的不同。
出示声母b和p,看看它们的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
它们都是两笔,一竖和一个半圆。半圆的位置不同,b的半圆在右下角,p的半圆在右上角。
(2)引导学生边读做手势识记: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2.识记形。
(1)你会想什么办法记住声母p?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
——p像个往后飘的气球。
——p像路边的停车指示牌。
——p像小男孩衣服上的字母。
(3)你能编个口诀记住p吗?预设如:
气球后飘p p p;
停车指示p p p;
红旗飘扬p p p。
学习任务二 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
(一)学习b和ɑ的拼读。
1.声母喜欢交朋友,它只有和韵母交上朋友变成音节,才能拼出汉字的读音。课件演示b和ɑ相拼成音节bɑ的动画。声母b与韵母ɑ碰到一起可以组成bɑ这个音节。教师教读:b—ɑ→bɑ,学生跟读。
强调:在拼读时,声母b要读得轻又短,单韵母ɑ要读得响又长,然后快速连读成音节。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小游戏:指名两学生上台,一人拿声母卡片b,一人拿韵母卡片ɑ。
生1:我是b。 生2:我是ɑ。
生1生2边走到一起边念:b—ɑ→bɑ
其他学生跟读。
3.教师反复教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4.认识两拼音节: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两拼音节。拼读感受,两拼音节就是声母和韵母拼在一起读出音节。
(二)认读两拼音节bɑ的四声。
1.b和ɑ相拼成bɑ。韵母ɑ想戴上四顶声调帽子,又怎么读呢?出示书上的4幅图: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猪八戒拿着一张写有8这个数字的卡片;小白兔在拔萝卜;箭靶上插着两支箭;一座大坝。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写有bā、bá、bǎ、bà四个音节的拼读示意图,教师教读,学生跟读。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声调。
b—ā→bā b—á→bá b—ǎ→bǎ b—à→bà
3.开小火车认读,随机纠正。
4.同桌互相认读,指名当小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b与o、i、u,p与ɑ、o、i、u的拼读。
1.出示拼读音节:
bō bó bǒ bò bī bí bǐ bì bū bú bǔ bù
pā pá pà pō pó pǒ pò pī pí pǐ pì pū pú pǔ pù
(1)教师教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
(3)小老师带读,其他学生跟读。
(4)开火车认读,纠正读音。
注意: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习惯边拼读边划声调。
2.游戏激趣,巩固拼读。
摘苹果:指名学生到讲台上,点击课件上小苹果里的音节拼读,拼读正确苹果就掉下来。
对对碰:四人小组,桌子上摆放字母卡片,一人拿声母,一人拿韵母,拼读;依次轮流。
3.你知道哪些词语里含有这些音节吗?试着说一说。
bō bó bǒ bò bī bí bǐ bì bū bú bǔ bù
pā pá pà pō pó pǒ pò pī pí pǐ pì pū pú pǔ pù
广播伯伯跛脚簸箕鼻子铅笔硬币不要补衣服布娃娃
趴下爬山害怕泼水婆婆破洞劈开果皮一匹马放屁铺满葡萄谱子瀑布
◎学习任务三 对比练习,书写b p
(一)学习书写b。
1.出示四线三络中的b,学生观察,说一说:声母b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指名交流,明确:
——b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
——竖不能顶住上线,要写直。
——半圆占满中格,要写得又大大圆。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b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书写指导:b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先在上格靠近第一条线处起笔,写至第三条线,右下半圆占满中格,要写饱满。半圆起笔在竖上,收笔也在竖上。
3.学生一边观察教师范写,一边书空。
4.学生描红,然后练写,教师巡视。
5.学生互相评价,修正。
(二)学习书写p。
1.出示四线三络中的p,学生观察,说一说:声母p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指名交流,明确:
——p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
——竖要写直,不能写到下线。
——半圆占满中格,要写得又大大圆。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b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书写指导:p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先写竖,再写右上半圆。注意竖不能碰到第四条线,右上半圆占满中格。同样,半圆的起笔和收笔都在竖上。
3.学生一边观察教师范写,一边书空。
4.学生描红,然后练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5.学生互相评价,修正。
◎回顾全课,总结巩固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b、p这两个声母,学习了b、p与单韵母ɑ、o、i、u相拼的音节,还发现了拼读的音节就藏在我们生活中。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声母m和f。
◎学习任务四 音形结合,学习mf
(一)学习声母m
1.读准音。
(1)出示图片。这两个孩子在玩什么游戏?(摸人)
(2)出示声母卡片m,指导发音:m和“摸”的“摸”发音一样,出示声母m的卡片,范读,学生观察教师的嘴形,试着跟读。
发音指导:双唇闭合,把气堵住,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透出成声,声带颤动。
(3)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嘴形的变化,然后模仿发音,自由读。
读口诀:摸人摸人mmm
(4)开小火车认读,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2.识记形。
(1)你会想什么办法记住声母m?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
——m像两个连起来的山洞。
——m像两扇门。
——m像两个桥洞。
(4)你能编个口诀记住m吗?
两个桥洞mmm
教师引导学生,边读做手势识记。
(二)学习声母f
1.读准音。
(1)出示情境图。爷爷爬山坡,手上拿的这根拐杖就像f。
(2)出示声母卡片f,指导发音:发f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3)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嘴形的变化,然后模仿发音,自由读。
读口诀:一尊大佛fff
(4)开小火车认读,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2.识记形。
(1)你会想什么办法记住声母f?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
——f像个朝上的雨伞伞柄。
——f像个拐杖。
(5)你能编个口诀记住f吗?
像个拐杖fff;
◎学习任务五 学习书写mf
1.学习书写m。
(1)出示四线三络中的m,学生观察,说一说:声母m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指名交流,明确:
——m两笔写成,占中格。
——竖要写直,占满中格。
——两个桥洞要写得一样大。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m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书写指导:m三笔写成,占中格。先写竖,依次写两个左弯竖,竖都是笔直的。注意m左右两部分一样大。弯竖起笔都在竖上。
(3)学生一边观察教师范写,一边书空。
(4)学生描红,然后练写,教师巡视。
(5)学生互相评价,修正。
2.学习书写f。
(1)出示四线三络中的f,学生观察,说一说:声母f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指名交流,明确:
——f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
——右弯竖的竖要写直,右弯不能顶住上线。
——短横在二线靠下一点。
(2)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f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书写指导:f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先写右弯竖,起笔中上格,不能顶住上线;再写短横,短横写在比第二条线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3)学生一边观察教师范写,一边书空。
(4)学生描红,然后练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5)学生互相评价,修正。
◎学习任务六 认读音节,学习“爸、妈”
(一)认读音节,巩固方法。
1.出示:
mā má mǎ mà mō mó mǒ mò mī mí mǐ mì
mú mǔ mù fā fá fǎ fà fó fū fú fǔ fù
(1)教师教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
(3)小老师带读,其他学生跟读。
(4)开火车认读,纠正读音。
注意: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习惯边拼读边划声调。
(5)游戏激趣,巩固拼读。
我读你认:教师念音节,学生上台指读相应的音节,其他学生跟读。如,师读大米的米,学生上台边指mǐ,边读;读对,其他学生跟读,读错,其他学生指出来,重新读。
2.你还知道哪些词语里含有这些音节吗?试着说一说。如:
妈妈麻花木马骂人摸人磨刀涂抹墨水猫咪谜宫大米蜜蜂模样母鸡木头发射竹筏魔法头发佛像皮肤扶起抚摸富有
(二)看图学词,识字“爸、妈”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指名交流,反馈:
爸爸、妈妈挽着手在走路;两个孩子在玩气球。
2.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爸、妈”,你认识这两个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
——在课外书里认识的。
——妈妈教的。
(2)出示爸爸妈妈的音节。学了拼音,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认识这两个字。指名学生拼读音节。同桌互相拼读。
(3)指名学生拼读词语,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指名交流,反馈明确:“爸爸”“妈妈”叠词,第二个字读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音变,念得又轻又短,叫作,也叫“轻音”。
(4)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第二个字读轻声?
爷爷、奶奶、姐姐、妹妹、哥哥、弟弟;桌子、椅子;花儿……
(5)开火车认读“爸”“妈”。
3.试着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爸爸爱( ),妈妈爱(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
◎回顾巩固,总结全文
1.学了拼音,可真有用啊。你看,我们可以读词语啦!出示
fǔ mō mì mì pó po fù mǔ
抚摸 秘密 婆婆 父母
bó bo pù bù mā bù mùmǎ
伯伯 瀑布 抹布 木马
2.今天,我们学习了声母bpmf和单韵母相拼,可以拼出汉字拼出词语。回家后,小朋友们试着找一找,家里哪里有这些音节代表的词语?读给爸爸妈妈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