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新版人音版音乐新版·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音乐)教学设计设计人: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 可爱的动物 课时 第四课时课题名称 《咏鹅》 感知 音的长短 页码 42页核心 素养 目标 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咏鹅》,能编创适合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有韵味地朗诵古诗《咏鹅》,并采用古诗诵读和表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演。 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能探索和表现 "音的长短"。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咏鹅》。教学难点 结合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表演。思政渗透点 在唱与动中感受大白鹅的姿态之美。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学习自信心。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已经初步感知到声音的长短,本课时继续引领学生从生活中的自然音响出发,发现和获取音乐经验 ——"音的长短"。教学准备 图形谱、多媒体课件、木鱼、碰钟等。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故事,提出问题 —— 寻找今天的动物朋友。 学生:看图听故事,了解骆宾王与《咏鹅》,找出动物朋友 —— 大白鹅。 设计意图:故事激趣,学生在故事中找出动物并复习古诗。 (二)古诗新韵,诵读《咏鹅》 音乐伴奏,有感情地诵读 教师:播放《咏鹅》的伴奏音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鹅》。 学生:在《咏鹅》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轻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鹅》。 木鱼伴奏,有节奏地诵读 教师:播放木鱼伴奏的诵读视频,找出读时的不同之处;播放木鱼演奏视频,复习木鱼演奏动作;出示教科书 "读一读,拍一拍" 中的节奏图谱,引导学生在木鱼伴奏下有节奏、有强弱地诵读歌词。 学生:说出乐器伴奏和节奏上的不同;左手空心握拳,右手食指敲击,复习木鱼的演奏方法;对照节奏图谱敲击木鱼,按强弱和节奏诵读歌词。 设计意图:从有韵味地诵读,过渡到有节奏地诵读,采用两种不同的诵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韵律。 (三)聆听歌曲 完整聆听,感受大白鹅的姿态 教师:播放《咏鹅》视频,请学生观察大白鹅的优美姿态。 学生:观察视频中大白鹅有哪些姿态。 复听歌曲,随着旋律图谱划旋律线 教师:出示大白鹅姿态勾勒出的旋律图谱,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划旋律线。 学生:在旋律图谱的指引下,听音乐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高低起伏。 随音乐默唱,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教师:播放歌曲,提醒学生找出诗词在歌曲中重复了几遍?歌唱的旋律是不是一样? 学生:聆听歌曲并默唱,找出歌词和曲调的相同部分。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歌曲,从大白鹅的具象形态转化为旋律线,符合低学段学生学习特点,通过随歌曲默唱,感受旋律的重复与变化 (四)学唱歌曲 听唱法模唱歌曲 教师:示范柔和轻声模唱的方法,在范唱音乐中与学生一起模唱。 学生:学习用耳朵听音乐,嘴巴轻声模唱,在老师的带领下模唱歌曲。 划旋律线唱歌词 教师:带领学生边划旋律线边对照歌词演唱,提示 B 段旋律的高低起伏变化。 学生:与老师一起划旋律线对照歌词演唱,声音与旋律线的起伏变化保持一致。 加入碰钟为歌曲伴奏 教师:播放加入碰钟的音频,请学生找出碰钟加入之处,并用模拟演奏的方式边唱边奏。 学生:找出碰钟演奏部分及位置,在范唱、范奏中边唱边奏。 设计意图:遵循听觉为先,采用听唱法模唱、对照歌词唱的方式熟悉歌曲,并在复习碰钟伴奏中强化对歌曲的记忆,达成学会歌曲的目标。 (五)编创动作,表演唱 小组合作,编创动作 教师:分组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大白鹅的姿态。 学生:小组合作编创动作,在 "曲项向天歌"" 浮绿水 ""拨清波" 加入动作进行表现。 小组表演,综合性艺术表演 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诵、乐器伴奏、律动等方式分组练习并表演;引导学生从演唱声音、表演形式的角度,对自己和同伴的表演进行评价。 学生:分三个小组上台进行展示,开展自评和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对歌曲进行编创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意表现能力;将生活中观察到的大白鹅动作转化为体态律动进行表演,加深生活与艺术的关联;在综合性表演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增强自信;在自评与互评中,学习评价歌唱与表演的方法。 (六)感知 "音的长短" 听一听,画一画 师:请大家听口哨的短音和长音,听到短音踏步,听到长音坐下来。 生:跟随教师口哨命令做活动。 师:出示长音短音的图形谱。 长音:— 短音: 听一听,学一学 师: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辨别音的长短。(参见教科书第 41 页能力进阶 1) 生:用动作表现音的长和短。(钟声、火车鸣笛声、汽车喇叭声等) 师:请大家看卡片中的图形,用 "滴" 的声音表现出来。(参见教科书第 41 页能力进阶 2)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长短的声音呢?请你模仿一下。 玩一玩,念一念,奏一奏 师:请大家听一听,打击乐器的声音长短一样吗? 生:听辨响板、碰钟、木鱼发出的不同声音,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与图形谱的对照,发现生活中不同长短的声音,再从生活经验到探索乐器音色,帮助学生深入感知音的长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设计意图:故事激趣,学生在故事中找出动物并复习古诗。 设计意图:从有韵味地诵读,过渡到有节奏地诵读,采用两种不同的诵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韵律。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歌曲,从大白鹅的具象形态转化为旋律线,符合低学段学生学习特点,通过随歌曲默唱,感受旋律的重复与变化 设计意图:遵循听觉为先,采用听唱法模唱、对照歌词唱的方式熟悉歌曲,并在复习碰钟伴奏中强化对歌曲的记忆,达成学会歌曲的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对歌曲进行编创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意表现能力;将生活中观察到的大白鹅动作转化为体态律动进行表演,加深生活与艺术的关联;在综合性表演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增强自信;在自评与互评中,学习评价歌唱与表演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与图形谱的对照,发现生活中不同长短的声音,再从生活经验到探索乐器音色,帮助学生深入感知音的长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板书设计《咏鹅》+ 音的长短 1. 唱 / 诵《咏鹅》:听唱法、乐器伴奏 2. 感音的长短:辨声、仿声、用乐器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