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免疫失调课件(28张2个视频)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免疫失调课件(28张2个视频)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免疫失调
免疫调节
问题探讨
讨论
生活中,我们有时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后,会发生腹泻、腹痛、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耐;有的人吸入花粉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据统计,全世界20%~40%的人被过敏问题所困扰。
你还知道哪些过敏现象?
上述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有什么关系?
提示:药物过敏(如青霉素过敏、链霉素过敏)、呼吸道过敏(如花粉过敏、尘螨过敏、毛屑过敏)、消化道过敏(如食用鱼、虾、蟹、蛋、奶导致的过敏性肠胃炎)、皮肤过敏(如荨麻疹、湿疹)。
提示:从本质上说,过敏反应就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发生的一种免疫反应。
花粉过敏
过敏反应
含 义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过敏原
定义: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
举例:鱼、虾牛奶、蛋类、花粉、花生、室内尘土、磺胺、奎宁、宠物的皮屑,棉絮等都是(或含有)过敏原。
过敏反应
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
过敏原
浆细胞
B细胞
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
组织胺等物质
细胞 释放
刺激
抗体
再次侵入,与抗体结合
活化
产生
吸附
导致
引起
过敏反应的机理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特点
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
许多过敏反应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预防与治疗
预防:找出过敏原(可由医生通过医学方法检测)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治疗:出现过敏症状的人,应当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
1.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一种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全世界20%~40%的人被过敏问题困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只有在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才会产生相应抗体
B.花粉、海鲜、动物的毛屑等物质都可能导致过敏
C.过敏反应具有遗传倾向,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D.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严重地损伤组织
课堂检测
A
课堂检测
2.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的示意图(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过敏的人B细胞上
有识别该过敏原的膜受体
B.过敏反应的发生涉及体
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过敏反应症状出现在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的情况下
D.应用抗组胺类的药物可以缓解过敏反应的症状
B
免疫失调
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的“非己”物质会产生免疫反应,对自身物质会不会也有“敌我不分”的情形呢?
思考
自身免疫病
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称为自身免疫病。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的成分发生反应。
一般情况
特殊情况
自身免疫病
某种
链球菌
特定蛋白
结构相似
抗原M
表面
心脏瓣膜
免疫系统
感染
风湿性心脏病
损伤
攻击
攻击
举 例
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举 例
示手部关节
左:正常
右:畸形
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
红斑狼疮
举 例
特点: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病程可有缓解和发作交替进行。大多见于年轻女性,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5‰。
症状: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胞减少等。
病因:尚未清楚,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治疗:病因不明给该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缓解病情非常重要。
课堂检测
D
3.已知某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中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该病多发于青少年。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1型糖尿病属于人体的一种自身免疫病
B.注射胰岛素可以缓解1型糖尿病的症状
C.患者体内胰岛B细胞上可能有类似抗原的结构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受下丘脑和垂体的直接调节
课堂检测
4.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
中的自身免疫病
B.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
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D.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D
免疫失调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会出现低下甚至丧失的情形呢?
思考
免疫缺陷病
含 义
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种 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产生: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
举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数
产生: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
举例:如艾滋病(AIDS)
免疫缺陷病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病因:是由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
特点:患者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存在严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缺陷,任何一种病原体感染,对他们都是致命的。
视频来源于网络资料
【思考·讨论】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结构:
病毒包膜:来源于病毒最后所在的宿主细胞
外壳:保护内部核酸(RNA)的蛋白质外衣
逆转录酶:两个拷贝,能够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将RNA转化成DNA
核酸:包含两条相同的RNA链,是复制更多病毒的遗传物质
表面蛋白:能使HIV和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
艾滋病(AIDS)
【思考·讨论】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潜伏期2~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期间:
HIV迅速增殖,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抗体。
随着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艾滋病(AIDS)
时间/年
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
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和HIV的数量/(个·mm-3)
免疫缺陷病
HIV病毒的增殖
视频来自网络
【思考·讨论】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艾滋病(AIDS)
症状:感染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最终患者死于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讨论
HIV攻击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为什么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因为辅助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它被攻击之后,免疫系统就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所以最终患者会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思考·讨论】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艾滋病(AIDS)
检测:HIV迅速增殖刺激机体分泌抗HIV的抗体,直到艾滋病病发时。这是目前HIV检测的重要依据。
治疗:
方法:目前没有找到根治HIV感染的有效方法,大多数的治疗方法是控制和降低感染者体内HIV的数量,如用多种抗病毒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原则:目前,我国对所有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实行“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并遵循自愿的原则。
【思考·讨论】HIV的感染与艾滋病的治疗
讨论
“发现就治疗,而且免费”有目有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目的是有效地降低艾滋病的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也为“到2030年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终结艾滋病”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这样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由于治疗艾滋病非常困难,人群对HIV普遍易感,所以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请谈谈应该如何预防艾滋病。
提示:关于如何预防艾滋病,教材正文最后有总结,而且在“科学·技术·社会-HIV与艾滋病”这篇文章中也有涉及,此处从略。
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AIDS)
传播途径:
主要有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AIDS)
预防:
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
避免注射吸毒;
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5.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IV侵入机体后,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
B.HIV侵入机体后,B细胞和T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
C.HIV包含两条相同的RNA链,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D.HIV的包膜由自身遗传物质控制,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课堂检测
D
6.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HIV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具有攻击作用,所
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
B.HIV数量与辅助性T细胞浓度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课堂检测
D
免疫过强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实质:
预防:
实质:
免疫过弱
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例如:艾滋病
例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传播方式: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关爱艾滋病病人
本节小结
免疫系统对外界无害物质发生免疫反应
避免接触过敏原
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