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第1课时增强安全意识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第1课时增强安全意识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第1课时 增强安全意识
课程标准 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具有安全意识,具备维护社会安全的基本技能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 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及他人安全,培养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情感,形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责任意识:明确个人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包括对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视,以及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法治观念: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将规则意识转化为防范风险的具体行动 道德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形成自觉维护公共安全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 2.增强安全意识的做法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行人闯红灯致电动车车主被轧身亡
教师补充:行人闯红灯过马路,造成骑电动车的受害人摔倒,进而被轿车碾轧致死。法院判定轿车司机无刑责,闯红灯的行人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半。
教师提问:你觉得法院的判定合理吗?请你从生命安全的角度,谈谈你从这个案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法院的判定是合理的。所有的交通参与人员,都要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增强安全意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时。
一、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67“生活观察”,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言行?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第一位和第二位同学的想法都是错误的,都是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第三位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2.教师提问:查找学校、博物馆、公共交通工具等不同场所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提示语,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自由发言并分享。
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并带领学生一起认识常见图标及含义。
3.展示图片——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故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说说以上图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4.教师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第五十八条 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五十九条 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说说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些规则和要求是对我们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能有效地保护我们。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5.教师归纳: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
(1)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2)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二、如何增强安全意识?
1.教师展示:
2004年12月26日,一个女孩在海滩玩着沙子,她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她马上警觉起来,识别出这是海啸突袭的危险预兆,她立即告诉了母亲。随后妈妈和工作人员,火速让海滩上的一百多名游客撤离到了安全地带。就在游客离开海滩不到几分钟,十几米高的海浪突然朝岸边袭来。但万幸的是,因为有了这名叫蒂莉的女孩,这个海滩成为这场海啸中少数几个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海滩之一。面对海上出现的凶兆,一直与海为伴的海滩工作人员没有发现,渔民没有发现,一个孩子却发现了。
教师提问:材料中女孩的行为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2.展示材料:
攀爬行驶的三轮电动车:2024年2月23日,海南省某乡村路段,3名学生攀爬上一辆行驶的三轮电动车乘坐,其中2名学生不慎摔落,导致1人死亡、1人受伤。 中国游客在印尼火山坠亡:2024年4月20日,一名中国游客在印度尼西亚伊真火山拍照时从约75米高的悬崖边坠亡。 因涨潮被困:2024年10月19日,四名初中生在江苏双山岛,跨越挡浪墙进入江边临水区域,因涨潮被困,最终两名少年不幸溺亡。
教师提问:这几个案例带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3.观看视频——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骑行安全知多少。思考:这对我们增强安全意识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
4.展示图片——安全标志
教师提问:上面规则和图片提醒我们要树立哪种意识?
学生回答:要树立规则意识。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诸多“禁令”看似是对我们的限制,其实是对我们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5.教师展示:假期将至,学校给同学们发了一份安全提示。
(1)不食用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食品,不食用变质、过期食品。 (2)不攀爬窗户和阳台护栏,不往窗外扔东西,不在窗台和护栏边沿摆放可能坠落的物品。 (3)不爬野山,不游野泳,不去尚未开发、开放的景点旅游。 (4)严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不乘坐无牌、无证、超载、超速等非法营运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不携带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不轻信网友,更不要擅自与网友会面;注意防范游戏充值诈骗、冒充好友诈骗等情形。
教师提问:上面材料提醒我们要树立哪种意识?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增强风险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们要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远离危险,方能平安生活。
教师归纳:如何增强安全意识?
(1)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2)我们要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3)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我们要能够察觉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碰触一些危险的领域。远离危险,方能平安生活。
本节课以“安全”为主线,通过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掌握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强化“生命至上、规则为先”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形成“知风险、守规则、护他人”的责任意识,提高防护能力,维护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