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八课 生命可贵第2课时 敬畏生命课程 标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生命至上理念,认同党和国家在应对天灾人祸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导向 道德修养: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既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关怀他人生命,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了解与生命健康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义务 责任意识:强化对生命的使命感,主动承担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如关爱弱势群体、参与公共安全实践 教学重难点 1.为什么敬畏生命 2.怎样敬畏生命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烈士纪念日活动教师提问: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这昭示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百年来,烈士们以血肉之躯筑起”屏障,用无悔青春照亮黑暗,将“小我”融入民族存续的“大我”。从林觉民《与妻书》中“以天下人为念”的决绝,到黄继光挺身为盾的惊天一扑;从抗疫先锋白衣执甲逆行荆楚,到边防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 每一次向死而生的抉择,都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诠释。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怎么样敬畏生命?让我们走进本课。一、为什么要敬畏生命?1.教师提问:请谈谈敬畏的含义。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敬畏,通常是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产生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带有恐惧、尊敬的感受,是人们对一切他们视为神圣的事务的态度。2.教师展示:生命、权势、荣誉、美貌、地位比较示意图。教师提问:思考,你们会怎么给他们排序?学生可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生命是1,其他是0。生命本身是最根本、最宝贵的存在,而其他的一切,如财富、地位、荣誉、美貌等,都是建立在生命这个“1”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生命这个“1”,那么其他所有的“0”都将变得毫无意义。3.展示图片——汶川地震、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相关图片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63-64“生活观察”回答,看到这些场景,对你有何启发?学生可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生命是艰难和脆弱的)4.展示图片——逆火而行的消防英雄、接力守护早产儿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危险来临时,有人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逆行”?这带给你哪些启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当人们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5.教师归纳:为什么要敬畏生命?(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二、如何敬畏生命?1.教师提问:你知道全国消防日是哪一天吗 你知道2024年消防宣传月的主题吗 学生可自由回答。教师总结:11月9日。11月是消防宣传月,2024年消防宣传月的主题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2.教师展示:材料一 那天,小明偶然听到医生告诉爸爸,奶奶的病情严重,没法再治疗了。小明听后心里很难受。不久奶奶去世了,小明更加悲伤了。 材料二 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教师提问:结合材料,从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这对我们有何启示?学生分组讨论作答。教师总结: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64“探究与分享”,结合图片思考,这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关爱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4.播放视频——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江西火灾作出重要提示教师提问:说说怎样理解生命至上。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5.教师展示:教师提问:阅读材料,谈谈你的感想。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6.教师归纳:如何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崇高的和神圣的,我们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自觉敬畏生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