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第2课时 提高防护能力课程标准 了解在不同级别下的社会管控措施和个人行为要求,遵守政府的规定,做好自我防护,维护社会安全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价值的不可逆性,掌握有效应对灾难的方法,形成科学的自救与救他能力 健全人格:结合生活观察和实践活动,体会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增强面对困境时的心理韧性 责任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如急救技能、避险逃生方法),树立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2.了解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图片和问题导入:展示图片——各种人为和自然突发事件教师提问:面对上述突发事件,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增强安全意识,还应该提高防护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防护能力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如何提高防护能力?(一)提高危险预判能力1.教师分别设置丛林(绿意背后的未知挑战)、海滩(浪花之下的潜在危机)、雪地(纯白世界的隐藏风险)等场景,和同学们开展课堂互动。2.教师讲述:假如你是荒野风险侦查员,通过观察,发现有如下迹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加长、加宽;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井水、泉水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能嗅到异常气味;不时能听到岩石撕裂、摩擦、碎裂的声音。教师提问:通过分析,推测大概率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地震、滑坡。3.教师讲述:你通过观察,发现有如下迹象:乌云密布、风速增大、蚂蚁搬家、燕子低飞、蚯蚓出来活动。教师:通过分析,推测大概率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暴雨或者雷电。4.教师讲述:你通过观察,发现有如下迹象:雷雨停止,能见度良好;卷云出现;海边波涛汹涌的长浪靠近;海鸣声响逐渐增强;风向转变、出现特殊晚霞。教师提问:通过分析,推测大概率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台风。5.教师讲述:你通过观察,发现有如下迹象:有白色泡沫、浑浊泥沙等集中漂离岸边并流向深水的相对平静水域;白浪线断开或者是浪花向外翻滚,两侧浪花滚滚,中间相对平静;海水颜色与两侧不同。教师提问:通过分析,推测海水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总结:出现了离岸流现象。6.教师讲述:你通过观察,发现有如下迹象:冰面薄厚不匀或有裂缝;冰面的承重能力未知且无安全保障设施。教师提问:通过分析,推测将会发生什么意外。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总结:冰面滑倒或者溺水。7.教师提问:通过上述互动内容,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在生活中,我们要提高危险预判能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二)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1.教师展示:“地震时,乘坐电梯更快”“地震时,跳楼逃生”“泥石流来临,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泥石流来临,顺着泥石流方向跑”四种做法及相关图片。教师提问:判断上述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地震时,乘坐电梯更快”做法错误。理由:地震容易导致供电系统瘫痪,因此不能乘坐电梯。“地震时,跳楼逃生”做法错误。理由:跳楼不是逃生,是丧失生还机会。“泥石流来临,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做法正确。理由:泥石流来临,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可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泥石流来临,顺着泥石流方向跑”做法错误。理由:顺着方向更容易被冲走,应向两侧高地逃离。2.教师展示:地震逃生要点和如何防范滑坡和泥石流相关图片。3.教师:请一位同学示范地震来临时的避险姿势,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点评。教师总结:地震来临时,如果不能立刻撤离到安全空旷区域,可就近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如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并蹲下保护好头部,防止被楼板、墙体砸伤。4.观看视频——正确应对离岸流。5.展示图片——盲目救援溺水人员教师提问:这样的做法合理吗?正确救援溺水人员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不带任何工具,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盲目施救,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正确方法:(1)首先立刻大声呼救,让更多人参与急救,同时拨打120,让专业急救人员尽快到达现场。(2)在溺水者还清醒时,提供漂浮物和拉扯物,如木板、绳子、树枝等。不会游泳者,千万不可下水救人,即使会游泳,也不要盲目下水。(3)对于还在挣扎的溺水者,营救者要告诉他保持冷静,同时要防止被其抱住,通常采用从后部接近的方法。首先将溺水者头部托出水面,尽快使其呼吸空气。教师归纳:我们要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6.教师提问:临危不惧,急中生智的小天才们,恭喜你们成功通过本关卡,下面请结合你的通关感悟,谈谈关于这个话题的感悟:“应对灾难,日常预防与紧急救援,哪个更重要?”学生回答:日常预防比救援更为重要!(三)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1.观看视频——防护知识科普;拥挤踩踏事件的预防与自护。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说说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2.教师归纳:如何提高防护能力?(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本节课围绕“提高防护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掌握风险预判、应急避险(如地震逃生、防止踩踏)等实用技能,并强化“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提高紧急避险和逃生能力、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防护能力,守护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