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登高》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杜甫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
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杜少陵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__________”这条主线,其诗歌风格基本上是“__________”,“三吏”和“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走进杜甫
论世---《登高》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已经56岁尚在夔州漂泊的杜甫写下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这首诗是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 4 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初读诗文
整体感知
任务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积累字词
给形近字注音:
渚( )清 霜鬓( )
诸( )位 发髻( )
姓褚( ) 鬃( )毛
zhǔ
bìn
zhū
zhū

zōng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整体体会
古代诗歌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起”:即起句,紧承诗题。一种是以情感表达(抒情议论)切入,一种是以景物描写(写景叙事)切入。景物描写: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承”:即承句,紧承上句(上联),对引出的事物进行较为具体的记叙与描写。
“转”:即转句,内容转折或者递进,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丰富内容,开拓境界。
“合”:即结句,对全诗具有收束作用,并传达出某种情感主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初读感知
2、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景
抒情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任务二:走进诗歌 品味鉴赏
2、诗中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景物?营造了出怎样的氛围?
景物:急风、高天、猿、沙渚、鸟、落木、长江
意境:苍凉肃杀、空旷寂寥、凄清萧瑟
走进诗歌
品味鉴赏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四句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任务二:走进诗歌 品味鉴赏
①动静结合
②俯仰结合
③视听结合
④对比
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①时空
——远近、俯仰、上下、早晚四季变化等
②感官
——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③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④虚实
——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⑤正侧
——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
⑥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等
知识补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思考:律诗首句被称为“起”句此句或以景起,或以事起,紧扣标题,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等作用。好的开头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思考本联的在全诗中的作用。
该句以写景入笔,写登高所见之景,用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内容),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情感)
精读赏析
某一联在诗中的作用,试简要分析?(通用答题模板)
1.在内容上,主要描写/叙述了……(概括内容)
2.在结构上,它起到了……的作用。
首联:点题、统领全诗、为下文作铺垫
颔联:紧承首联、为后文抒发……作铺垫。
颈联:转折、变换角度、由景入情
尾联:总结全诗、呼应开头
3.在情感上,奠定全诗()的基调;(首联)
它渲染了……气氛;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4.在手法上,运用了……的艺术手法,使得……(分析艺术效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承接上句继续对三峡秋景展开描写,“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内容)既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肃杀气氛,(情感)也为后面抒发老病孤愁之情做了铺垫。(结构)
精读赏析
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考本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采用了叠词与对偶的修辞手法,分别从仰视与俯视的视角写出了夔州秋景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象,也隐隐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精读赏析
请赏析本联。
答题思路:手法+内容分析+情感
经典赏析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把“落木”改成“落叶”,行不行?为什么?
参考:相比较“落叶”,“落木”更加沉重,木给人干枯之感,树叶早已没有生命,颜色是枯黄衰败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何况是无边无际的落叶从空中飘零,营造出更加悲凉的氛围。这样自然让人联想到诗人飘零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生活。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
作客
悲秋
多病
登台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一悲:羁旅之苦
二悲:常年漂泊
三悲:荒凉悲苦
四悲:远离故土
五悲:渺小无助
六悲:孤独无依
七悲:多病缠身
八悲:身已衰老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万里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含有八重意思,即八重悲,你能读出几层?
精读赏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的颈联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结构)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情感)
律诗的颈联被称为“转句”,“转”是结构上的转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请思考本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走进诗歌
品味鉴赏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作者只能借酒消愁,可是为什么要新停浊酒杯呢?
①作者自己身体多病,不能多喝酒;
②浊酒指浑浊的酒,一般为低劣的酒,暗示了诗人身世艰难,处境潦倒落魄。这杯浊酒更能传达诗人面对时世艰难、民生艰难时,那种深重的恨,就如诗句所说“艰难苦恨繁霜鬓”,如此看来,浊酒道出的是人生,是时世,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
走进诗歌
品味鉴赏
2.尾联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艰难”既形容诗人自身的困窘生活(如漂泊、疾病、生计艰难),也暗含对国家动荡、时局艰危的感慨。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其个人遭遇与国运紧密相连,二者无法割裂。
(2)“苦恨”中“苦”意为“极”,“恨”指遗憾而非怨恨。诗人遗憾自己因年老多病、双鬓斑白而无法实现报国之志,深层体现了他心系家国却无力回天的悲怆。
风、天、猿
思乡之情
渚、沙、鸟
孤独之感
落木、长江
羁旅之愁
情景交融

多病之哀
壮志未酬

忧国忧民
登高

总结
风、天、猿
登高
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情景默写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与顽强抗争的精神。
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 。
3.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4.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理解默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