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杜甫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知人论世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杜少陵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__________”这条主线,其诗歌风格基本上是“__________”,“三吏”和“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史诗圣忧国忧民沉郁顿挫走进杜甫论世---《登高》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已经56岁尚在夔州漂泊的杜甫写下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这首诗是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 4 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初读诗文整体感知任务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积累字词给形近字注音:渚( )清 霜鬓( )诸( )位 发髻( )姓褚( ) 鬃( )毛zhǔbìnzhūzhūjìzōng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整体体会古代诗歌章法结构——起承转合“起”:即起句,紧承诗题。一种是以情感表达(抒情议论)切入,一种是以景物描写(写景叙事)切入。景物描写: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基调,揭示主题。“承”:即承句,紧承上句(上联),对引出的事物进行较为具体的记叙与描写。“转”:即转句,内容转折或者递进,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丰富内容,开拓境界。“合”:即结句,对全诗具有收束作用,并传达出某种情感主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起承转合初读感知2、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凄楚悲伤痛苦孤独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写景抒情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划分层次?任务二:走进诗歌 品味鉴赏2、诗中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景物?营造了出怎样的氛围?景物:急风、高天、猿、沙渚、鸟、落木、长江意境:苍凉肃杀、空旷寂寥、凄清萧瑟走进诗歌品味鉴赏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前四句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任务二:走进诗歌 品味鉴赏①动静结合②俯仰结合③视听结合④对比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①时空——远近、俯仰、上下、早晚四季变化等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⑤正侧——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等知识补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思考:律诗首句被称为“起”句此句或以景起,或以事起,紧扣标题,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等作用。好的开头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思考本联的在全诗中的作用。该句以写景入笔,写登高所见之景,用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内容),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情感)精读赏析某一联在诗中的作用,试简要分析?(通用答题模板)1.在内容上,主要描写/叙述了……(概括内容)2.在结构上,它起到了……的作用。首联:点题、统领全诗、为下文作铺垫颔联:紧承首联、为后文抒发……作铺垫。颈联:转折、变换角度、由景入情尾联:总结全诗、呼应开头3.在情感上,奠定全诗()的基调;(首联)它渲染了……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情感。4.在手法上,运用了……的艺术手法,使得……(分析艺术效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承接上句继续对三峡秋景展开描写,“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内容)既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肃杀气氛,(情感)也为后面抒发老病孤愁之情做了铺垫。(结构)精读赏析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考本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采用了叠词与对偶的修辞手法,分别从仰视与俯视的视角写出了夔州秋景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象,也隐隐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精读赏析请赏析本联。答题思路:手法+内容分析+情感经典赏析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把“落木”改成“落叶”,行不行?为什么?参考:相比较“落叶”,“落木”更加沉重,木给人干枯之感,树叶早已没有生命,颜色是枯黄衰败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何况是无边无际的落叶从空中飘零,营造出更加悲凉的氛围。这样自然让人联想到诗人飘零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生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作客悲秋多病登台作客常作客悲秋常作客万里悲秋常作客登台独登台百年多病独登台多病独登台一悲:羁旅之苦二悲:常年漂泊三悲:荒凉悲苦四悲:远离故土五悲:渺小无助六悲:孤独无依七悲:多病缠身八悲:身已衰老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万里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含有八重意思,即八重悲,你能读出几层?精读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的颈联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结构)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情感)律诗的颈联被称为“转句”,“转”是结构上的转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请思考本联在全诗中的作用。走进诗歌品味鉴赏(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作者只能借酒消愁,可是为什么要新停浊酒杯呢?①作者自己身体多病,不能多喝酒;②浊酒指浑浊的酒,一般为低劣的酒,暗示了诗人身世艰难,处境潦倒落魄。这杯浊酒更能传达诗人面对时世艰难、民生艰难时,那种深重的恨,就如诗句所说“艰难苦恨繁霜鬓”,如此看来,浊酒道出的是人生,是时世,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走进诗歌品味鉴赏2.尾联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艰难”既形容诗人自身的困窘生活(如漂泊、疾病、生计艰难),也暗含对国家动荡、时局艰危的感慨。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其个人遭遇与国运紧密相连,二者无法割裂。(2)“苦恨”中“苦”意为“极”,“恨”指遗憾而非怨恨。诗人遗憾自己因年老多病、双鬓斑白而无法实现报国之志,深层体现了他心系家国却无力回天的悲怆。风、天、猿思乡之情渚、沙、鸟孤独之感落木、长江羁旅之愁情景交融景多病之哀壮志未酬情忧国忧民登高理总结风、天、猿登高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情景默写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与顽强抗争的精神。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3.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4.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理解默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