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第1课时树立法治意识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六课第1课时树立法治意识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第1课时 树立法治意识
课程标准 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道德修养:感悟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解法治意识是公民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会用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健全人格:通过法治案例学习和情景模拟,培养理性平和、尊重规则的处事态度;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治方式化解冲突、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避免极端化行为 责任意识:明确青少年在法治社会中的双重角色(受益者与参与者),增强主动参与法治建设的责任感;树立“法治建设有我”的担当精神,通过宣传法律知识、践行法治行为,成为法治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
教学重难点 1.树立法治意识 2.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视频和材料导入:
阅读教材P46“生活观察”,并观看视频——网民侮辱消防烈士被提起诉讼,思考:(1)曾某的行为给你什么警示 (2)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2)通过宣传法治知识,让人民学法懂法,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现在,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了解如何树立法治意识。
一、法律的内涵、重要性及要求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法律的了解。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内涵)(2)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重要性)(3)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要求)
二、怎样树立法治意识?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法律意识是什么?(2)谈谈你对法律权威的认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教师展示:
国务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2024年12月23日,国务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李强监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国务院任命的35个部门和单位的45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 宣誓后,国务院总理李强作了讲话。他强调,要把铮铮誓言牢记在心,用不懈的奋斗去践行,用不凡的业绩去兑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维护宪法权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恪守法治精神,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始终做到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自觉接受监督,做反腐倡廉的表率。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47“相关链接”,思考:怎样树立法治意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敬畏和信仰法律。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48“探究与分享”,回答: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答案提示:(1)学生按实际情况回答即可。(2)参加这些活动,都是学习法律、践行法治的表现,可以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我们的法治素养。
教师总结: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教师展示:
男子误以为到站强行下车被罚 2024年10月29日,刘某乘坐G8298次列车从上海站前往苏州站出差,上车后睡着。列车途经昆山南站停靠时,睡得迷迷糊糊的刘某误以为已经到苏州站,急忙准备下车。然而此时车门正在关闭,情急之下他伸手挡住车门,导致车门被弹开无法正常关闭,造成列车晚点。 最终,刘某被上海铁路警方依法处以行政罚款1000元。
教师提问:观看视频——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提示:要有法治意识,自觉守法。
教师总结: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5.知识点总结:怎样树立法治意识?
(1)敬畏和信仰法律。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
(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一方面,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树立法治意识要求我们尊重法律权威、严守规则底线,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理性解决矛盾。作为青少年,应从日常小事做起,如遵守校规、诚信待人,逐步培养对法律的敬畏感和认同感。只有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共同营造人人守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良好社会环境,助力国家长治久安与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