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第十二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第1课时 认识国家安全课程标准 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知道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总体国家安全观,初步树立国防意识,增强忧患意识 道德修养: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提升家国情怀的素养 法治观念:认识国家安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健全人格: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责任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教学重难点 1.国家安全的含义 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频导入:教师展示:视频《你认为的国家安全是什么》。教师提问:结合视频请你说说,你认为的国家安全是什么?教师总结: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那么,什么是国家安全?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时。一、国家安全的含义1.教师展示:有关旧中国的图片。教师展示: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材料。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你阅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2.教师提问:什么是国家安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国家安全的含义。)国家安全是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重视国家安全?)1.教师展示:那年那兔的片段及相关视频的截图。教师提问:观看视频,你认为国家安全和我们个人生活有关吗?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2.教师展示:遇到战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图片。教师提问:同样遇到战乱,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境遇。这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泰民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3.教师展示:“辽宁舰”、歼-20隐形战斗机等图片。教师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材料。教师提问:从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4.阅读教材P103“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以上图片,谈谈国家安全对于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5.教师归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③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泰民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三、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教师展示:生物入侵、窃取国家机密等图片。教师提问:(1)你还能找到哪些危害国家安全的实例?(2)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展示: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等图片。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阅读教材P105“相关链接”,思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本课介绍了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涵盖政治、军事、网络、生态等多个领域。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不在网络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保护好个人及家庭隐私,遵守法律法规,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学校或公安部门报告。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