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第1课时维护秩序靠规则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第1课时维护秩序靠规则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
第1课时 维护秩序靠规则
课程标准 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行,保证人们安居乐业,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道德修养: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法治观念:认识到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健全人格:培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来维护秩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责任意识:通过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规则的作用 2.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秩序的
材料导入:
展示图片——混乱拥挤和井然有序两组图片,提问:对比两组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第二种,更有秩序。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我们能够感受到遵守规则和维护秩序的重要性,我们都喜欢在井然有序的环境中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节课,了解如何维护秩序。
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概括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学生回答。
答案提示: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状态。种类: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交通秩序、生产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2.展示图片——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各行其道、读者在图书馆安静读书学习,提问:(1)这些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秩序?(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依次为公共场所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如果没有秩序,这些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无法正常运行,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也会受到损害。
二、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1.展示图片——战乱地区的相关图片,提问:结合图片,说一说你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大家都不愿意生活在这样无秩序、不安全、生存与发展无保障、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的环境里。(2)理由: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2.展示材料:
谈起社会治安的变化,家住某街道的居民老李感触颇深。几年前,他经营的一家五金店不时被小偷“光顾”。自从公安机关加大治安管理力度后,他的五金店从未失窃过。近年来,该地区全力打造“平安家园”。公安部门以网格化巡逻为基本格局,建成了覆盖全城的街面防控网,防控效果显著。与老李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说: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健全了,现在即使一个人深更半夜回家也很安全。
思考:小区居民们为什么越来越有安全感?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3.观看视频——行人闯红灯致电动车车主被轧身亡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有序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安全、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概括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
学生回答。
答案提示: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种类:社会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其中,道德和法律是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2.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规则?在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道德规则。如:公共场所张贴的各类宣传标识,节约用水、爱心专座等。(2)纪律规则。如:各种规则、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音乐室使用规则等。(3)法律规则。如: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规定,民法典、食品安全法等。
四、社会规则的作用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27“探究与分享”,谈谈社会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学生回答。
答案提示: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2.展示图片——在银行排队办业务,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去银行办理业务的人,在图中那种情况下,你是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28“相关链接”,思考:遵循“一米线”规则,对彼此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每个人既有快速办完自己业务的需要,又有获得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需要。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有助于尊重他人隐私,又能满足彼此的正当需求,还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4.教师提问:结合教材知识,对此,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五、社会规则如何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1.观看视频——民法典中关于高铁“霸座”行为的规定,思考:高铁“霸座”行为违反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违反了社会规则(法律方面)。
2.教师提问:结合教材知识,民法典中规定对“霸座”行为的处罚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为了维护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秩序,社会规则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从而使大家可以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不遵守社会规则,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会受到纪律的处罚、法律的制裁。(社会规则如何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知道的对违反社会规则的处罚措施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非强制性手段。
4.展示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思考:这说明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若违反规则则会付出代价,有序是一种美,规则也是一种美。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生活有序化的状态,不仅保障了人们安居乐业,也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行。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既已学习了规则,就要自觉遵守规则,为创建良好的社会秩序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