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第2课时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第2课时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课时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课程标准 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观念: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教学重难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图片和文字导入:
教师展示:大海的图片及相关文字。
教师总结:“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是身份的认同,更是责任的觉醒。从家庭到世界,从现实到网络,每个人都是社会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让我们以行动诠释:个体的微光,终将汇聚成照亮时代的星河。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教师展示:马克思的图片及他的话。
教师提问:如何定义“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要想定义一个人是谁,那就要尽可能完全地概括他的社会关系。
2.阅读教材P6“生活观察”,思考:(1)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2)结合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马克思的话,谈谈你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提问: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3.教师补充:六度空间理论。
4.阅读教材P6“探究与分享”,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身份?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在家里、在学校、在小区等图片及相关内容。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师补充: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5.教师展示:食品和书籍生产过程的图片。
教师提问:结合图片内容,说说人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6.教师展示:爱因斯坦的图片及语录。
教师提问: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我们的衣食住用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7.教师展示:赵小梅的事迹。
教师提问:赵小梅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教师提问:为什么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人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社会生活。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8.教师归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①人是社会的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③社会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通过学习本课时,同学们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社会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自身出发,以积极行动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