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素材风暴:http://www./
PPT模板:http://www./ppt/
AE视频:http://www./ae/
PSD素材:http://www./psd/
矢量素材:http://www./vector/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作者简介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作品:《杨成武军事文选》《忆长征》《杨成武回忆录》等。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终年93岁。
作品:《聂荣臻回忆录》等。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本文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
长征背景
长征的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背景介绍】
长征用具
文体知识
回忆录
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中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人物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
文体知识
回忆录分类
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1) 亲笔回忆录即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回忆录的主人公亲笔撰写个人回忆录。
(2) 口述回忆录,回忆录的主人公没有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等方式完成的回忆录。
理清思路
长 征 胜 利 万 岁 (1~8)
(9~20)
(21)
(22)
(23~31)
(32~46)
抵达吴起镇
歼灭追兵
消灭反动民团
胜利会师
偶遇邓小平同志
全军干部会议召开
长征胜利会师
参加全军干部会议
1.课文中说,红军“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根据课文内容,特别是毛主席的讲话,对长征的艰辛加以概括说明。
2.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3.概括长征胜利的意义。
忆峥嵘岁月,品革命豪情
回顾长征路:长征的艰苦卓绝表现在哪些地方?
从课文中寻找具体细节。
自然环境的恶劣
物质资源的匮乏
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路途的遥远
【资料链接】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习近平主席讲话)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
长征胜利及伟大意义
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形象 形象特点 写人手法
群体 形象 红军战士
个体 形象 邓小平
毛泽东
骁勇善战、有勇有谋
热爱人民与中国共产党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场面描写、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爱护战士、平易近人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分析个性鲜明的群体形象和个人形象。
雄才伟略,非凡的战略
眼光和远见卓识
语言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
1、感彩不同。
场面描写更加客观,很少参杂作者的感情,只是对于场景的客观描述,往往承上启下。但是环境描写与作者的感彩脱离不了干系。
2、对象不同。
场面描写是描写某个地点所有任务的整体状态。比如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物活动杂糅在一起。
环境描写的对象是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某个历史时期的街道、美丽的自然风光、某个房间的室内陈列。环境描写围绕具体的环境。
3、作用不同。
场面描写围绕人物。所以具有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而环境描写作用是为表达中心思想做铺垫、给人代入感、渲染文章气氛、描写特定景物。
环境描写VS场面描写
长征胜利及伟大意义
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
从课文中寻找依据。
有共产党的领导:代表人民的利益,正确的方针政策
有老百姓的拥护,军民同心
红军将士团结一心,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
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
没有任何人 任何事,
可以摧毁中国人,
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
生存的坚韧之人
他们在大风来临之时躬身
但他们永不毁灭
习总书记谈长征精神
习近平指出长征精神5点内涵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就是
长征胜利及伟大意义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长征又是宣言书
长征又是宣传队
长征又是播种机
红军胜利
革命思想
革命种子
本文记叙的事件是否能体现 长征的意义?
长征精神的内涵。
1、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2、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3、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4、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5、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请思考并讨论学习长征精神在当下的意义
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能够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
不畏艰险,坚持奋斗。红军战士正是凭借着不畏艰险、坚持奋斗的精神,才能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取得长征的胜利的。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应戒骄戒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团结一心,顾全大局。在红军长征途中,曾发生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论是行进路上的彼此搀扶,还是把最后的食物留给战友,都体现了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带领红军走向了最终的胜利。独木不成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成功。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长征胜利的关键因素。虽然山高水险、饥寒交迫,但红军战士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们脸上始终充满阳光的笑容,眼中始终流露出坚毅的光芒,正是这样的乐观精神,让他们成为不可战胜的队伍。这启示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不要轻易低头,要坚信希望就在前方。
1.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伟大的中华民族,必有其自身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相联结;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必有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所立世。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久经考验而不倒,得益于中华优秀文化所培养和孕育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不断发展升华,在中华民族各个历史阶段凝聚了中国力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并成为当前疫情防控攻坚克难、勇夺胜利的文化密码。
2.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运用】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砭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生存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击垮红军战略转移的信心,反而是让他们愈战愈勇,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当年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长征是血与火的较量,红军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长征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精神。
问题探究
在文中辨别、标划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语句,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情感的写法。
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第38段)
“长征万岁!”会场里刹时升起欢呼声。(第40段)
“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第41段)
辨别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抒情
抒情中带有议论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第42段)
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第43段)
议论
议论中有抒情
回忆录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①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
②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动作、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
③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
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历史不断向前,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继续走好新的长征。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不会平坦。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今天,我们重温那次再创历史的伟大远征,为的就是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讴歌革命精神,少年可主沉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