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百合花》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百合花
茹志娟
学习目标
1、理清线索、分析情节 。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体味小说主题,欣赏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知人论世
茹志鹃,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当代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1925年9月13日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11岁才开始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
知人论世
茹志鹃1958年以《百合花》而踏上文坛,代表作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等。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写作背景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无不悲凉地想起战时地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茹志鹃《残云小札》
整体感知
1、速读全文,标好段序(共59段),解决字词。
2、梳理故事情节。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尾
(1-23)
(24-43)
(44-57)
(58-59)
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
通讯员随“我”去借被子
总攻开始,小通讯员牺牲
新媳妇献出自己的新被子
带路
借被
牺牲
献被
部分
分段
段意
概括
串联本文情节的线索是什么?
全文以时间为顺序
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情节
我是本文的主人公吗?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的依据
1、小说情节、结构围绕该人物展开;
2、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3、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的中心人物;
4、主人公形象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人物——小通讯员
找出文中描写小通讯员的内容,分析其形象
用红笔做批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5、6段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丈远。……
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
他没让我撂的太远,但也不让我靠近……
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动作描写
细心、羞涩、拘谨、木讷
第7段
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
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年轻、朴实、天真、热爱生活、乐观、充满朝气
第8—23段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的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我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他摘了帽子,偷偷的在用毛巾拭汗……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腼腆害羞、淳朴憨厚、信念坚定、追求进步
第25段
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第26段
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第28段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第34段
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的转身就走。……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神态描写
腼腆、不善交际、有责任感、毛躁、执拗、稚气、不完美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第35—45段
通讯员也皱起了眉……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了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他……便下了决心似地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通统抓过去……大踏步地走了。
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
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善良淳朴、关心同志、天真憨厚、乐观从容
第54段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队员负罪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侧面描写
临危不惧、勇敢无畏、舍己为人、不怕牺牲
人物——小通讯员
总结:
他是一位 (外在) (内在)的 (身份)。
人物——新媳妇
找出文中描写新媳妇的内容,分析其形象
用碳素笔做批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30段
喊了几声,不见有人来应,但响动是有了。……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
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象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年轻、娴静美丽、害羞腼腆、善良淳朴
第33—35段
她好象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善良淳朴、品行高洁、深明大义
第44段
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不时地东张西望,好象在找什么。后来她到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我看见他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害羞腼腆、善良淳朴、识大体
第52段
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些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善良淳朴、害羞腼腆
第55—57段
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的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新媳妇却象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纯真、高洁、含蓄、对小战士充满敬意与歉疚
第58、59段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的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是我的——”她气汹汹的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高洁、无私、坚毅、对小战士充满敬意、痛惜、悼念
人物——新媳妇
总结:
她是一位 (外在) (内在)的 (身份)。
人物——我
找出文中描写“我”的内容,分析其形象
用圆珠笔做批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我”是一名在大战前夕,被派到前线包扎所帮忙的年轻女文工团团员。大方爽朗、善解人意、善于做群众工作。
涉及内容太多,就不分段分析了,做PPT太费老师了……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是线索人物,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我”的作用
人物
环境
情节
主旨
烘托、对比、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气氛、奠定感彩基调
读者
深化小说主题
故事的讲述者、见证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便于抒情
本文中“我”的作用是什么?
“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我”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或缺的穿针引线的人物。 情节
作品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致观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人物
通过“我”和通讯员、新媳妇交往的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主旨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读者
叙述人称的作用
人称分类 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有对话效果,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用于物时,往往能产生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生活。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主旨的集中体现——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无不悲凉地想起战时地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茹志鹃《残云小札》
本文主旨是什么?
想了解小说的主旨,就要明确标题“百合花”的含义
标题含义
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百合花”的含义
①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
②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心灵。
③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
④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本文主旨是什么?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本文还有哪些揭示主旨的内容?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包扎所路上风景(4)
对小通讯员故乡的想象(11)
{
新媳妇家(30)
总攻前的月景(45)
对家乡中秋节场景的想象(47)
环境描写
{
小说环境的作用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一、环境角度
二、情节角度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呼应照应,暗示铺垫
三、人物角度
烘托、丰富人物形象
暗示人物心情、人物的命运
四、主旨角度
表达思想,寄托情感
暗示主题,揭示主旨
第47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照应开头的“1946年中秋”;
②中秋是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战时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后面战地情形的紧张形成对比;
③由家乡风俗及和乐团圆情景,自然地想到“我”的小同乡,写出“我”对小通讯员的牵挂,展现了虽交往短暂但感情深刻的战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