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维护社会秩序复习课件01构建知识体系回顾重点知识明辨易混易错020304综合能力测试目录构建知识体系01构建知识体系第四课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秩序靠规则遵守规则1.社会秩序的含义、内容、重要性?2.社会规则的含义、种类?3.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重要性)4.社会规则是怎样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的?1.如何遵守规则?2.什么是自律和他律?3.如何维护规则?①增强规则意识②他律与自律③坚定地维护规则④积极完善规则①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构建知识体系第五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文明有礼友善待人诚实守信1.文明有礼的作用?2.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①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个人的基本素质,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②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④塑造良好国家形象①增强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②言谈文明、举止端庄。③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1.诚信的内涵和地位?2.为什么要诚实守信?①人以诚信立身②诚信促进社会文明①真诚待人,积极履行承诺②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③遵纪守法,珍惜诚信记录3.如何做诚实守信的人?1.友善的内涵和地位?2.为什么要友善待人?①宽容他人②换位思考③助人为乐3.如何做到友善待人?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传递温情与爱心,加深信任,营造互信互助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知识体系第六课提升法治素养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1.法律的含义和要求2.法治观念的体现?①敬畏、信仰②积极主动学习③守法光荣、违法可耻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4.如何树立法治意识?1.为什么要依法办事?2.如何学会依法办事?①自觉守法②遇事找法③解决问题靠法④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3.法律服务组织和机构有哪些?4.诉讼的类型有哪些?回顾重点知识02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1.社会秩序重要性?P25、27①社会生活需要秩序。②社会正常运行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有序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安全、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③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P25蓝字部分)★2.社会规则的重要性?(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P27-28①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第四课 遵守社会规则★3.如何遵守规则?P29-33①遵守规则,需要增强规则意识。②遵守规则,需要他律与自律。③遵守规则,需要坚定地维护规则。④遵守规则,还需要积极完善规则。补充:区分道德、纪律、法律。种类 产生 适用对象范围 实施手段 联系道德 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 普遍使用 舆论、习俗、信念 都属于规则纪律 相关部门(单位)制定 本部门(单位)成员(局部) 单位团体行政力量 法律 国家制定或认可 全体社会成员 国家强制力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1.文明有礼的作用?(重要性)P35-36①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地位)②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③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④对国家: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2.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P37-38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②言谈文明、举止端庄。③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3.为什么要诚实守信?(重要性)P38-39①对个人:人以诚信立身。②对社会:诚信促进社会文明。③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补充)★4.如何做诚实守信的人? P40-41①真诚待人,积极履行承诺。②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③遵纪守法,珍惜诚信记录。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5.为什么要友善待人?P42①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地位)②能够传递温情与爱心,加深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营造互信互助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6.如何做到友善待人?P43-44①宽容他人。②换位思考。③助人为乐。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1.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P47-49①敬畏和信仰法律。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2.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P50-53①自觉守法。 ②遇事找法。③解决问题靠法。 ④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补充:3.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有哪些? P52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4.诉讼的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P53明辨易混易错03明辨易混易错1.道德和纪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因此,有了明确的社会规则,就有良好的社会秩序。( )××纠正: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纠正: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但是,有了明确的社会规则,不一定就有良好的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和遵守。明辨易混易错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漠视规则。( )4.规则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修改。( )××纠正:在生活中,我们对规则要心怀敬畏,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纠正: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调整和改进、制定或废除。明辨易混易错5.讲不讲文明礼貌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无关,影响也不大。( )6.做文明有礼的人,要知礼仪、有礼貌,不能对他人说“不”。( )××纠正:文明有礼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儿,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纠正:做文明有礼的人,要知礼仪、有礼貌,但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要敢于说“不”。明辨易混易错7.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失信不仅违反道德,也违反法律。( )8.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谎。( )××纠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失信不仅违反道德,也可能违反法律。纠正: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做到既为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着想,又恪守诚信的要求,做一个有智慧的诚实守信者。明辨易混易错9.友善待人就是与他人相处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要宽容理解、一味忍让。( )10.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在物质上予以支持,在精神上予以帮助,在道义上予以关怀。( )××纠正:宽容是有原则的,在涉及道德底线与法律等原则问题上,我们应不让步、不迁就。纠正: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在道义上予以支持,在物质上予以帮助,在精神上予以关怀。明辨易混易错11.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 )12.法不责众,不必在意。( )××纠正: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各种纠纷,很多时候都需要法律来解决。纠正: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人人都要遵守,没有例外。明辨易混易错13.法律的权威源自国家的强制力和军队的震慑。( )14.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5.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当地政府提起诉讼。( )××纠正: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纠正: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采取合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纠正: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综合能力测试04一、选择题(10题)1. 2025年3月,广东省某市推行“电动车安全充电”专项治理,要求所有社区设置智能充电桩并禁止电动车人户充电。某小区居民王阿姨主动拆除私拉电线,每日到指定区域充电。这一行为彰显的社会规则价值是( )A.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保障道路通行效率B.严格执行社区公约,维护公共安全秩序C.积极践行诚信原则,构建人际信任关系D.主动尊重他人隐私,促进邻里和谐氛围B一、选择题(10题)2.下列关于公共秩序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公共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②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③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的标志④维护公共秩序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一、选择题(10题)3.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保障快件安全,防止快件丢失、损毁、内件短少,不得抛扔、踩踏快件。《办法》明确,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邮政管理部门最高可处3万元罚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②遵守社会规则,只需他律③社会规则限制了自由,自由是不存在的④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一、选择题(10题)4.近年来,随着文明旅游的宣传引导和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中国游客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各国欢迎,成为行走在海外的“中国名片”。这表明(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出国旅行的物质保障B.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决定了游客综合素质C.文明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D.文明有礼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和尊严D一、选择题(10题)5.近年来,从限制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限制乘坐飞机,到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身成本,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这警示我们要( )①树立诚信意识②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③勤俭节约④运用诚信智慧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A一、选择题(10题)6.近年来,全国多地发生未成年人校园霸凌事件,令人震惊。年龄不该成为“小恶魔”的“免责金牌”,也不该成为纵恶的“保护伞”,不能让“未成年”成为做坏事的借口。公众呼吁,社会各方应共同发力,做到及时干预和处理,让被霸凌者有勇敢“说出来”的底气,让霸凌者尽早“迷途知返”。对此,未成年人应( )①加强道德修养,尊重他人人身权益②制定相关法律,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③增强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④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一、选择题(10题)7.考研辅导教师何凯文因晒考研英语(一)成绩89分引发关注,遭公开质疑造假。2025年3月8日上午何凯文发文道歉,同时宣布:即日起退出考研培训。此事件表明( )①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②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③运用诚信智慧,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④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珍惜个人诚信记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D一、选择题(10题)8.2025年某初中举办“友善换位思考”主题班会,老师让学生模拟“当同学因生病缺课,我该如何帮助”。这一活动设计符合教材中“友善相待”的哪一要求( ) A.表达友善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B.友善只需关注自己的需求,无需考虑他人感受C.友善就是满足他人的所有要求,不能拒绝 D.换位思考只适用于家庭生活,不适用于校园A一、选择题(10题)9.以下行为中,充分展现公民法治精神和尊崇法律至上理念的是( )①小明发现学校周边存在违规经营的网吧,立即拨打相关部门电话举报②“又到缴税时间了。”“我得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少交点税。”③九年级学生小刚坚决阻止父亲在建筑工程中使用不合格材料、违规施工的行为④“爸,给我学费,我要上学。”“我和你妈已经离婚了,找她要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一、选择题(10题)10.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收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小峰在与李某和张某沟通未果的情况下,将他们告到人民法院,经人民法院审理,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维护合法权益B.打官司是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佳方式C.私下沟通协商不利于解决公民之间的纠纷D.受到非法侵害,必须寻求人民法院的帮助C二、非选择题(4题)某学习小组开展了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一 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校门口的现象:学校和一所幼儿园相邻,每天一到上下学时间,学校门口就“堵得慌”,人车抢道的现象非常严重。(1)请说说活动一中的“堵得慌”说明了什么。活动二 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了一则案例:罗某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造成列车延迟发车。最终,罗某因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被公安机关责令认错改正并处以2000元罚款。(2)结合上述案例,谈谈社会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3)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规则具有哪些作用?活动三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学习小组准备制作一本生活规则手册。(4)请你列举两个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则。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二、非选择题(3题)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个小学生乘公交时没带钱,司机让他上车了,这个孩子再次乘车时主动交了双倍票钱。材料二 小辉参加求职面试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排在他后面的求职者家在外地,来时已买好回程的火车票,可面试排序靠后,回程时间将近,这位求职者非常着急。见此情形,小辉主动提出互换位置。材料三 小孙今年被评为全市“十佳小公民”,老师和同学们都说他无愧于这个荣誉称号。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小孙语言文明、待人和气、举止端庄,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他都乐于帮助,以真诚、友善之心关爱身边的人,同学们都乐于与他交朋友。(1)材料一体现了哪种品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践行这种品质?(2)材料二中小辉的行为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的哪一要求 (3)小孙具有哪些与人交往的素养?这些素养在人际交往中有什么作用?二、非选择题(3题)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学习“走进民法典”这一内容时,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了一起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1)请你说说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对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有哪些帮助。(2)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参考答案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1)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规定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如公安机关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并处以2000元罚款。(3)社会规则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4)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等候公交车时,自觉排队;上下楼梯时,自觉靠右走,不乱跑,不抢道。考点考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规则的作用、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参考答案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1)第1问:诚实守信。第2问:①真诚待人,积极履行承诺。②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③遵纪守法,珍惜诚信记录。(2)友善。(3)第1问: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第2问:①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②态度亲和能为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③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考点考查:诚信的表现和要求、友善的表现、文明有礼的表现和作用。参考答案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1)①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有助于同学们直观地了解法律案件的审理流程,增强对法律程序的认识;②能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提高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③激发同学们学习法律的兴趣,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2)①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②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④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考点考查: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学会依法办事的要求。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