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青春是什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知人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是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是一位独具风采的诗人。他酷爱古典诗词,一生创作诗词50余首。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也是反映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的英雄史诗。论世本词写于1925,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工农运动日益高涨,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湘江秋色,诗人浮想联翩,写下这首气势奔放的词。学习目标1.找意象2.明手法3.体会感情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上阙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全词的基调是怎样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整体感知上阙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绚丽秋景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革命豪情全词的基调是怎样的?豪迈研读上阙(1)诗人站在什么时间、地点看景色?(2)词的上阙有哪些秋天意象?(3)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4)怎么展现特点的?(手法、炼字)(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 词的上阙有哪些秋天意象?(3) 词人笔下的秋天意象具有哪些特点?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整条江争流的百舸搏击长空的雄鹰浅底轻翔的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绚丽多姿雄伟壮阔生机勃勃(4)怎么展现特点的?(手法、炼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山上 远景江中 近景天空 仰视水底 俯视静景动景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遍”副词, 红叶范围广;“尽”副词, 红叶数量多;“透”形容词,江水清澈见底;“争”动词, 船主动、昂扬、奋发的状态;“击”动词, 雄鹰的矫健有力;“翔”动词, 鱼的轻灵自在。“竞”动词, 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炼字精妙(4)怎么展现特点的?(手法、炼字) 1925年,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样生机勃勃的秋景,诗人为何要“惆怅”(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大自然万类生物的竞自由——想到中国激扬澎湃的革命,2、运用疑问——表达毛泽东自己的宽大胸襟和气魄,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抱负上阕总结:巨大而严肃的问题生机勃勃的景色下,作者真的“独”“寒”吗?独立寒秋独:不是孤独,落寞,而是独临,独行,卓然而立的形象。寒:既写深秋寒意,也暗指斗争形势补充笔记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整条江争流的百舸搏击长空的雄鹰浅底轻翔的游鱼象客观物象意作者的主观感受意象用来寄托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意境诗人呈现给你的感觉意象群象:梅、柳意象:寒冬的梅花、柔韧的春柳意境象:梅、柳意象:寒冬的梅花、柔韧的春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诗人忆写了那些往事2、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3、下阙忆事和上阕内容有什么联系研读下阙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研读下阙1911年,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生活。1914—1918年湖南一师读书期间,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四月,和何叔衡创立了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进步思想界的重视;1915年9月引发了反袁称帝的册子;1919年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补充材料1、诗人忆写了那些往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年龄气质:青春年少,才华横溢精神状态: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战斗行动: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蔑视官僚军阀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2、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你是否找到了一个答案?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直到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形象地表现了革命青年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昂扬奋发的青春活力,继往开来的英雄斗志。3、下阙忆事和上阕内容有什么联系形象含蓄地对上片“谁主沉浮”的提问做了回答。总结内容:看湘江秋景——写景问主忆峥嵘岁月——叙事言志心悟口诵 朗读课文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穷奇瑰丽诗。——柳亚子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带着对革命领袖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的感悟,用青春的声音,朗诵伟人青春的诗篇。补充笔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