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测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A.河流 B.洋流C.盛行风 D.气温2.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 )A.变深 B.变浅C.先变浅再变深 D.先变深再变浅3.若此时是丙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近的时间,此时是该年的(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海水运动有多种形式,成因也各有异同,对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下表为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潮汐动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省份 浙江 山东 江苏 河北年潮汐总能量(单位:108kw·h) 1146 165 101 2.64.四省中,浙江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A.海岸线曲折,有较多海湾 B.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C.地转偏向力大,潮汐能丰富 D.海底较深,海水运动阻力小5.下列海水运动的形式与太阳辐射关联性较小的是( )①风浪②潮汐③海啸④洋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关于图中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7.关于图示洋流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利于污染物积聚新疆坎儿井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下图为坎儿井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坎儿井最可能分布在( )A.平坦的盆地内部 B.山麓冲积扇附近C.河流三角洲地区 D.山地的林带附近9.坎儿井修建地下暗渠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水分下渗 B.减少水分蒸发C.增加水汽输送 D.促进水分更新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城市下游某水文站观测的城市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城市下垫面显著改变影响城市水循环环节,使得( )A.地下径流量增加 B.蒸发量减少C.降水量减少 D.下渗量增加11.图中△Q的出现往往会导致城市发生( )A.内涝 B.暴雨 C.干旱 D.高温下图为我国某学校学生野外土壤考察时绘制的甲、乙两个地区土壤剖面示意图,其中甲地土壤质地黏重,呈砖红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甲地土壤相比,乙地土壤( )A.肥力更低 B.缺少淋溶层 C.缺少有机层 D.温度更高13.甲地土壤呈砖红色主要是因为含赤铁矿多,赤铁矿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枯枝落叶 C.成土母质 D.流水堆积14.甲、乙两地土壤生长的天然植被最可能分别为( )A.亚寒带常绿针叶林-热带雨林 B.荒漠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草甸草原 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枫树、悬铃木和银杏等树种观赏性强,多个景区的景观道路秋冬季节实行“落叶不扫”。银杏(下图)最早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与其同属银杏科的植物多在第四纪冰期中灭绝,而银杏留存至今,因此被科学家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枫树、悬铃木和银杏等树木属于( )A.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16.“落叶不扫”的主要意义有( )①减少劳动投入 ②增加土壤肥力③增加土壤矿物质 ④提升观赏价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银杏树种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最重要的原因是( )A.寿命极长,生长速度缓慢 B.分布广泛,曾经遍布全球C.银杏发展至今无形态特征的改变 D.生长繁殖适应地理环境的演变连云港某中学的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于12月6日进行了校园绿化树种调查。下面三张图片是同学们拍到的校园内的主要绿化树种,其特征记录如下:a.桂花树-绿色叶片,叶面光滑,革质,长椭圆形;b.梧桐-树干高大,叶片淡黄,呈掌状,叶片宽阔,有大量落叶;c.松树-深绿色树叶,叶片细长,呈针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校园内的三种树木属于( )A.天然植被 B.人工植被 C.荒漠植被 D.草原植被19.其特征不能反映连云港气候的树种是( )A.a、b B.b、c C.a、c D.a、b、c江西省丰城市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富硒土壤分布区。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丰城市水田和旱地两种土壤剖面深度硒含量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当地水田和旱地硒含量分布特点是( )A.旱地的含硒量低于水田 B.变化幅度水田低于旱地C.均与深度变化呈负相关 D.含硒量的变化趋势相似21.导致0-40cm水田硒含量高于旱地的原因最可能是( )A.旱地淋溶更强,有机质流失多 B.旱地耕种频繁,黏粒比重大C.水田黏粒量多,吸附能力强 D.水田温度更高,有机质分解慢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图)。莲花盆与洞壁不相连,盆内有与盆沿平行的一圈或多圈环形起伏,形态就像水滴在池中溅起的层层连漪被凝固下来。完成下面小题。22.与莲花盆成因相似的地貌有( )A.溶沟、孤峰 B.石笋、石柱C.石芽、石林 D.溶洞、石钟乳23.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相对静止的薄层水④不断流动的薄层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左下图示意新疆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分布,右下图示意在①观测点看到的雅丹地貌空间形态及分布。完成下面小题。24.推测该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25.图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点开始发育雅丹地貌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墙状山是一种“壁如刀削,形似板薄”的山体,福建省龙岩市冠豸山中就有典型的墙状山。该山体高70多米、长300多米、顶宽不到10米,岩体中垂直节理发育,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天墙”。下图为墙状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6.墙状山“壁如刀削,形似板薄”形态的主要成因是( )①冰川侵蚀 ②风力侵蚀 ③流水侵蚀 ④重力崩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7.该山体进一步发展,与下列地貌过程最相似的是( )A.风蚀柱 B.角峰 C.石笋 D.孤峰下图示意澜沧江及周边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甲处地貌为( )A.牛轭湖 B.河流阶地 C.U形谷 D.三角洲29.图中聚落主要分布于( )A.河流凸岸 B.河流凹岸 C.河漫滩 D.冲积平原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15时10分,在日本本州岛西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30.此次地震易引发的海洋灾害是( )A.海啸 B.海浪 C.赤潮 D.风暴潮31.为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在制定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时,应主要考虑地震的(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萨雷兹堰塞湖位于塔吉克斯坦东部的帕米尔高原,由山地滑坡体堵塞河谷后贮水而形成,是世界上最深的堰塞湖。该堰塞湖的坝体高达600米,组成物质较松散,对下游地区构成潜在威胁。完成下面小题。32.为精确监测萨雷兹堰塞湖坝体的形变,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虚拟现实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33.实时监测萨雷兹堰塞湖坝体主要是为了预警( )A.台风、滑坡 B.地震、暴雨 C.滑坡、山洪 D.火山、泥石流2024年6月,江西省南昌市区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完成下面小题。34.此次南昌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 )①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②降水集中,强度大③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④气温高,蒸发量大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35.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②灾中及时向地势低平的地方转移③灾前购买应急生活物资,以备不时之需④灾后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待干燥后再食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二、综合题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欧洲鳗鲡,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当温度上升至29~31℃时,摄食最明显下降;当温度上升至32~34℃时,2~4天内相继死亡。欧洲鳗鲡喜欢在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栖身,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中生物。材料二:欧洲鳗鲡孵化于远离大陆且水体清澈的马尾藻海域(位置如图),幼体横渡北大西洋达到欧洲西部沿海,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再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1)图中①②③三处大洋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填序号),密度最高的是 (填序号)。(2)图中①②③属于寒流的是 (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3)1992年夏季,我国福建省引进欧洲鳗鲡池塘养殖失败,试分析失败的原因。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受气候影响,下图中大棚(左图)所在区域土壤贫瘠。几十年前人们开始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改良土壤,并于每年夏季在大棚顶部涂抹白色石灰,当地逐渐成为“蔬菜之都”。右图示意该地区的全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1)从气候的角度,说明当地自然土壤贫瘠的原因。(2)当地农民通过在上、中、下不同深度分别铺设沙土、有机肥和黏土的方式改良土壤。请分析这种方式对土壤的改良作用。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江出三峡后,流经古荆州地区,该段长江被称为“荆江”,古人以“楚地阔天边,苍茫万顷连”对这一地区进行赞美。荆江河段蜿蜒曲折,分布有多个河流故道,组成长江中游故道湿地群(如下图)。(1)结合地形、水流特征,说明荆江河段河流故道的自然形成过程。(2)河流故道形成导致了河道发生明显变化。分析河道变化对荆江河段洪水灾害的影响。(3)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推测现有河流故道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并给出推断依据。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A C B D B B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C C A C D B C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B A D C D D B A A题号 31 32 33 34 35答案 C D C B D36.(1) ① ③(2) ② 由高纬流向低纬,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3)我国福建相对欧洲鳗鲡生活的海区纬度低,气温比欧洲鳗鲡生活海区海水温度高,福建当地海水的温度无法满足欧洲鳗鲡对低温海水的要求;福建周围海域为近海海域,海水受人类活动和近海江河带来的泥沙影响,水体比较浑浊,不能满足欧洲鳗鲡对海水清澈度的要求。37.(1)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发育程度低(粒径大,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贫瘠。(2)上层铺设沙土,利于水分下渗,减少下层土壤水分散失/缓解土壤盐碱化;中层铺设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下层铺设黏土,减少水分下渗,保水保肥。38.(1)该河段由山区流入平原,地形变的平坦开阔,水速变慢,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道弯曲;随着河流愈加弯曲,(洪水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主要自取直部位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与主河道断开、分离),形成故道。(2)河流长度缩小,比降(坡度)增大,流速增快;泥沙堆积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加强,河床降低;故道成为荆江洪水期的蓄洪、滞洪区;洪水漫堤威胁减少,洪水灾害威胁减少(3)面积会减小。依据:失去长江水源补给后,河流故道的水量减少;河水蒸发下渗,水量减少;植被生长,径流注入,不断淤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