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一、单选题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甲地位于乙地的( )A.正东方 B.正西方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2.若一架飞机由甲地飞往乙地,其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先东北方再东南方 B.先西南方再西北方C.先西北方再西南方 D.先东南方再东北方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成功发射,6月2日成功着陆月球背面,6月25日14时07分(北京时间),嫦娥六号返回地球并成功着陆,成功带回月球背面样品1935.3克。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文昌航天发射基地与我国其他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其优势为( )A.沿海地区,海拔较高,自转线速度大 B.纬度低,自转线速度较大可节省燃料消耗C.靠近航空港,可运输大型卫星设备 D.热带雨林区,海上人烟稀少,安全性强4.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5.嫦娥六号探测器返回地球并成功着陆时,此时全球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最接近( )A.B. C. D.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示区域湖泊西南侧有落差为60m的瀑布,测得溪水村到向阳镇的图上距离约为6.5c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根据图中比例尺测算,溪水村到向阳镇的直线距离大约为( )A.3千米 B.0.3千米 C.30千米 D.300千米7.图中湖泊水面的海拔可能为( )A.308米 B.335米 C.378米 D.410米8.图中A处陡崖顶部与瀑布底部之间的高差可能是( )A.252米 B.426米 C.310米 D.210米二十四节气(下图)将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2024年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寒露节气前后各一个月,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10.与寒露节气昼长大致相同的节气是( )A.芒种 B.惊蛰 C.清明 D.白露11.寒露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南半球,向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抚远(48°N,134°E),是我国最东端的县级市,有着“华夏东极”之称。为了保证当地一年中太阳能热水器始终能达到最佳效果,可通过把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来改变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下左图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位示意图,下右图为可调节太阳能热水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反映抚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调整太阳能的支架高度可保证热水器达到最好的效果,抚远一年中能将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调至最小角度的节气是( )A.夏至 B.冬至 C.春分 D.立冬浮山被称为青岛市的“城市之肺”,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风景秀丽,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花岗岩体就取自浮山。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浮山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5.浮山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搬运、沉积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运动D.岩浆侵入——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该区域①②③④地理现象或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17.N处岩石最可能是( )A.板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砾岩1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下降,遭受侵蚀 B.地壳间歇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相对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持续抬升,接受沉积大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八万公里的火山山脉。地幔的岩浆在大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下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大洋中脊处( )A.受水平挤压形成高地 B.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 D.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20.图中洋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 )A.从O到P先变老再变新 B.从O到P由新到老C.从O到P先变新再变老 D.从O到P由老到新二、综合题21.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由大到小依次排列abcde五地的自转线速度大小 。图示b点沿纬线向东发射一枚炮弹,射程200千米,落弹点的位置位于 (高/中/低)纬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地转偏向力导致炮弹向 (左/右)偏转。(2)图示日期为北半球 (节气),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坐标为 ,此时刻北京时间为 ,该日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3)图示日期a点的日出时间(地方时)为 ,日出方位为 ,该地当天昼长为 小时。22.阅读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该地形的形成原因。(3)指出山区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因。23.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图。材料二 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相对抬升到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的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如下图。(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①、②、③三地地表所受流水侵蚀的类型。(2)根据材料一,写出右图地貌在左图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其从扇顶到扇缘地貌特点的变化。(3)根据材料二,从水源、土壤和自然灾害的角度,分析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原因。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D B A C C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A B B D B C D B21.(1) e>a>b=c>d 中 右(2) 夏至日 (23°26′N,75°W) 1时 46°52′(3) 3时 东北 1822.(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3)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23.(1)上游①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中游②下蚀减弱侧蚀增强,下游③主要表现为侧蚀。(2)④,呈现扇状堆积体;从扇顶到扇缘海拔逐渐降低,整体地势坡度较缓,颗粒物逐渐减小,地势逐渐平坦。(3)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相对平坦,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便于耕作,且距水源近,方便灌溉和饮用水,又不易被洪水侵扰,便于居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