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阳光课桌”要求——课桌上只能有:1.《语文》课本 2.本节课导学案 3.参考书 4.笔记本(作业本)5.必要的文具(至少红黑两支笔) 温馨提示:读书候课苏轼生死两隔诉衷情,虚实相生传佳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踌躇满志的苏轼豪放不羁的苏轼旷达自信的苏轼豁达乐观的苏轼在你心中苏轼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来了解和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苏轼,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柔情。导入新课点明作词时间,干支纪年法,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近四十。词牌名点明写作内容。(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题目解析文体知识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悼亡诗代表诗人有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1.诵读诗词,了解诗词内容,感受豪放派代表苏轼不一样的一面。2.鉴赏诗词,学习诗词表达艺术,领悟诗词蕴含的语言美,表达美。3.体悟作者情感,领悟情感美。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又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苏轼(1037-1101),字 ,号 ,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东坡居士三苏走近作者子瞻检文诗词书画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被尊为“词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一生都在路上的全才艺术家走近作者创作背景苏轼的婚姻状况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眉州青神人,幼承庭训,颇通诗书。年十六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治平二年五月卒,年方二十七。王闰之(1048—1093),苏轼的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性格温和,知足惜福。25年间,陪丈夫度过最为跌宕的宦海人生,在困苦的日子里,闰之和丈夫一起挖野菜、开垦荒地种粮食。然而,闰之没能走过半生,于46岁去世。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苏轼的侍妾。浙江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和侍妾。朝云34岁病逝后,苏轼再未婚娶。创作背景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幼承庭训,颇通诗书。王弗嫁给苏轼的时候,年方二八,正是豆蔻年华;她离开苏轼的时候,也仅仅二十七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七岁时就谢世了。当苏轼写下这首诗的时候,王弗已经在苏轼父母的墓旁,长眠了十年。苏东坡的结发妻子——心中永远不敢触及的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mǎozhēng凄婉哀伤深情朗诵这首词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请你用几个词形容一下。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我没有地方向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家乡,只见你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以读悟情,真情告白本词题为“记梦”,所有的内容都是在写“梦境”吗?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后记 梦梦前思量——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梦中相逢——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梦后悲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整体感知思①“茫茫”是指“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的意思,这里引申为生死相隔,彼此不可知的茫然、空虚、凄清之感;②“两茫茫”既指词人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生者和死者有着一样的情思;③ 为全诗奠定了凄婉哀伤的基调,更能表现出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1.“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茫茫”怎样理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课堂探究议材料链接:1065年,五月,王氏卒于京师;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1069年父丧守期满,返京为判官告院;1071年,上书谈论新法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苏轼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1074年熙宁七年秋,苏轼又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仕途之痛:多遭贬斥,颠沛流离亡妻之悲:爱人不再,孤寂凄凉课堂探究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年”?思不矛盾。①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强忍不去思念,但结果却是“自难忘”。②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课堂探究直抒胸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2.既然是“自难忘”,那又为何说“不思量”?这不矛盾吗?议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课堂探究刚嫁来的时候,她没有告诉我自己认字。她见我读书,就坐在我的旁边,我不明白她是否懂得我读的书。后来,我读过的书会有忘记的地方,她就会记得这些地方的内容。我问她一些书籍她基本上都记住了,这件事以后我才知道她聪敏且文静。她陪同我去凤翔府做了签书判官,我经常外出办公事,每次回来她都详细询问我办事的情况。她还经常警告我:“你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办事一定要处处小心啊。”每天她告诫我的这些话我父亲也曾经告诫过我。我在外和朋友们说话的时候,她常常站在屏风后面仔细地听,等我回来她还能复述出来我们曾经说的话。还说:“某个人讨论问题很有偏见,常常走极端化。但是你的意见本来就是正确的啊,那为什么还要和这帮人讨论呢!”凡是有事情来求我办的人来和我套近乎,她总告诫我:“这种人是不能长久做朋友的,这个人这么快就和你交上朋友了,不符合常理,因此,遇上坏人也是很容易的,这种人还是别交的好。”不久,她的看法果然被证实了。仅仅二十七岁她就告别了人间。在刚刚失去她的时候,我父亲吩咐我说:“你媳妇是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你不能忘了她啊。以后有机会,千万把她埋葬在你母亲墓旁。”不到一年,我的父亲也离开了我。我苏轼遵奉父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我们家的墓地中。我给她做铭文,内容如下:你能在九泉之下跟随着咱们的母亲,我却没有这种机会。真是可悲啊!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永远的依靠。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课堂探究①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②政治失意之凄凉。苏轼当时官运不佳,屡被贬放,此时被贬密州,流离坎坷的文豪满肚子的委屈需要发泄和倾诉,可他没地方诉说,也没人敢听他诉说,更没有可以诉说的人。课堂探究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直抒胸臆3.此句中的“凄凉”有哪些含义?(你觉得会话哪些“凄凉”?)思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这场漩涡,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这风尘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政坛的风尘、情感的风尘。——时间沉浮的哀苦,宦海失意的艰辛,也是失去挚爱的悲恸历尽沧桑,面容憔悴课堂探究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想象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妻可以重逢,又如何呢? ——应不识。4. 为何会“不识” ?用几个词来概括这几句话描绘的作者的形象。思上片内容:上片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表现手法:直抒胸臆、想象。作用:上片主要是梦前,写尽了相思之苦,为下片“记梦”作好了铺垫 。上片小结课堂小结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直抒胸臆,看似矛盾,实则深情的句子“ , ”。不思量自难忘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既写出了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词人和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3.王弗去世后这十年间,苏轼历尽沧桑,在政治上饱受压制,生活上也非常困苦。这时词人才四十岁,却已经容颜憔悴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用“______________”一句绝望地假设,纵使再相逢,如今苍老的容颜也该让爱妻认不出了吧!尘满面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课堂练习①运用虚实相生和白描的手法,②营造了见到妻子还同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打扮的梦境(十年了,这个以前幸福生活中的场景词人始终不能忘掉),③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课堂探究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1.这句词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白描虚实结合思①“忽”,“忽然”之意。②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捷,亦依稀透露出这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同时也是对上片“两茫茫” “无处”的承接和转折,似有惊喜之感;③“忽”与上阙“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入梦是轻快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似喜实悲。课堂探究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中“忽”字的妙处。思表现手法: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表达效果: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情到深处,所有的语言都会显得笨拙和苍白。感情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便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探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细节描写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支架问题:假如你是导演,在拍摄“梦中相见”这场戏时,对比相拥而泣、互诉衷肠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你更喜欢哪种表现?为什么?议课堂探究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这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对写法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这是什么手法?思对写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诗人在构思时反宾为主,采用主客移位的方法,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生动形象,丰富诗歌内容,拓宽诗歌意境,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对写法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这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以景结情对写法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这是什么手法?思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课堂探究以景结情①运用对写法(从对面落笔)、以景结情,②营造了寂静、哀婉的意境,③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课堂探究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这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以景结情对写法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这是什么手法?展①运用对写法(从对面落笔)、以景结情,②营造了寂静、哀婉的意境,③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课堂探究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3.这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以景结情对写法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山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这是什么手法?议下片内容:下片“记梦”,写梦会亡妻,表达沉痛之情。表现手法:白描、细节描写、对写法、虚实结合、以景结情。课堂小结下片小结线索: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感情基调: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基调。思想感情: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世路之艰的感慨。行文总结总结归纳“虚”的三类内容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梦游天姥吟留别》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虚实结合高考链接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高考链接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例:“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 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虚实结合作用:激发读者联想和想象,丰富内容、扩大意境;使感情表达更充沛、更淋漓尽致。高考链接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直抒胸臆,看似矛盾,实则深情的句子“ , ”。不思量自难忘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诗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想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句子是: “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课堂练习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含在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的句子是“ , ,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既写出了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词人和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以“ , ”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寥寥数字,勾勒出亡妻在自己心目留存的温柔美好的印象。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小轩窗 正梳妆课堂练习1.背诵 并能够默写《江城子》2.完成导学案及练习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