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正确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舷窗外一片漆黑,机翼上的航行灯闪烁不停,在寂静的夜空中,这些许的微光显得格外温暖。“漆黑”对比“微光”,飞机外的景色,自然而然引出下文的感想。细品之下,这是客观景色,更是主观感受:身处漆黑的世界,微光来自内心的强大。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的爱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他做过演员,当过兵,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使他有机会同劳苦人民接近,进一步熟悉了他们的悲惨生活。他是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最后在与沙俄哥萨克骑兵的搏斗中牺牲,年仅26岁。一、认识作者舷窗外一片漆黑,机翼上的航行灯闪烁不停,在寂静的夜空中,这些许的微光显得格外温暖。“漆黑”对比“微光”,飞机外的景色,自然而然引出下文的感想。细品之下,这是客观景色,更是主观感受:身处漆黑的世界,微光来自内心的强大。裴多菲从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一生共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8首长篇叙事诗,被喻为匈牙利的“抒情之王”。其中,著名的抒情诗有《我愿意是急流》《自由与爱情》等。其诗歌充满革命激情,风格清新,语言通俗,富有民歌味。其作品不仅对匈牙利民族文学发展影响很大,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留下光辉的一页。 一、认识作者1、政治抒情诗⑴《我的歌》还忍耐什么,受苦的奴隶们?为什么不起来,不砍断铁链?只是等待着——难道上帝的恩惠,能把铁链从你们的手上锈断?⑵《民族之歌》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是时候了,现在干,还不太晚!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相关作品⑶《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Freedom and loveFreedom and love,These two things I need.For love I sacrifice my life,For freedom I sacrifice my love.2、爱情诗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森德莱 尤丽娅。在半年时间里他写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你爱的是春天,我爱的是秋天。秋天正和我相似,春天却像是你。你的红红的脸,是春天的玫瑰。我的疲倦的眼光是秋天太阳的光辉。你爱的是春天裴多菲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关切与赞赏的革命斗士,他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环境中成长起来并且为爱情讴歌。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美丽的姑娘让年轻的诗人一见倾心,然而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二、创作背景虽然面对阻力,但裴多菲对尤利娅的感情仍然不可抑制,他在半年的时间里写下了一首首情诗,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我愿意是急流》,这些情诗鼓动着尤利娅冲破家庭和父亲的束缚,在一年后与裴多菲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不到三年,其间给她写了120多首健康、感人的爱情诗。二、创作背景3、拓展衔接1848年初,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相继爆发革命。以裴多菲为首的佩斯激进青年于3月15日发动了起义。从此爆发了1848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次革命的目的是废黜封建制度,并把匈牙利从奥地利统治下解放出来。1848年秋天,奥地利侵略者向刚刚获得胜利的匈牙利发动军事进攻,革命遭到失败。裴多菲这一时期的政治抒情诗比较完整地反映了革命的爆发、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1849年1月,裴多菲参加了贝姆将军领导的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同年7月31日“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鲁迅语),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匈牙利纸币上的裴多菲三、整体感知品读节奏美:1、指导:诗歌是感情的河流,得用心来吟诵。(1)诗歌的结构——重章复沓(2)强调式读法——情感:重读——厚重而饱满舒缓——平和而安详加速——激越而奔放轻柔——甜美而舒畅先听读,再自读。《我愿意是激流》我愿意是急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四、梳理诗歌1.这首诗的格式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一共5个小节,每个小节的格式都是“我愿意是什么,只要我的爱人是什么”,在格式上的特点非常鲜明。四、梳理诗歌2.采用这样的格式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格式让诗句回环往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回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既可以让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不断深化,同时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美。四、梳理诗歌3.这首诗当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请同学们把这些意象找出来。急流、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春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急流、小河”要穿越“崎岖的路”和层层“岩石”,说明我们的爱情生活也许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浪花中的“小鱼”,多么自由,多么活泼可爱,与“崎岖”形成鲜明对比。为了成全对方能"像一条小鱼"一样"快乐地游来游去","我"就志愿像"一条急流",但这急流不是奔腾万里,不是在逞能显威,而是"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言外之意还可能遭遇粉身碎骨、穷途末路。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同“一阵阵的狂风”作战的“荒林”,意味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磨难和打击。树枝间呜叫的“小鸟”,又是那样的天真欢快,甜蜜怡人。“做巢”“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的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的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废墟”本已被遗弃,并正在“静默地毁灭”之中,表明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青青的“常青藤”,是一种永不消褪的美。“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这里写出了为使爱人青春永驻,而甘愿牺牲自己。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谷底的“草屋”则突出了诗人处境的孤危。炉中的“火焰”,一如爱的火焰,温馨而暖人“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飘来荡去的“云朵”昭示了诗人必然浪迹天涯的一生。那“珊瑚似的夕阳”,不仅绚烂美丽,更能给人带来无限光明和“鲜艳的辉煌”。“飘来荡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荡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漂泊和苍凉。这里写诗人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诗人甘愿漂泊。我愿意是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爱小鸟小鱼常春藤火焰夕阳我的爱人4.这些意象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四、梳理诗歌自喻 爱人四、梳理诗歌5.这两类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自己 爱人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这两类意象是相互对应的,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这一类意象都是荒凉凄清、凋敝破败的,比如“荒林”“破旗”,而用来比喻爱人的那一类意象都是美好热情、欢畅明丽的,比如“常春藤”“火焰”,这两类意象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反差。四、梳理诗歌6.诗人为什么会使用这两类有鲜明对照和反差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心目中生死相依、纯洁忠贞的理想爱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诗人以“急流” “荒林”“云朵”等意象自比,勾勒了一个坚韧豪迈的“我”的形象。为了“我的爱人”能够“快乐”“鲜艳”“我”愿意走过崎岖的山路,勇敢地与狂风作战,愿意从容地面对静默的毁灭和风雨的打击。诗人用“小鱼”“小鸟”“常春藤”等意象为喻,展现了女性娇媚温馨的气质,希望她如小鱼,为溪水增添生命的情趣;如小鸟,为荒林带来幸福的歌唱;是常春藤,装点荒凉的废墟。“我”渴望爱人的温情能抚慰自己孤独苦难的心灵。7.分析本诗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作用①第一节:“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②第二节:“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③第三节:“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④第四节:“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⑤第五节:“飘来荡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的飘来荡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诗人甘愿飘泊。 作用:五处对比使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我愿意是急流》我愿意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崎岖经过——痛苦)(勇敢作战——艰辛)(毁灭荒凉——毁灭)(饱受打击——苦难)(飘荡苍白——孤独)(快乐——悠闲)(鸣叫——幸福)(攀缘——美丽)(愉快——温暖)(辉煌——明亮)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我的爱人(荒瑟冷落、凋敝残败)——对照 ——(美好热情,欢畅明丽)(刚劲、苍凉) (娇媚、温馨)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三、梳理诗歌8.诗人只要选择一组意象进行对照就已经能够表明他对待爱情的态度,那为什么他要选择这么多的意象呢?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丰富多彩。上至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9.你能概括这首诗的主旨吗?⑴爱情诗:抒发对爱人的深挚感情,歌颂纯洁而高尚的爱情。(我 诗人;爱人 诗人的爱侣; )⑵政治抒情诗:表达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理想的革命精神。(我 革命战士; 爱人 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我愿意是急流》寄寓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侠骨与柔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有机体。"我的爱人"在诗中象征着诗人心中的价值理想和行动目标。诗作通篇以"我愿意是--"这掷地有声的人格宣言,强烈表达了为理想而努力的气概和情怀。诗歌字里行间流溢着汩汩滔滔的殉道精神,并由此彰显着诗人内心的虔诚、忠贞、执着。这是对爱情生活中的敢于奉献、甘于奉献的转述与升华。这首诗还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我愿意是急流》是紧随大家都熟悉的那首《爱情与自由》之后,都是在1847年写的,当时正处在1848年欧洲革命、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夜。爱情,这时在诗人心中不仅有风花雪月的轻柔甜蜜,也蕴蓄着为自由而牺牲生命的崇高。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诗中的“我”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五、比较阅读:《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一)思想内容《致橡树》中诗人所追求的爱是一种独立平等、同甘共苦,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我愿意是急流》中诗人诠释的是自己与爱人之间依靠与被依靠的如胶似漆的亲密关系,歌颂的是生死相依的爱情。五、比较阅读:《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二)艺术对比《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爱情理想,诗中比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歌中一组崭新的象征形象。《我愿意是急流》中运用了非常丰富的意象,两两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反差,采用回环往复的格式反复吟咏,强化了诗歌的主题。五、比较阅读:《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三)感情基调:分别表达了女性的宣言和男性的主张。《致橡树》中“橡树”和“木棉”都以树的形象共同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爱情境界,显示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的独立意识。《我愿意是急流》中借助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诗人有献出一切的勇气,具有极其强烈的感人力量。五、比较阅读:《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交流讨论:为什么这两位诗人在他们所写的诗中会流露出这两种不同的爱情观?你更喜欢哪种爱情观?为什么?认识不同《我愿意是急流》男性视角;《致橡树》女性视角。时代不同《我愿意是急流》热恋时期;《致橡树》时代更替。作业格式:“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朋友、亲人等)…是………我愿意是 …………只要我的 …是………”例:我愿意是沙砾,夏季灼热的太阳暴晒,向我吐出永不熄灭的大火,燃烧了生命的一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滴晨露,在星星升起的地方,沾湿我广袤的地狱。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四组诗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