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无衣——《诗经·秦风》课时任务活动一 查找相关资料,积累文化常识活动二 了解创作背景,明确诗歌题材活动三 赏析诗歌内容,梳理行文逻辑活动四 探究诗歌主题,厚植爱国情怀壹查找相关资料,积累文化常识活动一 查找相关资料,积累文化常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时间跨度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现存305篇,又称《诗三百》;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活动一 查找相关资料,积累文化常识风——民间歌谣;15国风,160篇。《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宫廷乐歌;《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祭祀之歌,祈丰年、颂祖德。颂——祭祀歌曲;《周颂》《鲁颂》《商颂》,40篇;宗庙祭祀之歌。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诗歌形式秦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为秦地民歌;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时间大致自春秋初至秦穆公时期。活动一 查找相关资料,积累文化常识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叙述,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打比方。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表现手法贰了解创作背景,明确诗歌题材活动二 了解创作背景,明确诗歌题材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导致戎族入侵。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征战诗战争背景活动二 了解创作背景,明确诗歌题材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秦地风俗叁赏析诗歌内容,梳理行文逻辑活动三 赏析诗歌内容,梳理行文逻辑1.朗读诗歌无 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戟 [jǐ]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裳 [cháng]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情感基调:慷慨雄壮活动三 赏析诗歌内容,梳理行文逻辑2.字词梳理无 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袍:长袍,即今之斗篷。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同仇:共同对敌。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作:起。裳:下衣,此指战裙。活动三 赏析诗歌内容,梳理行文逻辑3.解题入文无 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军情紧急同仇敌忾奋勇从军战衣征衣活动三 赏析诗歌内容,梳理行文逻辑4.研第一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设问一问一答增强气势君士一心团结一致同袍点明原因积极备战思想统一为国而战活动三 赏析诗歌内容,梳理行文逻辑5.品二三章无 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重章叠唱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具有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所穿战服所用兵器思想行动活动三 赏析诗歌内容,梳理行文逻辑6.全文逻辑无 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团结一致齐心备战同仇敌忾层层递进肆探究诗歌主题,厚植爱国情怀活动四 探究诗歌主题,厚植爱国情怀《无衣》是一首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表现出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主题归纳活动四 探究诗歌主题,厚植爱国情怀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对比联读短兵相接奋死抗敌战斗场面无怨无悔气贯长虹讴歌将士活动四 探究诗歌主题,厚植爱国情怀和平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但面对外敌,无数仁人志士团结一心、冲锋陷阵、敢于牺牲、保家卫国。当下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作为新时代中学生,你如何理解“实现民族复兴要求具有强大的国防和军队”,请阐述你的观点,不少于300字。由古及今课上研讨课后作业感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