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雪莱致云雀英国诗人乔治·戈登·拜伦:雪莱是世界上最不自私的人,别人和他相比就几乎全都成了野兽。 现代诗人徐志摩:我实在够不上读他,因为太浓厚伟大了。他的小诗,很轻灵,很微妙,很真挚,很美丽,读的时候,心灵真是颤动起来,犹如看一块纯洁的水晶,真是内外通灵。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雪莱是我最敬爱的诗人中之一个。他是自然的宠子,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他的诗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绝妙的好诗。名家评价1792年出生于贵族家庭,雪莱天资聪慧、根骨异于常人,当同龄孩子还在识字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写诗了。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被牛津大学开除。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家珀西·比希·雪莱走进作者雪莱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家珀西·比希·雪莱走进作者在1822年,雪莱的《希腊》出版,并且移居到斯贝齐亚海湾的近勒里奇镇居住。在1822年6月,他开始创作长诗《生命的凯旋》。这首诗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他就去迎接好友利·亨特。在同年7月8日,两人乘坐雪莱的“唐璜”的船只回雪莱的家。但是斯贝齐亚海突然刮起了大风,风暴刮翻了他们的船只。最后两人都落入海中,直到几天后,人们在海边发现了已经浮肿的尸体,还是依靠他口袋中未完成的诗才辨认出这具尸体就是雪莱。就这样,一代大师雪莱死在了一次意外事故。鉴于雪莱文学上对英国的影响和私生活上的糜乱,雪莱的死在英国人得知后,普天同庆。虽然现在英国以雪莱这个诗人为荣,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雪莱是极度被英国人排斥的,以至于他的死讯还能让英国人欢呼。人物轶事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写作背景知识链接英国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现象最早出现在12世纪,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分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在欧洲,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规模也最大。封建制度时期,英国就已存在大规模圈地运动。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抒情诗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云雀是一种鸟,形如麻雀儿稍大,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展翅飞行时鸣唱,接着做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栖息于草地、干旱平原、泥沼及沼泽。因其在地面营巢又性喜高飞,常从它的“领地”升腾而直飞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因而云雀经常被诗人选做讴歌的对象。了解云雀题目解读“致云雀”中“致”是“送给”的意思;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文题点明了诗歌的歌颂对象。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在诗歌中,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你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快清丽诚挚热切全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问题研讨诗歌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第一部分(1~2节):赞美云雀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神姿,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第二部分(3~7节):极力赞美云雀丰沛四溢的歌声。第三部分(8~12节):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抒发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第四部分(13~16节):探讨云雀歌声美的根源。第五部分(17~19节):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和人的不幸。第六部分(第20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作进一步的概括。第七部分(第21节):抒发诗人的希冀,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向全世界泼洒欢乐、希望与爱!诗歌分哪几个层次来写的?诗歌鉴赏如何理解开头第一节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把云雀视为“精灵”,是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歌唱的,诗人认为云雀是远离凡尘、无比圣洁的,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第1节 云雀本来就是飞禽,诗人为什么却说云雀“似乎从不是飞禽”?因为诗人把云雀视为“精灵”,是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歌唱的,暗示云雀是远离凡尘、无比圣洁的。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第二节诗主要表现了云雀怎样的特点?这一节主要描写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赋予了云雀蔑视地面、勇于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特点,这是全诗一切想象的依据。诗歌鉴赏第3、4节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的动作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第1节至第4节:这是一只怎样的云雀?欢乐天然身姿轻盈不断向上永远歌唱迅疾飞行问题研讨第5节至第7节:云雀的歌声有什么特点?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至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嘹亮清晰希望/温暖/力量通感把人的不同感官感觉(如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问题研讨第5节至第7节:云雀的歌声有什么特点?我们不知,你是什么,什么和你最为相似?从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能和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美妙动听比喻衬托问题研讨像一位诗人, 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把云雀比作诗人,突出云雀有思想,同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第8节至第12节:诗人用比喻赞美云雀,让这个意象有了哪些特征?问题研讨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居住在深宫的楼台,在寂寞难言的时刻,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 溢出闺阁之外;把云雀比作少女,夜阑人静时,用幽婉的歌声减轻爱的痛苦,突出云雀拥有甜美而忧伤的深情。第8节至第12节:诗人用比喻赞美云雀,让这个意象有了哪些特征?问题研讨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它的行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把云雀比作萤火虫,在花草丛中闪烁明灭,无形地散发柔辉,表明云雀能在黑暗中传播光明。第8节至第12节:诗人用比喻赞美云雀,让这个意象有了哪些特征?问题研讨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遭受热风的摧残,直到它的芬菲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把云雀比作玫瑰,被热风摧残,却以浓郁的芳香熏醉“鲁莽的飞贼” ,表明云雀虽遭遇外力摧残,却因此更加强大。第8节至第12节:诗人用比喻赞美云雀,让这个意象有了哪些特征?问题研讨第12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诗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从更高的层次上概括了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明朗、欢悦、清新;“清新的一切”都不及云雀的音乐,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云雀的歌声之美。这一节好似乐谱中的间奏,使整首诗有了一波三折的律动。对比的修辞问题研讨11第13节至第21节:诗人从赞美云雀产生了哪些联想和哲思?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能够进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赞婚的合唱也罢,凯旋的欢歌也罢,和你的乐音相比,不过是空洞的浮夸,人们可以觉察,其中总有着贫乏。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问题研讨11第13节至第21节:诗人从赞美云雀产生了哪些联想和哲思?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倦怠永不会出现,那烦恼的阴影,从来近不得你的身边,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什么田野、波涛、山峦?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超越痛苦超脱世俗的情感不求回报心甘情愿问题研讨11第13节至第21节:诗人从赞美云雀产生了哪些联想和哲思?是醒来,抑或是睡去,你对死亡的理解一定比我们凡人梦到的更加深刻真切,否则你的乐曲音流,怎么像液态的水晶涌泻?超越死亡的恐惧参透了生死的真谛问题研讨11第13节至第21节:诗人从赞美云雀产生了哪些联想和哲思?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忧,我们最真挚的欢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所束缚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任何一滴眼泪,我们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永远被外物所累问题研讨11第13节至第21节:诗人从赞美云雀产生了哪些联想和哲思?诗歌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永远被外物所累,欲望无法满足,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诗人歌颂爱,认为爱是世上最为美好的东西,只有心怀对同类的爱,参透生死的真谛,才能超越生的烦恼与死的恐惧,主张爱是生的真谛,而豁达则是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问题研讨第15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由四个问句组成,是诗人对云雀欢乐原因的询问,涉及四个方面︰自然的美景、自由生活的天性、对同类的爱、对痛苦的绝缘。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诗人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是诗人借云雀的欢乐,来表达自己对山川美景的热爱,对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的赞美和对人民的由衷热爱的感情。描写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诗人认为艺术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田野、波涛、山峦,这些都是激发艺术创作的源泉。设问的修辞问题研讨问题研讨第17小节诗人描写云雀对死亡的态度,意在表达自己什么观点 雪莱认为只有心怀对同类的爱,参透生死真谛,才能超越生的烦恼与死的恐惧,从而上升到无所畏惧、无所牵挂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问题研讨第20小节“熟知的欢欣”有什么含义 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对云雀的爱以及他不能像云雀那样自由飞翔的遗憾。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①云雀展翅翱翔冲上天际体现着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新社会到来。②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着诗人不求功名利禄、高官显爵,他愿意用自己的笔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③云雀的歌声清脆动听,如同雪莱的作品风格自然清新,优雅大气。④云雀具有旺盛生命力、欢快而又充满不屈的战斗精神, 表达诗人希望人们保持乐观的精神去战胜痛苦与悲哀,呼唤更多的读者像云雀一样,冲破旧世界与旧思想的藩篱,最终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云雀诗人振翅高飞隐形不漏播撒歌声执着奋进愤世嫉俗不求名利云雀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明形象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 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赏技巧“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诗人在第一节中,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总评:云雀是“欢乐的精灵”(其余各节全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析感情“交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诗人在诗歌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析感情你认为诗人借助云雀这个意向,想要传达的主旨是什么?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两者相同点: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两者不同点: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卑微且强劲的生命力量。理主旨板书设计外在形态:喜悦明朗(第2~3节)总体评价(第1节)——欢乐的精灵致云雀展开描绘(第2~20节)表达愿望(第21节)——渴望传递云雀的欢欣、希望与爱优美歌声:欢乐强音(第4~6节)云雀本质:高贵自由(第7~11节)诗人观点:爱与生死(第12~17节)人鸟对比:鄙弃污浊(第18~20节)云雀是理想化的诗人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诗中的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诗人,渴望欢乐、美好、光明、自由和理想,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幸福与美好的憧憬。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