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选择题:
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百姓,平平淡淡。
同学们会选择哪条路呢?
测测你
课前之语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梁启超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林语堂
“他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 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我们遗失的故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作者简介
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先生
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由于自身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先后五次做官,每次时间都很短。他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做过几任小官。但几度出仕,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毅然辞官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第一次:393年(29岁),任江州祭酒。“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去”。 (不久解归)
第二次:400年(35-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做官一年多, 母亲去世,归家居丧。其间,两次回浔阳老家探亲。
第三次:404年(40岁),居丧期满,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六月做官,次年三月辞职。
第四次:405年(41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刘敬宣派他持辞职表出使京城。陶渊明完成使命之后,“参军”一职自然解除。
第五次:405年,陶渊明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再次做官任江西彭泽县令,80多天后不辞而别,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时代与陶渊明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 19 岁, 遭遇淝水之战; 21 岁, 司马父子擅权; 35 岁, 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 38 岁, 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 40 岁,刘裕杀桓玄, 弑晋安帝, 立恭帝; 56岁, 刘裕逼恭帝禅位, 篡而代之。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真是“ 乱看惯了, 篡也看惯了”。而且身在官场之中, 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 相机而动, 委曲求全, 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渊明而言, 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zhuō
yìn
ài
fán
《归园田居》其一
fèi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无 适俗 韵, 性 本爱 丘山。
误入 尘网 中, 一去 三十 年。
羁鸟 恋旧林, 池鱼思故 渊。
词义疏通
适应世俗
气质、情致
天性、本性
山林,田园生活
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这里应是“十三”
笼中鸟,约束
水潭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守正不阿
迷蒙隐约的样子
轻柔的样子
罗列、排列
遮蔽
词义疏通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词义疏通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闲静的屋子
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比喻束缚本性的仕途。
指归耕园田
 
门庭
尘俗杂事

练结合提能力
文言实词积累

练结合提能力
文言实词积累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全文感知

在“归”这个明示信息下我们会想到哪些相关问题?
全文感知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何感?
朗读课文,用原文的话回答以上问题
问:尘网、樊笼指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喻指官场(比喻)
(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何感?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本性热爱自然。
“误”
厌恶,悔恨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官场生活限制了他的本性
“守拙归园田”
“拙” 是自然、纯粹,是真。“守拙”是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坚守本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能给人一种纯净、自由、闲适的精神体验。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为什么要“守拙”?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何感?
归向“田园”
思考: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并指出描写了哪些具体的意象。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思考: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3.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人的描写角度有何变化?
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
方宅、草屋
(近景)
村落、炊烟
(远景)
榆柳、桃李
狗吠、鸡鸣
(声音)


意境:
优美宁静、恬淡自然、闲适自由
情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表现方法,是指在写景叙事中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吗,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白描
工笔
写意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笔墨,不用修饰,不加渲染烘托,描写鲜明生动的形象。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就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何感?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宁静
闲适
自由
安逸
喜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归园田居(其一)陶 渊 明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试背: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
他们想要逃避的是政治,
而不是生活本身,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生活。
主动归隐
拒绝沉迷物欲,坚守精神。
拒绝摧眉折腰,坚守节操。
拒绝随波逐流,坚守本性。
陶诗“人性之光”:
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海德格尔(德国)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两首诗歌都属于古体诗,但一个短促激越,一个舒缓恬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请认真分析阅读,展开多方面思考,完成下面表格。
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诗歌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体裁
题材
创作背景
诗眼
节奏韵律
艺术手法
情感风格
诗人形象
两首诗歌都属于古体诗,但一个短促激越,一个舒缓恬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请认真分析阅读,展开多方面思考,完成下面表格。
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曹操
陶渊明
入世:
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出世:
舍弃官场、超脱世俗、返璞归真
入世和出世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人生在世,需要一点向上的精神和昂扬的姿态。儒家文化体现的奋斗之美需要我们付出汗水和泪水,这样才会浇灌出最美的花朵。同时,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八九,在奋斗的道路上,难免有挫折和不尽如人意之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道家的淡泊和宁静来慰藉我们那失意的心灵。另外,道家文化呈现了另外一种美:那就是人应该真实而自由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最后,希望我们以奋斗为底色,以宁静为翅膀,儒道双修,活出最美的自我
陶兄:
久仰大名,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曾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
企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浊世中一枝独秀的菊花。
不过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想来也就此生无憾了。
曹操顿首
(拓展延伸)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穿越时空,只是一种处世态度的碰撞,不存在孰是孰非,但想象要合情合理。
与孟德书
孟德兄:
展信佳,见字如晤。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公之威名,如雷贯耳,吾甚为仰敬,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百姓受战祸之苦可见一斑,还请曹兄以天下苍生为重,莫陷天下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望君三思。
公虽怀千里之志,然“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与其深陷尘网,何不学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目享山林之美,耳闻鸟虫之鸣,岂不快哉!
君才华横溢,心胸广大,能文善武,何不与我一同隐居在此山清水秀之地,正如君之所言“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陶潜顿首
总结: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
儒家:入世,进取; 佛家道家:出世,退隐
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知识分子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不管他们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听到那可贵的忧国忧民的声音,感受到那令人震撼的浩然之气,看到那颗超凡脱俗的清净本心。
2、他们选择归隐也是对自己人格的捍卫,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守护。
3、陶渊明这种没有精神负担的归隐,才是真正的归隐,所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
无论世界有多么喧嚣,多么物欲横流,我们都应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放置一切欲望;也应该有一座精神的后花园,在疲惫与悲伤中,推开后门,去看清风明月,行云流水。这园子栽的是智慧树,流的是忘忧泉,开的是自在花,搭的是逍遥桥……
哪怕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请别让精神后花园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了保持自己的尊贵而骄傲的呼吸!
在这座精神后花园中,我们体验阳光,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体验关切和感动,体验一切一切的美……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核对答案
(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4)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