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延安中学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延安中学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上海市延安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月质量调研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
(2)____________,自胜者强。(《老子》)
(3)《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攻破函谷关、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即阿房宫赋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 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 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 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 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 ④①⑤③② B. ④③⑤①② C. ⑤②①④③ D. ⑤③④①②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高考刚结束,一考生发来微信:向您垂询一下,这次高考作文题审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B. 高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若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C.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 再次见到崔老师,他已是名闻天下的大画家。我激动地说:“老师,您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
二 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明在思考未来志向时,关注到近来人们关于“文科无用论”的探讨,为了进一步理解人文科学的价值,他查阅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①南方周末:不少人认为哲学,甚至是整个人文社科,都是无用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②汪民安:人文科学急剧衰落大概是从世纪之交开始的。技术进入到加速状态,它对社会的改变和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出现,这差不多是一个技术/社会关系的范式转变。适应、理解和推进这种新的信息技术就成为社会的要务。人们都卷入到这场技术变革中。在这个意义上,不仅是人文科学衰退,一些传统的工科也在衰退。此外,科技至上也跟上个世纪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相关。新自由主义推崇竞争,它们要把社会塑造成一个竞争社会,一切都放在市场上公平地竞争。我们也可以在这个竞争框架下来重新理解科技。在17世纪的时候,培根说科技很重要,但是,科技是针对整个人类而言的,科技能消除贫穷,能改善人类的经济状况,从而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反过来也是如此,卢梭对科技的批判是因为他认为科技会损毁人类的道德和心灵。而到了海德格尔,他认为科技会导致人类失去栖居的家宅。他也是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待科技的。也就是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思考科技,无论对它充满赞美还是质疑批判,总是会将它和人的命运,或者说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都是围绕着人类的命运而展开竞争的。
③但是,到了新自由主义这里,科技不再总是跟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科技是跟某些人某些集体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一切都在竞争,如果整个社会被塑造成一个竞争的社会,那么,人们总是要想办法在竞争中赢出。科技在这里就变成了竞争获胜的手段,变成了一部分人战胜另一部分人的手段。如果竞争成为社会主要活力来源的话,技术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技术的竞争。科技公司成为最重要的公司。个人和个人的竞争,公司和公司的竞争,国家和国家的竞争,都是技术的竞争。世界变成了一个狂热的技术竞赛舞台。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狂热技术竞争的背景下,人文科学的声音就会变得很微弱。
(南方周末《汪民安专访:哲学可以抵制愚蠢,缓解悲愁》,有删改)
【材料二】
①人文科学的“负担”意味着什么?
②当以正确方式钻研并合理构建时,人文科学能够实现其他科学无法达成的使命——它能践行、传授、保存并阐明某些独特价值。正是人文科学向我们展现了人类可能性的广度与深度,包括我们兼有崇高和堕落的巨大潜能;正是人文科学滋养并维系着我们的集体记忆,将我们与我们文明的过去及先辈们联系在一起;正是人文科学教会我们去思考对人类而言什么是美好生活,并引导我们去探寻那些能让美好生活成为可能的公民理想和社会制度。
③然而,人文科学并非坚不可摧,如果没有我们的积极关注,它将无法持续发展。重建与修复人文科学,恢复人文科学所能提供的那种深刻见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④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人文科学的独特使命在于:以人性化的方式理解人类事务,而非将其转化或简化为物理定律、机械系统、生物本能、心理障碍、社会结构等。
⑤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科学严谨有序的研究方法并非截然不同。事实上,人文科学若能效仿科学精准的问题表述与客观的证据权衡,必将获益良多。但人文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它始终立足于我们感知与体验的世界,那个由思想、情感、想象与记忆构筑的主观现实图景。人文科学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与认知对象保持着血脉相连的共情关系。因此,人文科学提供的知识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既不会被科学突破所取代,也不会因物质认知的进步而过时。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但在人文科学领域,太阳依旧东升西落——这种昼夜更替的韵律,早已升华为世间万物兴衰荣枯最深邃、最普世的象征。
(威尔福德·麦克莱《人文科学的负担》,有删改)
4. 与材料二第①段中“负担”一词内涵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累赘 B. 责任 C. 重点 D. 特点
5. 根据材料一,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文科学的急剧衰落发生在近几十年。
B. 卢梭和海德格尔都曾批判科学和技术。
C. 新自由主义完善了人们对科技的理解。
D. 狂热的技术竞争加速人文科学的衰落。
6. 能够根据材料二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 人文科学着重描绘和表现美好生活图景。
B. 人文科学倾向于用术语来解释人类社会。
C. 人文科学可以通过效仿科学来发展自身。
D. 人文科学的知识特性在于相对一成不变。
7. 材料一画线句的推理是如何成立的?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8. 小明想结合两则材料的观点,以“人文科学之用”为题在网上发表一则帖子(限80字),请你代拟帖子的内容。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偏方
①医院里坐诊的医生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最长也长不过门卫老伯。如果门卫老伯穿上白大褂,找他的病人肯定比找我们的多。他那满头白发是招牌。
②有时,门卫老伯会不无遗憾地对我说,如果自己也能上几年学,一定比姓牟的更高尚。说来说去,坏话集中在牟站长的生活作风问题上。牟站长年轻的时候跟村里的一位姑娘谈恋爱,还送过聘礼。后来,因写了几篇新闻稿,牟站长被乡里的领导看中,安排到文化站工作,端了公家饭碗。结婚的事慢慢被他搁下,对方一直催促,他找借口是工作忙。有人问他有没有对象,他总是语焉不详,支吾中闹出一脸的红。别人以为这是年轻人害羞,给他介绍对象,他就相亲了。后来此事被姑娘的兄弟知道,跑到乡政府吵,因为吵不出结果,于是他就被人打了一顿,两颗门牙双双落下,双方的感情,也就此戛然而止了。
③牟站长的青春故事,一直被年老的门卫老伯翻阅着,如果是一本书的话,应该是早翻烂了。
④有次,县里越剧团来镇上演出,门卫老伯满脸堆笑地去了文化站,央牟站长给他一张票。牟站长说票子他一张也没有,因为完全是走市场的。门卫老伯很生气,回来跟我说:骗三岁小孩啊,市场是卖菜的,根本不管戏文的事,不肯,就直说。我差点笑岔气。
⑤深秋的一个午后,牟站长说找阿其医生。门卫老伯高喊“阿其,阿其”,那声音像一面旗帜,迎风猎猎,传递出一种强烈的信号——我跟阿其医生是说得上话的。
⑥阿其医生问牟站长哪里不舒服,这是病人主诉的关键,有了关键词,医生才能开始诊疗。
⑦牟站长直了直腰,说:上周乡里排国庆节联欢会,这是宣传委员交办的任务,从策划到实施,都是我一个人。整合节目主题突出,寓教于乐,要让大家在欢快中感受进步,在进步中领悟奋进……阿其医生不得不打断他的陈诉,问他到底来看什么。
⑧牟站长抿了抿嘴,说:我排了一个大合唱,是《咱们工人有力量》,你懂不懂音乐?阿其医生认真地摇了摇头。牟站长咽了一下口水,说:没有音乐,生命就失去了艺术的价值。
⑨牟站长把双手打开,一只伸向半空,差点戳到阿其医生的眼睛。阿其医生微笑着问他:你是来看病的吗?牟站长收回抒情的双手,继续他的陈述。他说:排练大合唱时我担任指挥,你知道指挥是什么吧?门卫老伯说:屁股对着观众,手拿长筷子,站在台上发羊痫风。牟站长剜了他一眼,门卫老伯用手捂住嘴,手背上的老年斑犹如风干的羊屎。
⑩阿其医生不得不再次打断,问他到底哪里不舒服。阿其医生的笔悬着,病历卡上还一个字都没写。
牟站长将手持额前的头发,说:指挥是一台演出的灵魂,我责无旁贷。我用昂扬的手势,拉出合唱队的嘹亮与喜悦,以及激情……
阿其医生皱了皱眉头,一支笔在他的大拇指指甲上旋转了几圈,居然没有掉下来。
牟站长说,那天我穿的是西装,既然是西装,就得穿白衬衫,可我来找去没有合身的。于是我系了假领子。假领子容易攀到脸上,所以我又系了根领带。演出非常成功,可我感觉自己的喉咙不舒服了。
原来,牟站长是喉咙不舒服。
阿其医生放下笔,拿压舌板,让他“啊”。牟站长把“啊”拉长,把平上去入都加进去了。也不待他把口声念完,阿其医生收回了压舌板。牟站长干咳了几声,算是潦草地完成了去声。
阿其医生给牟站长配了治疗咽喉炎的药,嘱咐他多喝水。在病历卡上唰唰写下了几个字:咽喉不适七天,无发热。
门卫老伯开始牵挂牟站长的病情,有事无事去牟站长那里随访。牟站长似乎也没把门卫老伯的嘘寒问暖当回事。不过,他到底还是给门卫老伯送了几张戏票,乐得门卫老伯腰板挺得直直的,说是乡政府领导请他看戏文。
牟站长的喉咙看了很久还是没看好,跟阿其医生说还有异物感。对于阿其医生来说,这病实在太轻了。可到了牟站长那里偏偏成了疑难重症。阿其医生建议他少讲话,甚至不发声。牟站长满脸的怅然,转而是忧戚,说:不讲话怎么行,文化要振兴,全乡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主心骨,我不忙,怎么行?
不记得哪一天,我们在屋檐下闲聊。说着说着讲到中医的事,说是中医的偏方有些不可思议。李医生是半个中医,专门收集民间偏方。他咧着嘴说:因为假领子引起的,那继续系假领子呗,中医是以脏补脏,以形补形,用生活的道理说,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笑话,谁也不会当真。
谁知门卫老伯如获至宝,兴冲冲地跑到乡文化站,让牟站长赶紧系上假领子。门卫老伯说这是偏方,怕牟站长不信,他故意把神情的亮度调到最低,罩上“偏方”的几分神秘。
牟站长有没有采纳门卫老伯的偏方,不得其详。不过我听过牟站长的一次讲话。是很小的一个会议,牟站长讲得非常激情澎湃,围绕一二三,讲了两个多小时。他脖子上的白领子簇新簇新,接引着从脸上泛出来的亮光。
我猜想,牟站长一定买了不少假领子。
(选自《散文》2024年第11期,有删改)
9. 从逻辑的角度分析第④段“我差点笑岔气”的原因并赏析这样写的妙处。
10. “门卫老伯”在小说中不可或缺,请从构思角度对此作赏析。
11. 以第⑦-⑧段为例,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2. 文中出现的“假领子”意蕴丰富,请加以分析。
(三)(8分)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①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所作。②香篆:篆字形的盘香。
13. 从字数来看,这首词为( )
A. 小调 B. 小令 C. 中调 D. 长调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宋朝的爱国词人,他的词承豪放一脉,清健雄奇,本词就是一例。
B. 上阕侧重抒情,给“茶瓯香篆小帘栊”冠以“唯有”二字,词人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
C. 下阕以绘景起篇,“卷尽残花风未定”原是词人透过“小帘栊”所见,风卷残花的景象引出后面的感情。
D. 全词情景交融,回环扣合,以喻开篇,赋春以性灵,以老少张目,寓情于景,自见机杼
15.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四)(19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阮孝绪,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②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①于瀛海,追许由②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
③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④梁武起兵围建邺,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墓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以一鹿床为精舍,以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为名流所钦尚如此。自是钦慕风誉者,无不怀刺敛衽,望尘而息。
⑤天监十二年,诏公卿举士,秘书监傅照上疏荐之,与吴郡范元琰俱征,并不到。陈郡袁峻谓曰:“往者天地闭,贤人隐。今世路已清,而子犹遁。可乎?”答曰:“为仁由己,何关人世?况仆非往贤之类邪?”
(节选自《南史·阮孝绪传》,有删改)
【注】①松子,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上古仙人,最早见于《列仙传》。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曾表示追随赤松子修仙,使其成为道家隐逸的象征。②许由,古代高士。传说尧帝欲让天下于他,许由避而不受,隐居箕山(见《庄子·逍遥游》《高士传》)。
16. 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1)愿迹松子于瀛海( ) (2)欲造而不敢( )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一项( )
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A. 检讨 B. 勉励 C. 思考 D. 纠正
18.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家贫无以爨( )
A. 供养 B. 做饭 C. 维生 D. 逃难
19. 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且 B. 盖 C. 虽 D. 若
2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五处标识出来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曾食酱美,问之,云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22. 本文节选自纪传体史书《南史·列传第七十六》,原文记述南朝梁隐士阮孝绪的生平。请结合节选部分内容,分析概括阮孝绪的隐士形象。
(五)(11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论
欧阳修
谓秦为闰①者谁乎?是不原本末之论也,此汉儒之私说也。其说有三:不过曰灭弃礼乐,用法严苛,与其兴也不当五德之运而已。五德之说,非圣人之言,曰昧者之论详之矣。其二者,特始皇帝之事尔,然未原秦之本末也。
历代之兴也,或以德,或以功,大抵皆乘其弊而代之。初,夏世衰而桀为昏暴,汤救其乱而起,稍治诸侯而诛之,其《书》曰“汤征自葛”②是也。其后卒以放桀而灭夏。及商世衰而纣为昏暴,周之文、武救其乱而起,亦治诸侯而诛之,其《诗》所谓“昆”“崇”“共”“密”是也。其后卒攻纣而灭商。推秦之兴,其德固有优劣,而其迹岂有异乎?
当是之时,周衰固已久矣。而齐、晋大候,鲁、卫同姓,擅相攻伐,共起而弱周,非独秦之暴也。秦缪公以来,始东侵晋,地至于河,尽灭诸戎,拓国千里。其后关东诸侯强僭者日益多,周之国地日益蹙,至无复天子之制。至秦后世,遂灭诸侯而一天下。此本末之迹也。其德虽不足,而其功力尚不优于魏晋乎?始秦之兴,务以力胜。至于始皇,遂悖弃先王之典礼,益任法而少恩,其制度文为,皆非古而自是,此其所以见黜也。夫始皇之不德,不过如桀、纣,桀、纣不能废夏、商之统,则始皇未可废秦也。
(有删改)
【注】①闰:指非正统王朝。②汤征自葛:商汤刚开始征伐的时候,从放纵无道的葛国及其国君开始。
23. 下列对于第一段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朝自古以来被称为“闰朝”。
B. 汉儒批评秦朝是出于公允心的。
C. 作者对“五德之说”之前就有详细的论说。
D. 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汉儒对秦始皇的批评。
24. 第二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请加以分析。
25. 《秦论》与本学期已学的《过秦论》,都是对秦二世而亡的这段历史做出评说。请分析作者在观点上的异同点。
三 写作70分
26. 作文。
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有人爱问“为什么”,有人热心于“怎么办”。你更欣赏哪一种?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 一夜飞度镜湖月 ②.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 胜人者有力 ④. 楚人一炬 ⑤.
可怜焦土
2.A
3.B
【答案】4. B 5. C
6. C 7. 汪民安在访谈中提到,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历史上,科技与人类命运紧密
相连,但新自由主义和技术至上的观念改变了这一点。在当前狂热的技术竞赛背景下,社会的主要关注点
和资源都集中于如何通过技术竞争获胜,而不是如何通过人文科学提升人类的整体生活质量。因此,人文
科学的地位和影响力自然会被削弱,其声音也会变得微弱。
8. 人文科学之用,在于其独特的人文视角和思考方式。它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追求客观规律,而是关注人类
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深刻视角。
【答案】9. “我差点笑岔气”的原因在于门卫老伯犯了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谬误,他将“走市
场”的现代经济术语替换为“卖菜市场”的字面含义。这种通过逻辑谬误凸显门卫老伯的固执与蒙昧,暴露出
基层群众对体制话语的陌生与隔膜,制造了强烈的反差和幽默感。
10. (1)门卫老伯是情节的衔接和推进者,故事从他说牟站长的对话开始,引出主要人物站长;他把李医
生的偏方传达给牟站长,引出牟站长“买了不少假领子”的荒诞结局。
(2)门卫老伯与牟站长形成默契,例如门卫老伯用戏票标榜社会地位与牟站长用假领子伪装文化身份,
都体现出基层干部和民众的虚荣心理。
(3)门卫老伯还与牟站长形成反对,门卫老伯的市侩相依反衬出牟站长的官腔做作,极大增强了人物的
辨识度和讽刺效果。
11. (1)语言描写高度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凸显性格。例如牟站长说话官腔十足,使用“主题突出,
寓教于乐”“感受进步,领悟奋进”等词句,甚至上升到“艺术的价值”,生动刻画其炫耀自我、脱离实际的基
层干部形象。
(2)运用大量细节描写,使人物情态毕现。如牟站长的“直了直腰”“抿了抿嘴”“咽了一下口水”,生动刻画
了人物装模作样的情态和心理变化。
(3)语言风格对比鲜明。不同语言风格的碰撞增强了语言的张力和戏剧性。
(4)语言在平实之中蕴含着幽默与讽刺。
12. (1)“假领子”象征牟站长爱面子、重形式、打肿脸充胖子的虚荣心,讽刺了人物的浮夸。
(2)“假领子”是导致牟站长喉咙不适的直接原因,象征着对形式的过度追求会给自身带来不适与伤害,揭
示了官僚干部形式主义作风的危害。
(3)医生的一句玩笑话让“假领子”从病因变成了治疗喉咙不适的“偏方”,呼应标题,同时具有荒诞色彩。
(4)“牟站长一定买了不少假领子”的结局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既讽刺了门卫老伯的盲目轻信、阿谀奉承,又讽刺了牟站长的理性缺失、自欺欺人。
【答案】13. C 14. A
15.
①结合“老去逢春如病酒”可知作者为年老体衰、仕途失意感到落寞凄凉;
②结合“试问春归谁得见”可知表达了为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春、孤寂之情;
③结合“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可知表达了自我开导消解愁怨的乐观豁达之情。
【答案】16.
①. 追寻踪迹,这里引申为效仿、效法 ②. 拜访、造访
17. B 18. B
19. C 20.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
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21. 曾经吃酱觉得味道很美,询问酱的来源,听说这是从王家得到的,(他)就吐出嘴里的食物并将酱倒掉。
22. ①淡泊名利:面对百万遗产,“一无所纳”。
②清高自律:外兄王晏显贵时,拒绝与其往来,拒受馈赠,坚守原则;父亲去世后,他守丧礼仪远超常
规。
③安贫守志:家中贫困也不盗邻墓柴,不做违背道义之事;隐居时以鹿床为精舍,远离尘嚣。
④坚守气节:面对征召,拒仕朝廷,并表示“为仁由己,何关人世”,坚守归隐初心。
【答案】23. D 24. ①举例论证:以商汤灭夏、周文武灭商为例,阐述历代王朝多“乘其弊而代之”的规律,
借此说明秦朝兴起的轨迹与前代一致,为反驳“秦为闰朝”的观点奠定事实基础。②引用论证:引用《尚书》
“汤征自葛”及《诗经》中周征伐“昆、崇、共、密”等记载,通过经典文献佐证商汤、周文武兴起的合法性,
增强论证的权威性与说服力。③类比论证:将秦朝的兴起与夏商周三朝类比,指出尽管德行有别,但其“乘
弊代之”的历史轨迹并无差异,从而推导出秦不应因始皇之失而被否定王朝正统性的结论。
25.
相同点:两文都认为秦朝在统治过程中有过错。《过秦论》指出秦朝“仁义不施”,《秦论》认为秦始皇“悖弃 先王之典礼,益任法而少恩”,都认识到秦朝统治方式存在问题。
不同点:《过秦论》重点强调秦朝灭亡是因为不施仁义,攻守之势异也,突出秦朝暴政是迅速灭亡的原因。
《秦论》则主要反驳秦为“闰朝”的观点,认为秦的兴起与其他朝代类似,虽秦始皇有不德之处,但不能因此就否定秦的正统地位,不能仅以其统治方式的不足就将其视为非正统王朝。
26.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