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玉溪一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适应性测试(三)地 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某蔬菜小镇在产业布局中聚焦生产环节,通过产业优化布局,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进程的提升。下图为蔬菜小镇产业布局图,该小镇外围一侧分布有省道。据此完成1~3小题。1. 该蔬菜小镇种植区在布局时,主要考虑A.产居便利性 B.生产绿色化 C.生产规模化 D.生产成本低2. 与传统农业生产区相比较,该蔬菜小镇①土地利用集约度高 ②产品销售市场局限性强③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度差 ④产销一体化特点明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 推测该小镇外围省道分布在A.①侧 B.②侧 C.③侧 D.④侧城镇密度是指城市内所有城镇数量与该城市面积之比,反映城市人口集聚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若某地区人口密度高,城镇密度不高,则该地区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反之若某地区城镇密度高,人口密度跟不上,则该地区城市发展将受限。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各区域城镇密度分类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4~6小题。4. 合肥市区城镇密度处于第一类的优势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 B.历史文化悠久C.政策赋能显著 D.地理位置优越5. 皖江城市带沿江区域城镇密度显著高于南北两侧区域的原因有①交通便利,方便承接产业转移②地形平坦,农耕经济的历史悠久③经济发达,基础设施相对完善④户籍改革,人口向核心城市集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 皖江城市带城镇化过程中,促进人口与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是A.扩大核心城市规模,增强虹吸效应B.鼓励生育,提高城镇的人口出生率C.增加住房供给,缓解住房紧张问题D.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数字技术通过重塑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推动人类迈向数字时代,因此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竞合的焦点。掌握关键技术的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各国各地区争逐的战略资源。截至2022年,中国三大城市群的数字人才规模达到267709人,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和区域发展特征。下图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中数字人才规模前10位的城市中10522人次样本的流动分析图。据此完成7~8小题。7. 从样本数字人才流动数量和流动率来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香港数字人才流动强度最大,人才流入量大B.广州是城市群内主导型城市,人才虹吸显著C.北京数字人才流动强度弱,为净流出型城市D.苏州数字人才流动强度弱,为净流入型城市8. 对三大城市群数字人才分布格局和区域发展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数字人才分布规模在各城市群间总体相差不大B.中国数字人才形成城市间环流格局,总规模变化呈持续增长C.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的区域内协调发展水平高于京津冀地区D.粤港澳地区香港数字人才大量流失,促进广深形成人才高地玛不错位于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是古大湖解体分裂出来的独立封闭小湖泊,海拔4432m,南部垭口海拔4438m。湖泊四周高山无永久性冰川,西北侧有季节性河流补给湖泊,流域内未见泉眼和永久冻土层。2013—2015年湖泊呈现萎缩状态,2016—2018年湖泊呈扩张状态。湖岸堤是湖水波浪形成的砂砾石堤。下图示意玛不错湖岸堤剖面及湖岸阶地地层垂直分布。据此完成9~11小题。9. 玛不错为独立湖泊的时间是A.S B.S C.S D.S 10.S3-S4期间玛不错的湖面高程的变化为A.高低高 B.低高低 C.高高低 D.低低高11.2016—2018年,玛不错湖泊面积增大,主要是由于流域内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量增多 B.冬季补给增多,注入水量增大C.永久冻土融化,地下水补给增多 D.西南季风增强,流域降水增多研究指出,北极海冰减少对北半球极锋急流(600百帕极锋锋区上空的西风)有减弱作用,这体现了海冰—大气之间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图为1980-2020年北极海冰范围变化图。完成12~13小题。12.随着1980-2020年北极海冰范围的变化,近40年最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3月海面长波辐射量波动下降 B.9月海面长波辐射量波动上升C.3月北极海域大气逆辐射波动下降 D.9月海面反射太阳辐射量波动上升13.北极海冰减少削弱极锋急流,间接影响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若某年份太平洋地区极锋急流显著减弱,下列现象合理的是A.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动受阻,我国南涝北旱B.东亚夏季风势力增强,长江中下游伏旱延长C.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偏南,登陆我国频率增加D.西风带波动向东传播加速,北美西海岸暖冬加剧铍矿是我国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2024年我国在鄂湘赣交界的幕阜山地区发现含铍矿的岩体。该岩体是岩浆多期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却形成,后经剥蚀出露地表。为确定岩体形成时间,研究人员对周边地层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下图示意幕阜山局部地区该类岩体及周边地层分布。据此完成14~16小题。14.该地铍矿所在岩体的类型应是A.砂页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15.该地铍矿所在岩体形成时间可能是A.早于寒武纪,晚于元古宙 B.早于元古宙,晚于太古宙C.早于第四纪,晚于奥陶纪 D.早于奥陶纪,晚于寒武纪16.该地第四纪地层分布区可能发育的地貌是A.黄土梁 B.V形谷 C.火山锥 D.落水洞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芦山抽水蓄能电站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岩体裂隙发育。电站下库区附近存在一大型复杂堆积体,其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一侧的陡崖。陡崖由坚硬的砾岩和较软的粉砂岩组成。堆积体内部发育有风化层(需长期暴露在地表露天环境中形成)。下图示意某学者提出的堆积体多期次崩塌演化模式。(1)根据演化模式图,描述Ⅲ阶段中的堆积体形成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6分)(2)结合风化层的形成条件,该学者推断堆积体并非一次性崩塌而成。请说明支持这一推断的依据。(4分)(3)根据目前崩塌区的情况,请你就未来发生更大规模崩塌的可能性进行简要论述。(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中村村民市民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备受关注。改革开放前,Y村是典型的岭南村落,拥有宗祠等代表性的岭南古建筑及粤剧、民间信俗等岭南传统文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对Y村进行城市建设,最终在其附近建成了新的城市中轴线和CBD;在此过程村民对自住房屋进行加建和出租,村集体开始投资,年终按人数给每户分红。2009年,Y村撤村建立居委会;2016年,历经三年拆迁改造后,Y村居民实现回迁,同时将多余房屋出租并继续集体对外投资。在Y村城镇化不断推进中,当地保留、修复了宗祠,并开展龙舟体验、粤剧表演、醒狮教学等多项社区活动。下图示意Y村村民的市民化过程。(1)分别指出Y村在图示三个阶段中,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6分)(2)简述Y村城镇化过程中,其村民市民化的体现。(6分)(3)从推动和阻碍两个方面,分别说明城镇化快速发展对Y村传统文化的影响。(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海洋经济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和载体,山东长岛南隍城国家海洋牧场坐落于黄渤海交界处的南隍城岛东侧海域,根据不同海域水深、水温、海流等环境要素,划分出明确的功能区,如浅海藻类养殖区、深海网箱养殖区(设置水深在15米以上、沿海开放性水域的大型网箱称为深海网箱)(如下图)、贝类底播区等。该海洋牧场引入精准投喂系统、智能化水质监测设备等现代化生态养殖技术,极大提升了养殖效益。(1)从海水性质角度,阐述该海洋牧场划分养殖功能区的合理性。(6分)(2)说明现代化生态养殖技术为该海洋牧场带来的生态效益。(6分)(3)分析深海网箱养殖的优势。(6分)玉溪一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适应性测试(三)地理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B D C A D D C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D B A D C 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6分)(1)区域构造运动使陡崖岩体发生破裂;风化、河流侵蚀导致较软的粉砂岩层被掏空;上部坚硬的砾岩受重力作用沿裂隙崩塌,形成堆积体。(2)风化层需长期暴露在地表露天环境中形成;堆积体内部发育风化层说明崩塌过程中存在间歐期,使地表物质有充分时间形成风化层;随后被新的崩塌物质掩埋,导致风化层出现在堆积体内部,反映了堆积体形成具有的阶段性。(3)可能性较小。理由如下:目前河流已经远离陡崖,陡崖受到的流水侵蚀减弱;堆积物覆盖了陡崖底部的粉砂岩,增强了陡崖的稳定性;陡崖坡度减缓,稳定性增强;经历了多次崩塌后,陡崖的危岩体和裂隙已经很少,不易发生更大规模的崩塌。18.(18分)(1)村落时代:以务农为主;城冲村时代:以务农、务工、房屋出租、集体分红为主;回迁小区时代:以务工、房屋出租、集体分红为主。(2)由村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由主要从事第一产业转变为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推动角度:城镇化推动经济发展,为Y村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经济支撑;城镇化促进了文化交融传播,利于Y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阻碍角度: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破坏了Y村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城镇化使Y传统文化过度吸纳了现代元素或其他地方元素,导致了传统文化丧失了原有特色。19.(18分)(1)①水温差异:不同水深的海水温度不同,浅海区水温较高,适宜藻类生长;深海区水温较低且较稳定,适合某些鱼类养殖。②盐度差异:近岸海域受淡水输入影响,盐度较低,适合贝类养殖;外海盐度较高,适合深海网箱养殖。③溶解氧含量:浅海区光合作用强,溶解氧含量高,有利于藻类繁殖;深海区水体交换充分,溶氧充足,适合高密度鱼类养殖。④营养盐分布:浅海区营养盐丰富,有利于藻类和贝类生长;深海区营养盐相对较少,但通过人工投喂可满足鱼类需求。⑤海流影响:不同海域海流强度不同,浅海区海流较弱,适合固定式养殖;深海区海流较强,有利于水体交换,减少污染。⑥透明度差异:浅海区透明度较低,适合藻类和贝类养殖;深海区透明度较高,有利于网箱养殖管理。(2)①减少饲料浪费:精准投喂系统根据鱼类需求投放饲料,降低残余饲料对水体的污染。②改善水质:智能化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水质变化,及时预警有害物质积累,保持水体健康。③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科学投喂和水质管理减少鱼类病害发生,降低药物使用,避免抗生素污染。④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养殖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有利于维护海域生物多样性。⑤减少底泥污染:精准投喂减少饲料沉降,避免底泥富营养化,降低赤潮发生风险。⑥促进碳汇功能:藻类养殖吸收二氧化碳,贝类养殖固碳,有助于减缓海洋酸化。(3)①水体交换充分:深海区海流较强,有利于网箱内水体更新,减少污染物积累。②养殖空间大:深海网箱容积大,适合高密度养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减少近岸污染:远离海岸,降低养殖活动对近岸生态的影响。④病害风险低:开放水域病原体较少,鱼类患病概率降低。⑤养殖环境更自然:深海环境更接近鱼类自然栖息地,有利于鱼类生长。⑥适应性强:深海网箱可抵御风浪,适合在开放性海域进行规模化养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