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31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31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导入新课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图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到覆灭的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相关史实,感悟农民阶级的斗争精神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难以实行,以及失败原因等问题的分析探究,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学习目标
0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03
天京陷落
02
定都天京
目录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01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一)背景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消耗了大约……总计1.2亿多元,相当于国库两年多的全面税收。清政府为支付这批巨额款项而肆意搜刮人民。
——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根本原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道光十三年(1843年),桂平蝗。十四年夏,浔州蝗,复大水。十五年,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丁酉,浔州雹,大如斗。
——《浔州府志》
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传统手工业。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洪秀全借来了西方的宗教,要建立人间天国。“拜了上帝人人有衣有食,无灾无难”
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推动起义。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二)洪秀全
洪秀全
(1814年—1864年)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启示下,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洪秀全创 立“拜上帝会”, 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
他劝说同学 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1829年16岁
科举落第
1836年23岁科举再落第,收到《劝世良言》
1837年24岁科举三度落第,卧病“升天”见“上帝”,读《劝世良言》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三)宗教准备
道之大原出于天,谨将天道觉群贤……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顺天者存逆天亡,尊崇上帝得荣光。
——[清]洪秀全《原道救世歌》
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寸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清]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天下凡间,我们弟兄姊妹所当共击灭之,唯恐不速者也。
——[清]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宗教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特点:洪秀全借助西方宗教的外衣,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千百年来农民的平均主义理想,以“上帝次子”的名义,号召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平均的大同社会。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四)金田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者:
建号:
起义军:
1851
金田起义
1851年
广西金田村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太平军
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二)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1851
1851
永安建制
九千岁
万岁
八千岁
七千岁
六千岁
五千岁
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我替天父代言
思考:永安建制后形成的太平天国政权领导集团有何特点?有何利弊?
(1)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2)初期,利于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同时为天王和东王的争权埋下了隐患。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玺印
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定都天京
02
二、定都天京
(一)定都天京
与清政府形成对峙
1851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虽然冯云山和萧朝贵在进军途中牺牲。但队伍发展至50万人。1853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1853年3月,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太平天国王宫—天王府
二、定都天京
(二)《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当收成时……(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中分配土地的方法?
目的?
分配社会财富的方法?
“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收归圣库,平均分配
(“圣库制度”)
二、定都天京
(二)《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
积极性
消极性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如果你是农民,你支持这一纲领吗?这个纲领能否成功推行?
二、定都天京
(三)北伐西征
1851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北伐西征
横扫五省,进逼天津!
京城大乱,数十万人出逃!
咸丰哀叹,欲步崇祯后尘!
可惜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
1853年 北伐 全军覆没
1856年,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1853—1856年 西征 取得重大胜利
军事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陷落
03
三、天京陷落
(一)天京事变
1851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北伐西征
1856
天京事变
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筋长近尺浴盆亦以金。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
洪秀全一生共有88个后妃,都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在召见时以数字化依次编号,如“第25妻”、“第73妻”之称谓。
享乐腐化
洪秀全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①逼
②杀
③责
④杀
⑤杀
⑥疑
⑦走
争权夺利
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三、天京陷落
(二)挽救措施
1851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北伐西征
1856
天京事变
挽救措施
1859
《资政新篇》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洪仁玕
《资政新篇》
陈玉成
李秀成
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在风雨飘摇中暂时稳定了局势。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未实施
三、天京陷落
《资政新篇》:
政治上:提倡广开言路,实行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出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
社会上:设立新式学堂、医院、福利机构。
外交上:主张与外国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但不准干涉国内政。
进步性: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顺应了世界潮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急切愿望。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实行。
评价:
(二)挽救措施
三、天京陷落
(三)天京陷落
1851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1856
北伐西征
1856
天京事变
挽救措施
1859
《资政新篇》
1864
天京陷落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陈玉成就义。
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近逼上海,遭到李鸿章的淮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抵抗和反扑。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
1864年天京陷落
洋枪队(常胜军)
清政府与外国势力联合组建的一支雇佣军,装备近代西方武器,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李鸿章-淮军
三、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的过程图
时间
发展形势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64年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后期的军事斗争
天京陷落
开始
全盛
转折
失败
三、天京陷落
(四)失败原因
材料一: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
——《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
材料二: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李大钊
材料三:所有借师助剿……与英、法两国迅速筹商,克日办理。但于剿贼有利裨,朕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元年正月十日(1862年2月8日)谕议政王大臣等》
1.统治阶级腐化
2.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曾国藩
(1811—1872)
奉命编练湘军
镇压太平军
李鸿章
(1823—1901)
奉命编练淮军
镇压太平军
洋枪队(绘画)
由外国人训练的中国军队,
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中外的联合绞杀
三、天京陷落
(五)意义
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
材料研读
材料一: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鱼宏亮
材料二: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课堂小结
影响
英国
经过:
背景:
历史意义:
领导人:
失败原因:
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
开始的标志:
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
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
达到军事全盛的标志:
由盛转衰的标志:
失败的标志: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和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洪秀全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联合势力绞杀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巩固练习
04
1.1844年,他和好友冯云山离开本乡去外县宣传教义,劝导世人信拜上帝。1851年1月11日,他率各地集结而来的会众在金田村正式誓师起义,向清王朝宣战。“他”( )
A.创办了大生纱厂,实业救国 B.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打击清朝
C.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吉野号” D.率领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
B
解析:A创办了大生纱厂,实业救国的是张謇,排除。B.根据材料“1851年1月11日,他率各地集结而来的会众在金田村正式誓师起义,向清王朝宣战”和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打击清朝统治,符合题意。C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吉野号”的是邓世昌,排除。D.率领独立团赢得“铁军”称号的是叶挺,排除。故选:B。
2.《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现经济均衡发展
C.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 D.盲目排斥外来事物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这些规定是对中国几千年以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土地制度,与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无关,排除B项;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不是农民阶级实践的,排除C项;盲目排斥外来事物与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允许通商并引入外国技术人员,但强调“外人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这一主张的核心是(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坚持主权与开放并重
C.维持传统的外交体系 D.对列强侵略妥协退让
B
解析:据题干“允许通商并引入外国技术人员”“外人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和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环提出允许通商并引入外国技术人员,体现了开放的一面,即学习西方,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强调“外人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则明确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法律尊严,防止外国势力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破坏,所以这一主张核心是坚持主权与开放并重,B项正确。“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的说法不全面,没有概括“外人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的思想,排除A项;传统的外交体系是指在长期的国际关系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外交理念、制度、规则和实践方式,材料没有维持传统的外交体系的信息,排除C项强调“外人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说明《资政新篇》坚决保卫国家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
4.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故C正确;A、B都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故错误;“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故D错误。综上故选C。
5.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转战大半个中国
C.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坚持斗争十四年
A
解析:据题干“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可知,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故A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不是转战大半个中国、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坚持斗争十四年,排除BCD。故选:A。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