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亲爱的同学们,金桂飘香时,国旗迎风扬,中秋明月与国庆欢歌相逢,家的温馨与国的荣耀在此刻相拥。今天,我们齐聚开启 “庆国庆,迎中秋” 主题班会。 接下来,我们将在 “溯源双节” 探寻节日历史,在 “品读中秋” 感受习俗文化,在 “致敬祖国” 回顾辉煌历程、思考青年担当;“互动实践” 中,大家可分享双节故事与作品;最后在 “总结升华” 中凝聚心声,共筑家国梦。 现在,让我们带着热忱,开启这场家与国的美好旅程!目录CONTENTS1. 溯源双节:中秋与国庆的故事2. 品读中秋:习俗与文化之美3. 致敬祖国:辉煌与使命担当4. 互动实践:情系家国乐分享5. 总结升华:共筑家国梦第一部分溯源双节:中秋与国庆的故事中秋溯源——千年传承的团圆梦起源传说1:嫦娥奔月——简述嫦娥、后羿的故事,突出“团圆”的初始寓意。起源传说2:吴刚伐桂——介绍吴刚因犯错被罚伐桂,桂树不倒象征坚韧,与中秋赏月关联。历史演变:从古代帝王祭月(先秦)到民间赏月习俗形成(唐宋),再到成为法定节假日(现代)。中秋溯源——千年传承的团圆梦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庆溯源——铭记历史的光辉时刻“国庆”的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国庆”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最早的国庆节,据史料记载,宋代是最早以政权建立日为国庆日的朝代。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随后在正月初四举行禅让仪式,正式成为皇帝,这一天因此被定为国庆日,以纪念国家的诞生。宋代确立了以政权建立日为国庆日的先例,将国庆日定名为“开基节”,庆祝日选在每年的正月初四。古代的国庆概念与现代有所不同,更多关联于皇帝的登基和诞辰,而现代的国庆日则是为了纪念国家的建立。国庆由来——铭记历史的光辉时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10月1日定为国庆节。国庆节是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象征,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节日。趣味科普——双节同庆的缘分中秋与国庆在公历时间重合或接近的现象被称为“双节同庆”重合原因:公历和农历的历法差异,农历一年约354天,公历一年365天,每19年左右农历会追上公历,因此双节相遇有一定周期性。知识小问答——看看谁最棒问题:1. 中秋节的核心寓意是什么?(答案:团圆)2.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天?(答案:1949年10月1日)3. 双节同庆的周期与什么有关?(答案:公历和农历的历法差异)第二部分品读中秋:习俗与文化之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一)赏月:全家围坐,观赏圆月,寄托思念。吃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有五仁、豆沙、莲蓉等多种口味。祭月:古代习俗,摆放月饼、水果等祭品,祈求平安幸福。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二)不一样的中秋味北京:玩兔儿爷,兔儿爷是中秋祭月的吉祥物。广东:猜灯谜,热闹有趣,增添节日氛围。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二)不一样的中秋味四川:吃麻饼、赏桂花,桂香与饼味融合。台湾:烤肉,成为当地独特的中秋活动。诗韵中秋——文人墨客的中秋情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简洁语言表达思乡之情。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递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成为中秋经典名句。全班齐诵诗词,感受文字中的中秋意境。舌尖上的中秋——美味里的团圆核心美食:月饼舌尖上的中秋——美味里的团圆特色小吃:桂花糕舌尖上的中秋——美味里的团圆特色小吃:芋头舌尖上的中秋——美味里的团圆各地饮品:桂花酒、菊花茶,烘托节日氛围。分享时刻——我的中秋记忆邀请3-4名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经历(如和家人赏月、做月饼、回老家过节等)。请说出故事中的“团圆”“温暖”等关键词。总结:中秋的意义不仅在于习俗,更在于家人相聚的温暖。第三部分致敬祖国:辉煌与使命担当家国记忆——新中国的成长足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展示强国力量。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新中国的成长足迹第四部分互动实践:情系家国乐分享山河锦绣——我爱这片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每一处风景都彰显着祖国的辽阔与美丽。请你说出自己知道的祖国名胜,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榜样力量——以热爱之名前行请你介绍2-3位时代楷模。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解决粮食问题,用行动诠释爱国。2.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作出贡献,坚守科研报国。3.张桂梅: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助力山区女孩圆梦,用教育点亮希望。总结:爱国不是口号,而是榜样们脚踏实地的付出。国庆氛围——共祝祖国华诞官方活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国庆阅兵(逢十年大庆)、文艺晚会……民间活动:挂国旗、唱红歌、参观红色景点、旅游度假……校园活动: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文艺汇演……微行动——爱国从身边做起作为一名学生,怎么表达你的爱国行为?1.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本领,为祖国未来发展做准备。2.爱护国旗、国徽,唱好国歌,尊重国家象征。3.节约粮食、爱护环境,践行文明行为。4.了解国家历史,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小组任务——“家国同庆”创意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10分钟内完成以下任一任务:1.设计一枚“双节同庆”纪念徽章,体现中秋团圆和国庆喜庆。2.编写一句双节祝福标语,送给家人和祖国。3.画一幅简笔画,主题为“家国同庆”。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说明设计理念。全班投票评选“最佳创意奖”“最具感染力奖”小组任务——“家国同庆”创意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10分钟内完成以下任一任务:1.设计一枚“双节同庆”纪念徽章,体现中秋团圆和国庆喜庆。2.编写一句双节祝福标语,送给家人和祖国。3.画一幅简笔画,主题为“家国同庆”。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说明设计理念。全班投票评选“最佳创意奖”“最具感染力奖”第五部分总结升华:共筑家国梦中秋圆月映万家,国庆红旗耀神州。我们深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个双节正是我们回望初心、立志共筑家国梦的时刻。 回望班会:“溯源双节” 让我们读懂家国相依的真理,“品读中秋” 让我们触摸文化根脉,“致敬祖国” 让我们看见奋斗的力量 —— 这些都为家国梦埋下种子。 对我们青少年而言,共筑家国梦不是口号:课堂认真学习是储备知识,践行礼仪是传承文化,参与志愿是点亮未来,体谅家人是筑牢小家基石。家的美满需国的富强,国的昌盛需每个人托举。 最后,让我们把双节的情思化作动力,以青春为笔、奋斗为墨,在逐梦路上为家庭幸福、祖国发展发力,让家国梦绽放光芒!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