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桂花雨》第二课时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
课文回顾
给乡亲们送桂花
泡桂花茶
做桂花糕
在杭州带桂
花给母亲
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
学习任务三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旁批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内交流。
交流讨论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爱 桂 花
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
思 考
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
学习任务四
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在句子旁边作批注。
寻觅“花香”
作者是怎么具体写桂花的香的呢?
思 考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⑤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寻觅“花香”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初品“花香”
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浸:泡,使渗透。这两个词写出了花香浓郁,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气的美好意境。
“没有不”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作者用这样的语气强调家乡的桂花更香。
桂花“香飘十里”,想象一下香气都飘到了哪里?
想象画面
②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初品“花香”
这句话写出了摇桂花的原因,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思 考
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感受摇花乐
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思 考
感受摇花乐
看课文插图,朗读第5自然段,小组内表演摇桂花的情景。
情景朗读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再品“花香”
桂花明明是中秋节前后开,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思 考
品读“带桂花”,感悟思乡情
学习任务五
体会“思乡情”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这是为什么呢?
思 考
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
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选自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有改动
阅读链接
花是故乡香,
月是故乡明,
水是故乡甜,
人是故乡亲。
浓浓思乡情
体会表达,拓展阅读
学习任务六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写法探究
思 考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课堂小结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充满欢乐
深埋心中
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迷人的香气
1.完成分层作业;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阅读《琦君说童年》。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