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文明有礼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文明有礼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道德规范?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礼仪之邦》
思考:视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知礼、习礼、守礼、重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义文化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底蕴以及为人处世之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怎么做到文明有礼吧。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文明有礼》。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5.1 文明有礼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理解文明有礼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作用。
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
法治观念:理解文明有礼与法律法规的关系,认识到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建设。
核心素养目标
重、难点
重点:文明有礼的内涵
难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学习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4-38,思考以下问题:
26、什么是文明有礼?P35
27、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5-P36
28、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p37-p38
视频赏析
2025年9月3日习近平夫妇在端门外广场迎接外方贵宾
探究一:什么是文明有礼?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普京、金正恩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思考:结合视频,握手礼是社交礼仪的重要方式,请谈谈你对文明有礼的认识。
笔记区
26、什么是文明有礼(文明有礼的含义)?P35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他认为,礼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在个人层面,遵守礼节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关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层面,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和谐的必要条件;在国家层面,礼制的建立和执行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故事剖析】:五里“无礼”,小组合作讨论:从年轻人“恍然大悟”你悟到什么?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办事,可他不认识路,更不知道路有多远。他遇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便迎面喊道:“喂,老头儿,去张村有多远?”老人看他轻狂又无礼貌,便脱口而出:“无礼(五里)!”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没有见到叫张村的地方。这时,年轻人停下脚步来,考虑了半天,才恍然大悟。
27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对个人)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探究二:探文明有礼的力量---对个人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公民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文明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某社区就建设文明社区向居民征求意见,几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
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有不文明的行为吗?
2、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
在小区内,机动车要低速行驶,不鸣笛。
邻里之间需要以礼相待。
我希望大家自觉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入垃圾桶。
探究二:探文明有礼的力量---对社会
P35探究与分享
【观看视频】:《六尺巷的礼让故事》,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7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社会)
a.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
b.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探究二:探文明有礼的力量---对社会
探究二:探文明有礼的力量---对国家
外国领导人来访时,我国一般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展现中华民族崇礼尚义,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彰显大国风范;在一些重要日子和场合,人们会举行庆祝或纪念仪式,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心,彰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体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崇敬之情。礼仪礼节,不仅关乎个人素质,也关系到国家形象。
欢迎外国元首访华
举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
以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迎接外国领导人
思考: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和纪念仪式,这说明了什么?
27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对国家)
笔记区
27.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5-36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对个人)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社会)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对国家)
探究三:争做文明有礼的时代新人---展现风采
共享单车的乱象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出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一公里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交通堵塞的问题。但是,随着共享单车越来越多,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难题,如乱停乱放,故意损坏等一系列问题。某市准备解决以上问题,请你为该市出谋划策吧。
小组合作:
1.针对乱停乱放,故意损坏的现象你如何进行劝说?(1-2组)
2.在劝说过程应注意那些问题?(3-4组)
小组合作成果
1.针对乱停乱放,故意损坏的现象你如何进行劝说?(1-2组)
我们会告诉他们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2.在劝说过程应注意那些问题?(3-4组)
①与人相处交流,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②要晓之以理,适可而止,坚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笔记区
28.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P37-38
①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课堂小结
文明有礼
的重要性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2)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3)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课堂练习
1.周恩来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在外事活动中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和整洁的仪表,给每一位外国友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如此做的道理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D
课堂练习
2.共创文明,人人有责。以下符合共创文明小区表现的行为是(   )
①小区内不佩戴狗绳遛狗
②机动车低速行驶不鸣笛
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邻里间的矛盾
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学以致用
3.文明是净,干净整洁,让城市更美丽;文明是敬,敬老爱幼,让城市更有爱;文明是静,轻声细语,让城市更和谐……某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理念表明( )
①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创建文明城市与青少年无关 ③文明城市的创建能够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④文明城市体现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素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D
学以致用
4.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倡导“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之所以重视礼仪,是因为( )
①文明有礼就是尊师敬长
②文明有礼是中华传统美德,是立身处世的前提
③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
④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践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学以致用
5.某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以下是班级文化墙上的部分宣传标语。这些宣传标语共同反映了( )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B.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
C.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的传统
D.文明有礼体现人际交往能力
A
学以致用
6.《荀子》中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我国是礼仪之邦,待人以礼、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下做法符合文明礼仪的是( )
①参加活动,仪表得体 ②游览景区,乱扔垃圾
③与人交谈,言语不雅 ④食堂用餐,自觉排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7、“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道德修养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以下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小强搂住老师的肩膀,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喜爱
B.小铭握住新来同学的手不放,不停地“查户口”
C.参加学校朗诵比赛时,小翠衣着整洁,谈吐有节
D.小张在与他人交谈时,常用命令口吻显示“理直气壮”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