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 1课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基础巩固提优1.(2025·云南昆明期末)如图,用螺丝钉将两根小棒AD,BC的中点固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测得 CD 的长就是锥形瓶内径AB 的长.其中,判定△AOB 和△DOC 全等的方法是( ).A. SSS B. SASC. ASA D. AAS2. (2025·江苏扬州高邮期末)如图,已知∠1=∠2,用“SAS”证△ABC≌△ABD,还需( ).A. BC=BD B. AC=ADC. ∠C=∠D D. ∠ABC=∠ABD3. (2024·福建泉州晋江期末)如图,BE=CD,若不添加辅助线并利用“SAS”判定△ACE≌△ABD,则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填写一个条件即可).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后,小明编了这样一个题目:“已知:如图,AD=AC,BC=BD,∠CAB=∠DAB,求证:△ABD≌△ABC.”老师说他的已知条件给多了,那么可以去掉的一个已知条件是 .5. (2024·乐山中考)如图,AB 是∠CAD 的平分线,AC=AD,求证:∠C=∠D.6. (2025·安徽合肥巢湖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D 是边BC 上的一点,连接 AD,以 AD 为边作△ADE,使 AE =AD,且∠DAE=∠BAC,连接EC,若 BD=2,求EC的长.思维拓展提优7. (2024·山东德州禹城期中)如图,已知AB=4cm,∠A=∠B=60°,AC=BD=3c m.点 P 在线段AB 上以 1cm/s的速度由点 A 向点 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以x cm/s的速度由点 B 向点D 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x 的值为( )时,△ACP 与△BPQ 全等.A. 1 B. 2C. 1或 2 D. 1或8. (2024·湖南湘西州期末)如图,在 Rt△ABC 中,∠C=90°,AC=12cm,BC=6cm,过点 A 作射线AX⊥AC,P,Q 分别为线段AC 和射线AX 上的点,且 PQ=AB.若以A,B,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则AP 的值为 .9. (2025·江西南昌东湖区期末)如图,在△ABC 中,∠B=∠C,AC=AB=8,BC=6,点 D 为AB 的中点,点 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由点 B 向点 C 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CA 上以每秒a(a>0)个单位的速度由点C向点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秒)(0≤t≤3).(1)线段 PC=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若点 P,Q 的运动速度相等,t=1 时,△BPD 与△CQP 是否全等 请说明理由.10. 如图,在△AOB 和△COD 中,OA=OB,OC=OD,OA(1)求证:AC=BD;(2)求∠AMB 的度数.11. (2025·山东烟台招远期末)如图,在五边形 ABC-DE中,AB=DE,AC=AD.(1)请你添加一个与角有关的条件,使得△ABC≌△DEA,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若∠CAD=65°,∠B=110°,求∠BAE 的度数.12. (2025·河北邯郸大名期末)如图,在△ABC 中,点 D 是 BC 上的中点,连接 AD 并延长到点E,使 DE=AD,连接CE.(1)求证:△ABD≌△ECD;(2)若△ABD 的面积为12,求△ACE 的面积.13. (2025·江苏盐城期末)如图,在△ABC 中,BE,CF 分别是AC,AB 两边上的高,在 BE 上截取 BD=AC,在CF 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接AD,AG.(1)求证:AD=AG;(2)AD 与 AG 的位置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延伸探究提优14. 如图,在△ABC 中,∠BAC=∠B=60°,AB=AC,点 D,E 分别是边 BC,AB 所在直线上的动点,且 BD=AE,AD 与EC 交于点F.(1)当点 D,E 在边 BC,AB 上运动时,∠DFC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若不变,求出其度数;若变化,写出其变化规律.(2)当点 D,E 运动到BC,AB 的延长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改变 说明理由.15. (2024·云南中考)如图,在△ABC 和△AED 中,AB=AE,∠BAE=∠CAD,AC=AD.求证:△ABC≌△AED.第 1 课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1. B [解析]∵点O是AD,BC 的中点,∴OC=OB,OD=OA.在△COD 和△BOA 中,∴△COD≌△BOA(SAS),∴AB=CD.故选 B.2. B3. AB=AC [解析]应用“SAS”判定△ACE≌△ABD,添加的条件是AB=AC.理由如下:∵BE=CD,∴AB+BE=AC+CD,∴AE=AD.在△ACE 和△ABD 中∴△ACE≌△ABD(SAS),∴应用“SAS”判定△ACE≌△ABD,添加的条件是AB=AC.4. BC=BD [解析]去掉 BC=BD,在△ABD 和△ABC 中. ∴△ABD≌△ABC(SAS).5. ∵AB 是∠CAD 的平分线,∴∠CAB=∠DAB.在△ABC 和△ABD 中 ∴△ABC≌△ABD(SAS),∴∠C=∠D.6. ∵∠DAE=∠BAC,∴∠DAE-∠CAD=∠BAC-∠CAD,∴∠CAE=∠BAD.在△CAE 和△BAD 中,∴△CAE≌△BAD(SAS),∴EC=BD=2,∴EC的长是2.7. D [解析]由题意,得AP=t cm,BQ= xt cm.∵AB=4cm,∴BP=AB-AP=(4-t) cm.∵∠A=∠B=60°,∴分两种情况:①当AC=BP,AP=BQ时,△ACP≌△BPQ,∴4-t=3,t= xt,∴t=1,x=1;②当AC=BQ,AP=BP 时,△ACP≌△BQP,∴3= xt,t=4-t,∴t=2,x=综上所述,x为1或 时,△ACP 与△BPQ全等.故选 D.8. 6 cm或12cm [解析]有如下两种情况:①当△ABC≌△QPA 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P=BC=6cm;②当△ABC≌△PQA 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AP=AC=12cm.故AP 的值为6 cm或12 cm.9. (1)6-2t [解析]依题意,得BP=2t,∵BC=6,∴PC=BC-BP=6-2t.(2)当t=1时,△BPD 与△CQP 全等.理由如下:依题意,得BP=2,CQ=2,∴BP=CQ=2,CP=BC-BP=4.∵AC=AB=8,点 D 为AB 的中点,在△BPD 和△CQP 中∴△BPD≌△CQP(SAS).10.(1)∵∠AOB=∠COD,∴∠AOB+∠BOC=∠COD+∠BOC,即∠AOC=∠BOD.在△AOC 和△BOD 中∴△AOC≌△BOD(SAS),∴AC=BD.(2)由(1),得∠OAC=∠OBD,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AMB+∠OBD =∠OAC+∠AOB,∴∠AMB=∠AOB=36°.11.(1)添加一个角方面的条件为∠BAC=∠EDA,使得△ABC≌△DEA.理由如下:在△ABC 和△DEA 中∴△ABC≌△DEA(SAS).(2)∵△ABC≌△DEA,∴∠ACB=∠DAE.∵∠CAD=65°,∠B=110°,∴∠DAE+∠BAC=∠ACB+∠BAC=70°,∴∠BAE=∠DAE+∠BAC+∠CAD=70°+65°=135°.(1)∵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 和△ECD 中,∴△ABD≌△ECD(SAS).(2)∵△ABD≌△ECD,∴S△ABD=S△ECD.∵D是BC 的中点,∴S△ABD=S△ACD.∵S△ABD=12,∴S△ACE=S△ACD+S△ECD=24.故△ACE 的面积为24.13.(1)∵BE⊥AC,CF⊥AB,∴∠HFB=∠HEC=90°.∵∠BHF=∠CHE,∴∠ABD=∠AGC.在△ABD 和△GCA 中∴△ABD≌△GCA(SAS),∴AD=GA.(2)位置关系是AD⊥AG.理由如下:∵△ABD≌△GCA,∴∠ADB=∠GAC.∵∠ADB=∠AED+∠DAE,∠GAC=∠GAD+∠DAE,∴∠AED=∠GAD=90°,∴AD⊥AG.(1)不变,∠DFC=60°.理由如下:在△ABD 和△CAE 中∴△ABD≌△CAE(SAS).∴∠BAD=∠ACE.∵∠BAC=∠BAD+∠CAF=60°,∴∠DFC=∠ACE+∠CAF=60°.(2)变化,∠DFC=120°.理由如下:如图,在△ACE 和△BAD 中,∴△ACE≌△BAD(SAS).∴∠E=∠D.∵∠BCE=∠FCD,15.∵∠BAE=∠CAD,∴∠BAE+∠CAE=∠CAD+∠CAE,即∠BAC=∠EAD.在△ABC 和△AED 中∴△ABC≌△AED(SA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